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家庭教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姚朝華

  摘要: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遇到了巨大的挑戰,解決大學業生就業問題,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成了社會輿論的熱點和高校及相關部門工作的焦點。但在實際生活中,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對學生擇業的影響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如何引導廣大家長完善教育方式,建立完備的“家庭――學校――社會教育體制”,從而使每個孩子都能進行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更應該引起我們教育者的關注。
  關鍵詞:家庭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 擇業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普及,社會競爭激烈,因此,大學生就業壓力開始凸顯。為了引導學生順利就業,各高校開始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所謂職業生涯規劃指的是結合求職者自身情況以及眼前的機遇和制約因素,為求職者確定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確定教育、培訓和發展計劃等,并為自己實現職業生涯目標而確定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協助學生進行必要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在瞬息萬變的時代里獲得事業的成功。否則一個人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漫無目的,“隨大流”、“跟風”、“追熱門”,必將浪費生命,一事無成。
  有位學生屢次求職失敗,很傷心,找到筆者要求咨詢。在談話過程中,筆者發現了她的問題所在。首先,在個人裝扮上比較另類,而她的理想職業是公司秘書或文員。其次,說話的語氣方式太過生硬。最重要的是,筆者在談話中發現,她考慮問題幾乎都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無視他人的反應或感受。當晚近12點,筆者接到一名陌生中年男子的電話,自稱是該同學的家長,希望我能幫助他的女兒順利就業。該家長說話的語氣方式和他的女兒如出一轍,非常生硬,同時打電話的時間也選擇得比較尷尬。放下電話,筆者有些哭笑不得,也可以理解該同學思考問題的立場、說話的語氣等為什么欠妥。
  就個體差異而言,每位同學的家庭教育不同,在求職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職業選擇、面試的應激性反應、對未來薪金的期待值及就業后的流動等都有很大的差別。
  毫無疑問,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每個孩子的家庭是造就其素質以至影響職業生涯的主要因素之一。英國教育家約翰?洛克的觀點非常明確:“家庭教育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
  不同的家庭環境有著不同的教育方式。根據美國學者鮑姆林德(D.Baumrind,1969)的研究,把父母的教養方式分為權威型(authoritative style),專制型(authoritarian style)和放任型(permissive styl)。后來美國心理學家麥科比和馬?。‥.E.Maccoby&J.A.Martin,1983)又將放任型進一步分為溺愛型(indulgent style)和忽視型(neglectful style)。這樣,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四種類型:權威型(高要求、高反應)、專制型(高要求、低反應)、溺愛型(低要求、高反應)和忽視型(低要求、低反應)。因為權威和專制兩詞詞義含混,近來多用民主型代替權威型。
  四種父母教育的具體特征如下:
  1.民主型父母
  他們對孩子是高度關懷和中等程度的行為控制,對孩子既不嬌慣,也不過于嚴厲。他們對孩子的行為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并能嚴格執行,同時對孩子的期望與孩子的要求和能力相一致。他們既高度重視孩子自主性的發展和自我管理,堅持自己的正確原則,又重視親子間的雙向交流,能聽取與接受孩子的意見,對孩子的缺點、錯誤能采用耐心恰當的方法加以解決,注意滿足孩子的正當需求,啟發孩子的自覺性,訓練和培養孩子的自立、勤奮等品質。孩子面臨困難時,父母能給予積極的支持和鼓勵。他們能利用說理、解釋去促進服從,堅持自己的意見但不絕對化,行使自己的權利但不強制,自己錯了可以公開承認。這樣可以提高孩子對規則的理解,使孩子在父母不在場的情況下也能用規則控制自己的行為。
