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三年制幼專生培養方式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胡 睿

  摘 要: 由獨立的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培養三年制幼專生,在我國才剛剛起步,在其培養方式上還沒有可供借鑒的參考模式,三年制幼專生培養方式的研究,有助于幼兒教師教育體育的豐富和完善。
  關鍵詞: 三年制幼教專科 培養方式 幼兒教育 教師教育
  
  現有的??茖W歷層次的幼兒教師培養由初招起點五年制??坪透哒衅瘘c三年制??苾刹糠萁M成。初招起點五年制??飘a生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由中等幼兒師范學校和高師聯合培養,采用“三、二分段”的培養方式,前三年為中師階段的學習,后兩年為??齐A段的學習,目前來看,五年制幼專生培養體系已較為完善。高招三年制幼專生的培養是在三年制師范向二級師范過渡中產生的,在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過渡過程中,少數中等幼兒師范學校升格為幼兒師專,邁入高師教育行列,專門承擔高招起點??茖哟蔚挠變航處熍囵B任務。國家教育部發言人指出,“根據幼兒教育發展需要,十一五期間每省可建立一所高等幼兒師范專科學?!?表明今后時期三年制幼專生的培養將成為幼兒教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師職業是專業化職業,教師教育專業化是世界教師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我國現有的幼兒教師專業化水平還不高,培養三年制專科學歷的幼兒教師才剛剛起步。隨著素質教育思想和幼兒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兒園教師的培養模式,培養院校的辦學模式也必須隨之發生改變。三年制幼專生培養方式,直接構成衡量幼兒教師職前培養專業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法碼[1],在這樣背景下思考三年制幼專生培養方式,是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年制幼專生與五年制幼專生,盡管培養方式一致,最后畢業所取得的學歷一致,所要達到的素質要求相同,但入學時文化基礎不一樣,在校學習年限不一樣,決定培養方式不一樣,基于這樣的認識與思考,我對三年制幼專生的培養方式,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教師職業信念教育
  職業信念是幼教??粕蔀橐粋€成熟幼教工作者的向往與追求,它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奮斗的目標,是教師教育專業化發展的前提與保證。近幾年高等教育的擴招,造成??茖哟蔚慕處熃逃龑I生源不足,錄取分數較之同等教育學歷的其它??茖W校要更低一些,生源素質下滑,已是不爭事實。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特別是隨著我國多子女家庭向獨生子女家庭的過渡,為幼兒教育創造了條件,幼兒教育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廣大家長要求幼兒教師數量滿足的同時,更要求有較高專業化水平的教師充實到幼兒教師隊伍中。對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2007級334名三年制幼專生的問卷調查顯示,只有31%的學生是因為喜歡才選擇報考該學前專業。試想,一個不熱愛幼兒教育工作,不喜歡孩子的老師,怎么能夠潛心鉆研,把自己的智慧轉變成對孩子的智慧的啟迪呢?職業信念教育作為三年制幼專生培養方式的重要內容,是幼兒教育基礎地位提升的必然要求。
  幼兒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幼兒教師既有教育的職責,又負有保育的義務。研究表明:生育的經歷對幼兒教師的職業情感有著重要影響,幼兒教師職前培養恰恰缺少這個條件,職前階段的幼兒教師教育,強化職業信念尤為重要。[2]加之學前教育還沒有立法,幼兒教師的職業吸引力差,政治、經濟等社會地位還得不到保證,特別是現在的三年制幼專生大多是獨生子女,驕氣、任性、獨立性差等品質已成為獨生子女的鮮明特色,獨生子女教育獨生子女已成為幼兒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困境。因此,強化職業信念教育,是幼兒教師教育專業化發展的客觀要求。
  二、適當提高藝術課在課程結構中的學時比例,整合相關課程,促進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3]
  人才的培養是以課程為載體來完成的,在課程設置中,各門學科課程所占課時數比例是由學科課程在該專業的地位、作用決定的,藝術類課程教學時數的增加,應該以不影響其它學科教學質量和任務的完成為前提。為保證各門學科的教學質量與效果,一要加強相關學科之間的整合,如教師口語和普通話課可以合并為一門課程,幼兒衛生學和幼兒營養學合并為一門課程。二要對教材做適當的刪減,教育學、心理學與五大領域各科教學法在理論方面有所重復,有必要做適當的刪減。三是強化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系與滲透,如聲樂教學中咬字、吐字的發音練習與現代漢語語音發音的教學聯系密切,依據心理學遷移的學習理論,在教學中應注意挖掘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促進學科之間的借鑒與融合,以提高教學效率。
