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的悲劇命運的根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葉 芳

  【摘要】《德伯家的苔絲》里的女主人公苔絲是哈代塑造的最優秀的女性形象。她是一個被理想化了的現代女性。在哈代的理想世界中,苔絲是美的象征和愛的化身,她的身上具有農民階級的一切優秀品質:美麗、純潔、善良、質樸、仁愛和堅強??傊?她被哈代稱為“一個純潔的女人”。如此的一個近乎完美的女人卻為何遭受悲慘一生呢?本文以分析苔絲的性格出發,然后根據倫理道理、婚姻、家庭影響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了造成苔絲悲劇命運的客觀原因和由于人物性格所決定的主觀原因,從而使我們更全面地認識苔絲及其悲劇人生。
  【關鍵詞】純潔 悲劇 客觀原因 主觀原因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8)08-0207-02
  
  1 引言
  
  《德伯家的苔絲》是19世紀英國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托馬斯?哈代的長篇小說。他成功描繪了自由資本社會如何把一個純潔、質樸、正直、刻苦、聰明、美麗的農村姑娘― 苔絲逼得走投無路,終于走向毀滅的人間悲劇。由于家境貧寒,苔絲跑到地主莊園去做工,被地主少爺亞雷誘奸。之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場當擠牛奶女工,遇上牧師的兒子安琪兒?克萊爾,并與之產生了愛情。她出于一片忠誠,向克萊爾坦白了難堪的遭遇,克萊爾立即拋下妻子,獨自去了巴西。被遺棄后,亞雷再跑來糾纏苔絲。后來苔絲只好“舍身救家”,答應與亞雷同居??巳R爾終于回心轉意,從巴西回來尋找苔絲。苔絲悔恨交加,怒不可遏地刺死了亞雷。在逃亡中和丈夫度過了六天幸福的生活,最后被捕并被處死。苔絲的命運是悲慘的,她悲慘命運的產生有其一定的偶然因素,但這悲劇本身又是不可避免的。究其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兩點: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
  
  2 客觀原因
  
  2.1 社會時代背景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說是以其故鄉威塞克斯為背景。19世紀下半葉,隨著資本主義經營農業的迅速發展,威塞克斯這個英國最后的宗法制社會,已經到了它最后的悲劇階段。這個階段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農民由于經濟結構的改變而引起的經濟上的徹底崩潰,那些自食其力的占有少量土地和生產工具的農民,都不得不隨之破產。作為農民階級代表的苔絲,她的毀滅就是這個歷史過程發揮的作用的象征。她家中唯一的老馬被撞死后引起的家中經濟生活的改變,說明農民階級已經不能在他們原來的經濟基礎上生存下去了。我們在小說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真正使苔絲無路可走的是她的貧困。苔絲就是哈代通過觀察概括出來的藝術典型,她毀滅的命運不可避免,是因為她賴以生存的那塊土地已經完全被資本主義占領,農民階級已經最后毀滅。這就是歷史的進程,就是苔絲命運的主宰。
  苔絲的毀滅代表著破產后的威塞克斯農民階級的悲慘命運,她的歷史反映出威塞克斯農民階級在尋找出路過程中遭到的各種各樣的災難。這部小說中,哈代第一次明確描寫了在威塞克斯農村新出現的占統治地位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農民轉變為工人的問題。苔絲到所謂的本家亞 雷 ?德伯那里尋求幫助,企圖解決完全破產的經濟問題,這說明農民已經不能在小生產的基礎上生存下去了。而苔絲到亞雷家養雞則象征性地說明了亞雷與苔絲之間的雇傭關系,因為從這個時候起,苔絲就從田園般的生活開始進入到無產階級勞動者的生活,逐漸變成了靠出賣勞動力掙工資的工人。
  2.2 苔絲接觸的社會群體――兩個男人對她的影響
  人生長于社會中,必定無法脫離社會群體,有時我們也會有些愚盆地問道:苔絲為什么這么倒霉,遇到了亞雷這樣卑鄙的人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無知的父母呢,為什么會有這樣不爭氣的丈夫呢,為什么會有那樣可氣的鄰居呢!但是沒有辦法,正是這樣一個錯綜復雜的社會群體,把一個美麗、堅毅、善良的女孩,一步一步地推向死亡! 我們可以看一下苔絲身邊所接觸的社會群體:
  2.2.1 亞雷?德伯― 惡勢力的集中代表
  亞雷是資產階級暴發戶的代表,典型的花花公子,玩弄婦女,作風下流。象征著西方文明的外衣掩飾下野蠻殘酷的肉欲。他們狡詐,冷酷無情,不擇手段地壓榨農民,利用自己的財富和顯赫地位來滿足個人的私利,任意踐踏他人的尊嚴,全然不顧他人的感受,但他們卻占據統治地位,擁有法律的保護和宗教勢力的庇佑。以至于他們為所欲為,無辜受害者苔絲受盡亞雷的摧殘,世人的冷眼,而最終殺人走向刑場,而侮辱和迫害苔絲的人,法律卻為他伸張了所謂的正義。在小說中哈代正是用亞雷這個人物形象對資產階級的面目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2.2.2 克萊爾― 傳統倫理道德觀念的化身
  克萊爾是與亞雷完全不同的人。他是個有開明思想的知識分子,克萊爾鄙視階級偏見和等級觀念,厭棄都市繁華生活,自愿到鄉間務農。他不怕吃苦,和農工一樣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也更向往著自然,純樸、清新的生活,他不愿意娶有錢人家的小姐,而要娶農家姑娘為妻。這些都表明克萊爾思想上進步、開明的一面。在對待女性和戀愛問題上,他和亞雷也大相徑庭。他對女性溫文爾雅,對戀愛問題嚴肅認真。正是由于克萊爾身上這些閃光之處和他對苔絲鍥而不舍的追求,使苔絲改變初衷,答應了他的求婚,狂熱地愛上了他。然而,他們的愛情一開始就孕育著悲劇因素。在他眼里,苔絲是純潔的象征,完美無暇的杰作。然而,一旦苔絲誠實地向他坦白了自己過去所受凌辱,那么克萊爾心目中的偶像就崩塌了。首先他感到的是受到了愚弄,“非常殘酷”的愚弄,這一下子“把他的生命、他的宇宙,全都給改變了?!边@種從理性、從觀念出發的愛,不僅扼殺了他心中真實的感情,也斷送了苔絲一生的幸福。當然,這只是造成克萊爾和苔絲愛情悲劇的一方面因素,他們的愛情悲劇另一重要原因是克萊爾心理深層那種根深蒂固的傳統倫理道德觀念作祟的結果。他正是從傳統貞操觀來看待一個女人的“純潔”與否。他冷酷無情地拋棄了苔絲,置她于痛苦絕望之中,而且永遠撲滅了愛情在她心中重新喚起的希望。如果說是亞雷?德伯毀壞了苔絲的肉體,那么安琪兒?克萊爾帶給她的則是精神上的毀滅打擊。
  
