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框架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國際上進行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是教育發展國際化的必然趨勢,特別是對于高等職業教育來說,實施國際層面的交流與合作是完善自身不足的最佳機會。本文所要研究的高等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框架模式,既是為了總結當前的成績,也是為下一階段的工作奠定基礎,在吸取國外的先進經驗的同時,能夠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國際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06-02
高等職業教育水平代表著一個國家基礎教育和持久發展的能力,是教育體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較晚,直接導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水平明顯落后于世界其他國家。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政府開始大力扶持高等職業教育,利用政策導向和積極宣傳等方式來幫助高等職業教育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目前,政府針對高等職業教育形勢的變化,制定出了新的規劃方案,旨在繼續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深入發展。本文所要研究的高等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框架模式,正是在研究和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前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具體實際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夠為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等職業教育框架以及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貢獻一份力量。
一、高等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框架的現狀
1.政府大力扶持。
我國政府一直秉承著教育培養人才的理念,始終對高等職業教育進行大力扶持。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政府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投入開始不斷加大,有效促進了高等職業教育形成深入且廣泛的發展態勢。我國還在雙邊以及多邊國家對話過程中,積極推動兩國乃至多國之間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深度合作,并利用政府間交流合作的機會,先后多次引進國外高等職業教育模式,讓國內的教育工作者得以學習和吸取國外的先進經驗。2010年,我國政府和德國政府簽署了一份關于全面推進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公報,在公報中提到要將“深化職業教育合作”列為兩國在教育領域的重要合作項目之一。有數據顯示,僅2012年一年,我國東部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在國際交流與合作當中,聯合辦學的比例就高達35%;國內外院校之間的觀摩訪問比例為27%,交換生和教師交換比例則是13%和10%。可見,政府的大力扶持對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2.互動合作增加。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外院校合作以及國內院校之間的互動顯著增加。例如在2008年,為了引進國外高等職業教育的先進辦學理念,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領導班子,我國政府出面聯系美國社區學院協會,組織開展了“高等職業教育院校領導海外培訓”的項目。
二、高等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框架的完善
1.強化責任主體,營造國際化教育環境。
政府作為教育領域的責任主體,是設計教育制度和營造教育環境的主要力量。地方政府及各級主管部門不僅要熟悉當前國際上高等職業教育的趨勢變化,還要深入了解國內高等職業教育的實際需求,從而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相關政策。以國外先進國家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作為例,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并行的做法是比較普遍且比較有效果的。然而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由政府出面,利用其強大的執行力和高超的戰略眼光,才能解決現有問題并引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模式走向正確的方向。
2.積極采取措施,打破交流合作的瓶頸。
前面提到,我國在教育領域的投資保持著逐年遞增的趨勢,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政府財政投入占高等職業教育院??偼度氲谋壤霈F了下降。也就是說,政府投資數額的增長速度,已經落后于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發展所需資金的增長速度了。因此政府不能將解決問題的希望全部落在加大投資上,應當要從其他角度尋求解決辦法,打破不同區域之間在高等職業教育交流合作中的瓶頸,積極促進高等職業教育院校與其他地區乃至國際上的知名院校的交流與合作,利用互助的形式來適當緩解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資金需求大的問題。
3.優化管理模式,增強高職教育競爭力。
?。?)打造國際化的師資隊伍。
教師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實施主體,也是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必須著力打造一支具有國際化水平的師資力量,這樣才能保證培養出的人才具有更高的素質。首先,教師團隊要“走出去”,利用交流訪問的機會到其他地區以及國際知名院校進行學習,開拓視野提升水準。其次,要邀請職業教育領域的專家定期到校進行交流和培訓,為教師的深造提供幫助。
?。?)設立國際化的教學課程。
客觀上來說,之所以會出現職業教育不如普通教育的錯誤理念,主要原因就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陳舊,課程內容落后于社會環境,導致學生的發展能力和競爭力嚴重不足。想要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就一定要進行課程內容的改革,通過引入具有國際水平的教學課程,設立專業的高等職業教育標準,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課程的實用性和專業性。
(3)引入國際化的評估模式。
高等職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專業評估,即為學生頒發專業合格證書。這個證書既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肯定,也是學生自身能力的證明。通過引入國際化的評估模式,按照國際合作辦學的標準來制定考核目標,使證書的含金量更高。
國家大力建設通信網絡,使我們能夠進行更加便捷的交流與溝通,而智能手機的出現則大大縮短了空間上的距離,通過視頻和語音等通信方式,實現了從前很難實現的即時對話模式。為了進一步提高信息通訊的質量,保證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交流與合作的持續深入,地方政府和各個院校要著手建設國際化的信息平臺,搭建一座專門用于交流與合作的橋梁。
三、總結
本文所研究的模式僅為一個基本的框架,很多問題還需要在實際合作當中不斷進行完善。希望未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能夠發展的更好,為我國建設和發展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舒暢.國際化視閾下高職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
[2]許競,鄭堅.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助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
本文系遼寧省國際教育“十三五”科研規劃課題(2018-2019年度)“雙員”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提升就業創業研究課題分項研究成果,課題主持人鐘思遠,承擔單位遼寧建筑職業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