  三、深化職業能力培養,加強職業技能訓練
  根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精神,加強三年制幼專生職業能力培養是提高高職高專教育質量的基本要求。幼兒教師的職業能力是教師所具備的教育理論、專業知識、文化知識的綜合“物化”。課程作為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載體,其建設水平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是人才培養質量規格的具體化。[4]提高三年制幼專生的職業能力,首先要依據《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精神,結合幼教工作規律,加大精品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建設的整體實施,既要體現專業特色、社會對人才培養方向需求,又要建立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還要有相應的實踐體系和見實習基地作為支撐,更重要的是有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提供保障,使人才培養方式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特點更加突出,能夠為三年制幼專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發揮引領作用。其次,要加強三年制幼專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能力是技能形成的基礎,技能的形成掌握又促進能力的提高。由于技能的形成與掌握需要強化和必要的時間訓練,僅僅依靠課堂教學不可能完全達到技能訓練的目的。在教學中要探索不同形式的學生技能訓練方式,如課上課下相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訓練相結合、集中訓練與學生分散訓練相結合、高年級優秀生與低年級學生結對子訓練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以技能訓練為主的課外活動等,達到提高三年制幼專生的職業技能水平的目的,從而縮短三年制幼專生走向幼教崗位的適應期,增強就業能力。
  四、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
  幼兒教師僅具有能說會唱、能彈會演的能力是不行的。幼兒教育工作具有綜合性的特點,表現為:一是由于教育的對象是幼兒,處于教育的啟蒙階段,對于幼兒教師來說,“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二是幼兒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接觸客觀世界的各種現象,要涉及各類學科的基本知識和自然常識,因此幼兒教育要求教師要具備廣泛的學科知識,能勝任多學科的教育活動。三是就其教育方法而言,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幼稚性,需要教育者采用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獨特方法,將廣博的知識,創造性地融合到孩子所喜歡的活動中去,在活動中引導他們去觀察、感受、操作、體驗,進而形成一定概念和經驗??梢?學前專業學生較之師范類的其他專業學生更應具備豐富的綜合性知識底蘊。但長期以來,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學生在高中階段就被劃入文科班和理科班,這種狀況與學前專業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要具有綜合性的特點相違背,阻礙了幼兒教師教育寬廣知識背景的提供和豐富知識滋養的積累。[5]因此在課程的設立上要加強文理滲透,使進入到學前專業的文科考生知曉理科知識,進入到學前專業的理科考生,更富有人文關懷,并通過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途徑去實施。只有這樣,三年制幼專生在職前階段才能奠定良好的知識素養,為教師教育專業化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海英.順應與引領―高師學前專業課程設置與與社會需要之間關系的思考.學前教育研究,2007,(7-8).
  [2]陳妍,鄺燁.個人生活史對幼兒園教師教育觀念和行為的影響.幼兒教育(科學板),2007,(7-8).
  [3]韓繼偉,林智中,馬云鵬.西方國家教師知識研究演變與啟示.教育研究,2008,(1).
  [4]杜靜.我國教師教育制度存在的問題與改革路向.教育研究,2007,(9).
  [5]彭世華.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學前教師教育必須堅持和發展精英教育工作的取向.學前教育研究,2007,(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066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