  3 主觀原因――苔絲個人性格的局限性
  
  苔絲是勇敢的,她敢于大膽地反抗傳統道德、追求幸福,然而她卻不能徹底擺脫傳統道德對自身的羈絆,這又表現了她性格軟弱的一面。她在受到世俗輿論、傳統道德戕害的同時,可悲的是她同樣用這一道德標準來靜觀自己,這就使她的悲劇顯得更濃重、更深沉。苔絲是暴力的受害者,是無辜的,她明白這一點,但是在受到鄉里人非議的同時,她也認為自己是“有罪”的。她“根據陳腐無聊的習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體和聲音”,用“一堆使自己無故害怕的道德精靈”來恐嚇自己。即使在大自然中間,“老是把自己看作一個罪惡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領地”。這種靜觀的結果,必然造成她內在的自我折磨和譴責,因此,使她所受的磨難,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沉重和強烈。苔絲按照傳統的貞操觀來衡量自己的清白與否,她比別人更不能忘記自己的“恥辱”。幾年過去了,隨著歲月的流失,村子里的人幾乎不大記得她的遭遇了,“但是她看得很明白.她在那兒就老得難受。’她遠離親人、故鄉來到無人知道的塔布籬,為的就是忘掉自己的過去??巳R爾的愛使她感到幸福.可是在體驗到幸福的同時,感受到更多的是內心的痛苦與折磨.是恐懼、不安、悔恨和羞恥。這一切都表明苔絲無法忘記過去,更無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她似乎天生靈魂有罪,注定永遠受折磨,永遠遭痛苦,心靈永遠不得平靜。這種“靈魂有罪”,使她負疚、自責,使她即使被克萊爾無情拋棄,也認為是自己的罪過,默默忍受命運的擺布。因此.她在遭到世俗輿論、傳統道德迫害的同時,又受制于它的道德準則,毫不留情地責難自己;她在大膽地反抗傳統道德的同時,又囿于它的觀念成為傳統維護者。這就從更深層次上表現了傳統道德對苔絲人性的迫害、心靈的扭曲。唯有如此,作品的批判力量才更強烈,苔絲的悲劇才更震撼人心。
  
  4 結語
  
  苔絲的生命是短暫的,這短暫的生命卻給人留下了深深的思索。《德伯家的苔絲》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劇,苔絲的悲劇既有社會的因素,也與她的性格有關,但這些因素都與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有著直接的聯系,作家通過對小說主人公苔絲悲劇命運的敘述,有力地抨擊了資產階級的腐朽與反動,揭露了邪惡宗教勢力對人的摧殘和資產階級倫理道德的虛偽,同時對像苔絲這樣純潔高尚的社會底層的貧苦人民寄予了深刻的同情。這種融命運、社會、性格于一體的悲劇觀既是哈代對悲劇的體驗與思考,又是他對悲劇探索的結晶。
  
  參考文獻
  [1] 聶珍釗.苔絲命運的典型性和社會性質.外國文學研究.1982年2期.
  [2] [英]托馬斯?哈代著,英語學習大書蟲譯.苔絲.伊利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 費小琴:論.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悲劇命運產生的原因.文教資料,2007年7月.
  [4] 張伯香,馬建君:A Course Book of English Literature(Ⅱ),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89002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