  在民主型家庭中,父母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大,孩子自我約束能力強,即便到了青年期,獨立性發展了,在擇業的復雜社會環境中,仍然能考慮父母的忠告,并在各個方面按照正確的規則要求自己。并且,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互相理解能夠不斷增長,心理上不存在隔閡,雙方猶如朋友一樣,在遇到各種問題時可以坦誠布公地交流溝通。
  2.專制型父母
  這種類型的父母傾向于低度的關懷和高度的控制,特別看重孩子的服從性。他們對孩子缺少慈愛、溫暖和同情,他們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物或私有財產,常用粗暴的態度,如命令、苛求、禁止、威脅等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迫使孩子服從,很少采用溫和的勸說和表揚。他們不鼓勵孩子的獨立性與自主性,不容商量和質疑,經常干涉孩子的行動,隨意向孩子施加各種嚴厲的懲罰。
  專制型家庭的青年與父母的關系十分疏遠。感到自己在家中毫無地位,家庭毫無溫暖,自己不被理解,父母的要求也常常是無理的,內心對父母不服,很少與父母交流思想,更談不到講心理話。專制型的父母和子女在認識、情感和行為協調上一致性水平最低。
  3.溺愛型父母
  這類父母常以一種接受、和藹甚至有些順從的方式對待孩子。他們較少對孩子提出要求, 孩子具有高度的按照自己意愿行動的自由。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行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過分遷就庇護。這類父母愛子心切, 寧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無限制地滿足子女的一切欲望。不管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 一味遷就, 從不違背孩子的意愿。他們幾乎看不到孩子的缺點,總拿自己孩子的長處與別人孩子的短處比,放松了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甚至不愿意聽別人說自己孩子的缺點,對孩子偏袒護短, 嬌慣縱容。二是過分保護。有的父母總把孩子看成幼小無知、需要處處照顧的弱小生命, 生怕孩子遭到不幸, 總怕有害于孩子, 對孩子的身體及生活照顧得太過分, 對孩子的衣食住行樣樣包辦代替, 對孩子的學習、游戲、社會交往等方面設置了過多的清規戒律。
  4.忽視型父母
  這類父母總是對孩子采取放任的態度。他們對孩子沒有明確要求,或沒有什么要求。盡可能少與孩子在一起活動,甚至可能對孩子置之不理。他們對子女的活動和去向知道得很少, 對子女在學?;蚺c朋友一起時的經歷也不感興趣,很少與子女談心,做決策時很少考慮子女的意見。他們很少關心孩子的需求, 很少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與行為習慣,對孩子的獎罰往往憑自己的興致或情緒,隨心所欲。對孩子的表現不重視,視若無睹,甚至對孩子的問題行為,如撒謊、逃學、作弊、抽煙、喝酒、打架、賭博等不管不教,放任自流或縱容。
  忽視型父母其實是以自己為中心的, 而不是按照有利于子女發展的信念來撫養孩子, 他們主要圍繞自己的需要和興趣來建設家庭。這類父母與子女在認識、情感和行為協調上都比較缺乏。青年與父母的關系只是撫養與被撫養的關系, 缺乏心理上的交往, 他們難得接受到來自家長的責怪或鼓勵, 對家長的榜樣也沒有興趣, 激不起心靈上的激動與不安, 心里有話也不愿在家中講。至于必要的理解、尊重、獨立自主性的滿足、榜樣的信息等,則要到社會生活中去尋找。
  日本性格心理學家詫摩武俊研究了母親教養的態度與孩子性格之間的關系后指出, 對于一個人理想的樹立,人生觀的形成,道德品質的特征, 尤其是性格的形成方面, 家長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 結果見下表。
  
  表一資料來源:[日本]掘內敏 著 謝艾群 譯:《兒童心理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年
  在筆者的生活工作過程中,以上四種類型的家庭都有所接觸,也深感家庭教育對每個孩子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影響之重要。

  民主型父母筆者曾親自感受過。那時筆者還在讀大學,一任課教授要舉家遷往外地,我們幾個同學一起去他家送行。在交談中,大家了解到他太太是公務員,14歲的兒子小曾在音樂學院附中上學。理所當然的,我們想小曾一定會和父母同去??衫蠋煹脑捵屛覀冊尞悾骸安?,我們夫妻走,小曾留下?!薄澳切≡蜖敔斈棠桃黄鹱 !薄安?,他自己照顧自己,平時在附中讀書,周末還要去樂隊排練。因為他不肯離開他樂隊的伙伴,我們尊重他的選擇?!蔽覀兠婷嫦嘤U,而坐在墻角端著吉他的小曾在朝我們微微笑。“小曾,彈首你自己創作的曲子給哥哥姐姐們聽?!庇茡P的歌聲響起,歌詞已經記不清了,可是老師家那種輕松、溫馨的家庭氛圍真讓我們所有的人感嘆不已?,F在,小曾真的成了一位專業歌手。小曾說:“我喜歡我的職業,我很快樂?!庇脴I內人士的術語來說,他和他的家人對他的職業生涯進行了較為成功的規劃。
  當然,民主型父母不是知識分子的專利。只是一種教育方法的體現。只要有這種教育認識的人都可以做到!
