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時期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毛斌斌
摘 要: 本文從內涵、現狀兩方面分析了我國職業教育,論述了世界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提出了我國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 內涵 現狀 發展趨勢 策略
一、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
高等職業教育是針對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設置的職業崗位定向的高等教育。傳統意識下大多數人認為高職就是大專層次的職業教育。我國的職教體系中一直存在一種“小高職觀”,認為高職等于“二流教育”,許多地方的高職在招生時普遍遭受“冷遇”,高職畢業的學生在就業時遇到的“歧視”學生和家長強烈的“普高熱”現象。高職一直在人們心里的形象欠佳。相比較目前發達國家或地區的高職可以包括高級的技術人員即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層次的職業人才培訓,其高職可以直到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強調的是較強的系統理論基礎,而高等職業教育強調的是較強的實踐技術和專門技能,二者的內部構成都可以包括專科、本科、碩士等多個層次。
2003年對347所高職院校19?郾4萬畢業生就業狀況的抽樣調查表明,當年就業率達到87?郾6%,其中153所學校的就業率超過90%,占被調查學校的44%,在經濟發達地區還出現了高薪聘用高職生的現象。高職生就業率逐年走高的事實,顯示出高級應用性人才受到社會各行各業的普遍歡迎。1998年到2005年底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規模性增長,基本形成了每個市(地)至少設置一所高職高專學校的格局。全國高等職業學校,招生數和在校人數分別占普通高校的總數的60?郾8%、53%和43%,在規模上已經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3年全國普通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總數比2002年增加了35萬,就業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2004年在全國增加了40萬高職畢業生的情況下,就業率比較上年同期提高了6個百分點,初次就業率為61%。2005年初次就業率為62%。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的高職就業率都在80%以上,與本科生持平。
二、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現狀
2003年以來,隨著我國高校擴招后第一批大學畢業生走出校門,就業問題凸顯。從就業市場的分析來看,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難以就業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政府的壓力日益沉重。然而另一方面,產業界對大學畢業生不適應行業的職業要求,企業難以招聘到合格人才的抱怨也日漸強烈。在這種形勢下,產業界把輸送合格從業者的要求寄托于教育界,這也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濟和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是高等職業教育產生和發展的直接動因。
三、世界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
經濟的全球化和新技術革命導致了整個世界的根本變化,對原來的職業教育體系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了迎接這個挑戰,世界各國紛紛對自己的職業教育體系進行了改革。盡管每個國家的職業教育面臨的問題不盡相同,但很多問題都具有國際性,并且各國對這些問題采取的戰略也基本相同,這就使得當今世界職業教育的發展呈現許多共同的趨勢。
1.能力本位論。其宗旨是使受教育者在學校學習期間就具備某個職業所必需的實際工作能力,而且把具備這種能力作為評價學生和教師,乃至學校辦學質量的標準。著重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強調教學的靈活多樣性和管理的嚴格科學性,真正體現重能力培養。
2.創業教育的思想。以學生為中心的觀點,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使畢業生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這一思想已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3.終身教育的思想。建立學習化社會和終身教育體制是21世紀教育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許多發達國家為了增強勞動力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都在紛紛制定實施終身職業技術教育的政策。
4.產學結合的理念。高職產學結合是學院小課堂與社會大環境直接結合的形式,是企業參與教育教學、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是職業教育更好地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要求,也是體現高等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精神的途徑之一。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福斯特曾經指出:受訓者在勞動力市場中的就業機會和就職后的發展前景,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最關鍵因素。因此他提出職業教育必須以勞動力市場的就業需求為出發點。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職業教育學校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只有當他們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在實際職業生活中得到充分的應用,才可以稱得上是成功的職業教育。否則,即使培養出的所謂合格人才能達到某個技術等級,若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對口的工作,也就只能說是失敗。
四、我國的應對策略
根據我國的目前的實際情況:社會和教育發展不平衡性。各地高等職業教育的重點應該有所區別和側重。在經濟發展快的地區加快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由于沿海地區的技術進步快,對于勞動者的職業素質的要求也高,在這些地區可以大力快速地發展高職教育。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應根據當地具體情況酌情發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以原有的??茖W校為骨干,對其專業結構進行市場化調整,對其課程教法進行職業化的改造,以進一步挖掘其潛力,擴展其規模。
2.充分發揮高校辦高職的優勢,在專科學院、工科大學里廣設大專層次的高職班,盡可能讓這樣的高職班與同專業的本科三、四年級銜接。
3.對職工大學和其他專業的高校進行相關專業的職業化的改造,在改造過程中多設置實用性的科目,增加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
4.把辦學成績突出的中等??茖W校升級為高等職業學校。把某個突出專業和高校的相關專業銜接,使得其學生可以進入到高校繼續學習。
5.鼓勵利用社會力量辦學,政府與企業合作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參考文獻:
?。郏保蒎X民輝.職業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2]石為平.比較職業技術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外國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葉春生.高等職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5]王前新,盧紅學.高等職業教育學.汕頭大學出版社.
?。?]呂鑫祥.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上海教育.
(作者系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育心理學研究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04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