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的幾點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小學語文關系著孩子的全面發展以及各學科的學習,對于學生三觀的培養舉足輕重,影響孩子的一生。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改革也隨之而來。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方式有所改變,卻也還面臨著教師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方面一些問題,處境堪憂。我們要根據課堂教學,教學反思進行轉變,轉變不但要體現語文的綜合素養,還要考慮轉變的“度”。
【關鍵詞】課堂教學方式 中小學語文 綜合素質培養 效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126-01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需要靠教師正確的引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愛上語文,這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學功利性濃重?!吨袊嗄陥蟆钒l表了《不僅僅是語文》和《誤盡蒼生》等文章,中央電視臺專欄節目“實話實說”對基礎語文教學也進行了深度討論。在討論中教育學界的專家、名士抨擊傳統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窒息語文的活潑生動,可見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的必要性。下面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轉變方法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當前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落后
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在當前的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仍占據著主導地位。教師進行講課、寫板書,而學生則認真聽課、勤記筆記,這便是主要的中小學語文教學方式。這種方式使得學生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交流變得少之又少,盡管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被動地位進行了一些調整,但是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傳統教學的問題。
2.缺少有效的反思
教學的過程往往缺少有效的反思,如果對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活動后期進行有效的思考,往往能夠讓教師發現教學活動中的問題,并且分析出這些問題出現的具體原因,找出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才能夠總結出經驗及教訓,以便在今后教學活動中不斷的改進,同時也能夠加速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及高效性的教學方式的轉變。理論與現實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教學中很大一部分教師上完課就認為完成了教學過程、教學任務,缺失對教學活動反思這樣重要的環節,以至于無法對教學活動進行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以也無法探索出有效用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最終導致課堂教學的效率得不到提升。
3.教學方式沒有以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為中心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無論是知識的傳授、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價值觀的培養,都必須要以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和人生發展為目標。不僅如此,語文教學還要體現出語文學科的人文關懷,多元思想,對實際的指導和意義,回歸常識。傳統語文教學更注重書本上的文學常識的傳授,認識不到語文對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性。發展綜合全面素質,促使優秀人格的形成已是大勢所趨。
二、如何轉變以往的課堂教學方式
1.應著力推動科學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實施與應用
如果想要教學活動以及教學方式得到相應的轉變,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前提就是先進的教學活動和方式。并且如果想要讓教學方式的影響最高程度的體現出來,那么教師則必須要擁有比較先進的教學理念。作為一名中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能越俎代庖。教師要主動轉變觀念,并把自己當作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與引導者,是幫助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引路者,認識到只有當教學中的主體——學生獲得了有效的發展,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的目標才具有有效性。從這方面來說,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過程時,就必須要把握“學生為中心”的正確教育觀念,開展的教學活動也必須有針對性,面對學生的個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的興趣的教學活動,教學效果自然能夠得到相應提升。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就是這方面的典范,他們有著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方式,主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的培養,短時課程和長時課程的結合盡顯先進理念,學校以“大課程”理念為核心,樹立校園人人、處處、時時為課程的意識,通過轉變語文教學理念,為兒童健康、快樂、和諧成長鋪七彩路、搭七彩臺。
2.學生自主性是否得到體現,可以反映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
老師作為引導者是學生自主學習必不可少的,學生在引導下自主選定目標,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對教學過程也有深度的把控,自我反思教學成果,這是一種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創造性的學習方式。合作效度體現在擁有團體共同的學習目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的團隊學習方式上,這種方式同樣也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學習所要達到的效果是多方面的,改變教師傳統的以完成學習任務作為唯一目標的觀念,同時小組成員在實現自我成功基礎上也要融入到集體當中。例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學生自主學習的體現,無論是從教學方式還是從學生自主性方面都有很大的轉變,充分體現了“以生為主”的教學觀念?!扒趯W者不如好學者,好學者不如樂學者”,學生主動學習比起傳統模式來說學習效果要好得多,也正如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
3.“度”是教師的法寶,是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的指南針
第一,教學溫度是前提條件。教師眼中有學生心里有溫度,認識到每個孩子的獨特性和不同,并給予每一個孩子活動的舞臺。如:數學節、藝術節等,都遵循“全民參與,每個孩子都是主角”的理念,教學過程精煉清晰,教師舉止有溫度,如循循善誘的語言,溫柔大方的神態,使學生如沐春風,臘月不知寒,課堂則變成人間的四月天。
第二,教學深度是主旨。語文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引領學生對語文進行由淺入深的學習,那么教師的語文綜合素養就顯得格外重要,教師都不能做到深入解讀,學生自然學習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出現整體語文素養下滑的情況,這不利于語文學科的學習以及個人素養的形成。
第三,教學入手角度是根基。語文是語言類文學,找到一個獨特的切入口有利于學生對重難點的把握,既能創新教學的過程使它變得生動有趣,也能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創造性的進行學習。
第四,教學廣度是重點。好的課堂必須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教師要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形式,教師自身應該有極高的語文素養,引領學生走向更廣闊的語文天地,吸引學生自覺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來,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性就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利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改變,好的課堂自然形成。
綜上所述,進行文化的傳播是語文教學的本質,語文教學、知識和素養是相互統一的,知識是連接教學與素養的橋梁,這個橋梁的紐帶就是課堂教學方式。在語文教改中要不斷伴隨著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應用,同時教師要不斷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找出出現的問題并積極地改進,才會形成優秀課堂教學,更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中小學生語文教師只有注重課堂教學方式科學有效的轉變,才能夠傳授知識,才能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才能真正迎來語文教學方式改革的美好明天。
參考文獻:
[1]郭玲.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2).
[2]吳靜.“以生為本”理念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7(11):11-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