  專制型父母筆者在工作中也曾接觸過。男生小吳,學習成績不理想。但人際交往能力比較強,擅長與他人溝通。曾在一家大型房產中介機構實習,業績不錯,單位對其工作能力較為肯定??蓪嵙暺跐M,小吳卻辭去工作,和我商量要一心一意準備專升本考試,或去讀全日制網絡、成教本科。我很驚異,他沮喪地說:“沒辦法,我媽媽一定要我繼續讀書。否則她就不認我這個兒子?!焙髞?,我和她母親交談后,明顯感覺她的母親太強勢,“我們家是書香門第,所有小孩都是讀書出人頭地,小吳當然要接著讀書,去賣房子像什么樣子,我和他爸爸怎么有臉和別人說。他只能讀書,要不然就別做我兒子?!蔽医又f:“那讀書不還是為了工作就業嗎?說不定過幾年就業形勢更加嚴峻。那不如一邊工作一邊讀書?!薄澳且惨覀€像樣點的工作,做這樣的工作,我寧可一輩子養著他,讓他讀書。”面對這樣的母親,我還能說些什么呢?
  溺愛型的父母在筆者的工作實踐中是最為常見的。例如,在進行職業咨詢中,筆者給予一些??茖W歷的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指導時,建議他們與其和本科生、研究生競爭外貿公司文員、秘書等職位,還不如去五星酒店、賓館、旅行社等服務型行業從基層做起,反而可能有更大的上升空間。孩子聽了表示可以接受,但要再回去和父母商量。很快就有家長打電話過來:“老師,我們家好不容易培養一個大學生,你怎么能叫他去伺候人。我在家什么都舍不得讓他干,你倒好,還讓他端盤子、刷馬桶。要真是這樣,我養他一輩子也舍不得讓他干這些又臟又累的活?!?
  所以說,如何改變溺愛型父母的思維方式,可能是我們面臨的新挑戰。正如上海媒體所報導的家長清晨替孩子在公交車站排隊,只為了孩子早上上班能多睡十分鐘。面對記者,家長還振振有詞:“小囡上班太辛苦,我們能幫孩子就幫一把?!痹谶@種過度關愛下,孩子在就業過程中一旦有壓力、受挫折,就可能輕易提出辭職,放棄原有的努力和規劃。
  忽視型父母的教育過程中,就筆者實踐工作接觸個案而言,孩子個性一般會出現兩個極端:要么很有規劃意識,對自己的人生目標能有清醒認識;要么自暴自棄,生活學習毫無目標。如女生小文,成績優異,所有給她上過課的老師對她的學習刻苦精神和很強的領悟能力都表示贊賞。小文平時為人謙和,衣著樸素大方,我一直以為她一定生活在一個知書達禮的家庭。很偶然的機會,我才從她好朋友的口中了解到她真實生活的環境:母親下崗后沒有固定工作收入,父親就像我們在香港電影中看到的那樣,是個大齡的“古惑仔”,吃喝嫖賭無所不沾,甚至常有人找上門來,在門口用油漆亂涂,拿著刀子逼她和母親還賭債,她自己已經不記得搬過多少次家了。以后每次我看到她,都有一種心疼的感覺,我很難想象在那種環境下她怎么還可以堅持學習,而且成績還那么好。在選擇繼續升學還是就業中,她毫不猶豫地選擇就業。我很為她可惜,她很坦然:“吃了媽媽這么多年閑飯,該早點讓媽媽歇歇了?!焙髞砦也胖?,在大專3年學習中她已經考完了自考本科并取得英語高級口譯證書,所以在就業過程中她非常順利,憑借一口流利的英文和認真的工作態度贏得用人單位的好評。
  為了進一步研究家庭教育因素對大學生擇業的影響,對上海商學院在讀的1521名中專生、大專生、本科生及其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 結果如下:
  
  表二父母和孩子對最終學歷的期待
  由表二可以看出,父母對子女最終學歷的期待是很高的,并且在本科這層次開始就要高于子女本身的期待。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在??粕捅究粕厴I前面臨就業升學時,有相當部分選擇升學的孩子是來源于父母的期待。
  
  表三父母對孩子職業選擇的期待因素
  由表三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職業選擇的期待因素的順序是職業名聲、職業收入、舒適安全、施展才能、符合興趣、國家需要、社會貢獻。
  
  表四孩子自身對職業選擇的期待因素
  由表四可以看出,孩子自身對職業選擇的期待因素的順序是符合興趣、施展才能、職業收入、國家需要、舒適安全、職業名聲、社會貢獻。
  表二和表三顯示的不同數據,反映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父母和子女的選擇存在一定差異,孩子的最終職業選擇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父母觀念的影響。同時,上海地區的父母由于某些原因對職業的名聲特別關注,而忽視了孩子自身的興趣和才能。
  綜合以上各情況,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學校、社會固然賦予多方面的影響,可家長本身的家庭教育方式給予孩子本身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可小覷。如何完善家庭教育,幫助學生成功規劃職業生涯,我們不妨借鑒著名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構建由學校、家庭、社會構成的整體施教系統。在這三者構成的整體系統中,學校是其中起“指揮作用”的主導機構,它引導家庭、社會按照學校的教育意圖和計劃,完成各自難以取代的特殊教育任務。具體構想如下:
  一、教育專家可以結合中國國情和社會發展編寫家長教育系列教材。因為家庭教育涉及到多種學科知識,如優生學、營養學、人才學、社會學、經濟學、美學、德育學、心理學、生理學、衛生學等等,為了使家長們掌握教養子女的最基本知識,有必要研究并開發一套以各種相關學科為理論基礎的家長教育系列教材。從輔導家長們提高文化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教育思想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入手,幫助他們系統地學習家庭教育基礎知識和技巧,取代以前零碎收集的、不完整的“經驗堆積”,使家長們在實際生活中有可以依靠的行動指南,改變目前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急救方式”。
  二、大學應該建立家長檔案,了解每個學生家庭教育的特點。針對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采取不同的方法,積極幫助家長逐漸樹立科學的教育觀,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例如對部分文化程度比較低的家長和對孩子過分溺愛的父母,要轉變他們“重養輕教”的觀念,進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自覺性。而對一些文化程度較高、從事科學技術職業的家長,應該糾正片面的人才觀,樹立現代的、全面的人才觀――現代社會需要的任何職業的出類拔萃者均是人才,即平時所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有利于家長根據社會的需要,從子女的智能、體能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既使子女獲得立足社會的真才實學,又免除家長不切實際的期望與社會需求的矛盾所造成的家長及子女的心理挫折與適應不良。
  三、大學成立由輔導員、學生家長代表參加的大學生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統一負責家庭教育的組織、指導、協調工作。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薄安魂P心家長的教育修養,任何教學和教育任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四、提倡大學生和家長進行各種溝通,在溝通中進行“雙向教育”。所謂“雙向教育”,是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提倡的一種新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一種區別于傳統家庭教育思想的新觀念。簡單地說,“雙向教育”有兩層含義:家長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子女;同時,子女也能以自己的言行幫助家長開闊眼界、增加知識,對家長提出批評、意見和建議,對家長的家教內容、形式和態度作出反應。就是說,家長和子女可以互相教育,互相促進。
  絕大多數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已有了相當的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進了大學后,又受到更高層次的文化教育,包括自然科學知識教育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教育。而且,大學的校園通常設在大中城市,大學生們在接受學校教育的同時,也受到了現代城市文明的影響。隨時都可將現代文明和時代精神傳輸給家長,對家長的人格完善和家庭教育的改善起到積極作用。與此同時,這也能促進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設計的順利進行,使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美]W?古德著,魏章玲譯.家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6年.
 ?。?]家庭教育辭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肖光畔編著.中國教育問題調查――問題父母.大眾文藝出版社,2005年.
  [4]沃建中主編.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父母篇.科學出版社,2003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005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