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效銜接的幾點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整本書閱讀是學生的基礎能力之一,整本書閱讀教學,需要納入教學計劃之中,需要有閱讀策略的指導,也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及讀物特點對整本書閱讀教學進行設計整合。中小學整本書閱讀有效銜接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重視閱讀整本書的同時,可將整本書閱讀教學與課本教學相融合,讓學生輕松過渡,真正提高語文素養。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教學;知識建構;有效銜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課外閱讀低年級5萬字,中年級40萬字,高年級100萬字,中學課外閱讀總量260萬字,這是保底的課外閱讀量,必須達到。因為,閱讀是教育的核心。閱讀理解力不僅是語文的核心能力,而且左右著各科的學習……《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把“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放在18個學習任務群之首,使之成為實施新課標的首要任務。崔巒先生在“2018年春季兒童閱讀課程推進大會”上曾言:一個人要想精神強大,除了學好教材,還要大量閱讀,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由此可見,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基礎能力之一的閱讀能力,任重而又道遠。因中小學教材編寫差異性、中小學教師在教學中銜接的不足以及學生在學習銜接中的不足等原因,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銜接非常重要,本文試以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來談。
  一、讀整本書,不僅僅是讀書
 ?。ㄒ唬┱緯喿x銜接,要著眼于落實語文核心素養
  筆者認為,整本書閱讀教學有三層內涵:一是“整”字。“整”是“整本書”“完整”“整體”的意思,不僅是完整的一本書目,而且也包含著對整本書內容的整體了解,以及對整本書脈絡的把握。二是“閱讀”。從閱讀方式來分,可以瀏覽,可以略讀,可以精讀,可以泛讀。從閱讀內容來分,可以是課外書目閱讀,可以是課內篇目閱讀。從閱讀對象來分,可以是文學作品、科學論著等。三是“教學”。既然整本書閱讀納入了教材之中,那就是說,整本書閱讀也需要像單篇閱讀一樣教學,需要教師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合理的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在學生的年齡特點、閱讀能力的基礎上,依據文本特點選擇閱讀策略,從文本的語言特點中感受閱讀的魅力等。與單篇閱讀相比,整本書的閱讀情境更真實,內容更豐富,對閱讀策略的綜合性、思維的多元性要求更高,它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一個有效載體。
 ?。ǘ┱緯喿x銜接,要立足于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知識是積極建構的,不是從環境中被動接受的。整本書閱讀作為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建構、生成。通過整本書閱讀,學生可以將對閱讀的理性思考轉化為感性經驗,在轉化中實現閱讀知識的建構。
  在初中,每學期必讀書目兩本(以部編教材為例),七上必讀書目兩本,其中《西游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00回1000頁左右,七下,其中《海底兩萬里》(商務印書館)400多頁,《駱駝祥子》(商務印書館)200多頁。學科增多,學科難度增大,如何在如此緊張的時間里讀這些書?擠時間。如果小學的學生把初中部分的閱讀書目(可以是青少年版本而非原著)作為最基本的閱讀內容之一,豈不既增加了閱讀量,又減輕了初中閱讀壓力。所以,自主閱讀能力應早培養,在小學就要養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那時時間較寬松,閱讀方式不受過多限制,學生會更樂意接受。對書目的深淺閱讀感受、不同學段的閱讀感受,對閱讀知識的積極建構也有利。
  二、讀整本書,需要側重閱讀策略指導
  讀整本書,不僅需要學生自主地閱讀,也需要教師側重閱讀策略的指導。小學階段整本書閱讀可以嘗試如下操作:
  首先,統一書目版本。書本底部寫上學號姓名。如商務印書館藍色硬皮裝《駱駝祥子》。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教師收交名著并進行批閱,以及讀后的有效交流。
  其次,統一閱讀進度。如七年級每天約讀10頁,約一個章節,三四五六年級可以適量減少。統一進度,不僅可以讓學生保證每天閱讀,養成閱讀習慣,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內容等有適度彈性的調整。
  再次,批注點評閱讀?!安粍庸P墨不讀書”,這一部分可以由淺入深分多個層次進行。
  第一層:圈畫出時間、地點、人名、事件、好詞、好句、好段。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文中有大量名字,且名字較長,學生記起來容易混淆,這時候舉手之勞圈畫出人名是很有必要的,這也為建立人物關系圖有了初步感受。第二層:圈畫出人物的品質(如果有人物的話)等關鍵信息。如人物品質的概括分為兩種:一是作者在文中有詞語形容。二是文中沒有詞語形容,需要概括出來。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好準確地形容了鄧稼先的一生。他1948年到1950年赴美國普渡大學讀理論物理,獲得博士學位后立即乘船回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文段中有的詞語,而又能從“獲得博士學位”看出鄧稼先學識淵博,又能從“立即乘船回國”看出鄧稼先是一位心懷祖國,報效祖國的科學家。這也是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篩選信息的能力以及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第三層:從修辭角度、人物描寫角度、句式特點等角度進行分析。這是小學高年級學生甚至是中學生需要精讀的一個層次。學生在閱讀批注中,會更有閱讀個性與見解。除以上層次之外,也可以在有感觸的地方隨筆談談。
  最后,概括整本書內容。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是很重要的,讀完整本書,能把文章的內容概括出來,加深學生對整本書的印象,這也是把書讀薄的過程。同樣,除了概括整本書的內容外,還可以分章節地概括內容。
  三、讀整本書,教師要成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設  計者
  上文已經談到,整本書閱讀既然放在教材之內,就要求教師要對整本書閱讀重視,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地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以單篇閱讀為主的傳統閱讀教學,教師的角色主要是課程的執行者,而整本書閱讀目前尚無現成的教材、教法和評價體系等,整本書閱讀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以及整本書閱讀課程實施成功與否,關鍵在教師的引導。僅僅依靠學生自發地閱讀,未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教師角色的定位,以及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視,是有效提高學生整本書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中小學整本書閱讀銜接不妨將整本書閱讀教學與課本教學相融合?!逗悺P勒》(蘇教版五下)學習后,學生深受海倫·凱勒勤奮刻苦、不畏困難等形象感染,教師不妨借機推薦《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同樣,在學習《三打白骨精》(蘇教   版六下)后,文中有不少對村姑、老婆婆、老公公的描寫,教師不妨借機出示《西游記》原著中的相關片段,從而讓學生對比閱讀,感受課文與原著的不同,感興趣的同學也會嘗試閱讀《西游記》。通過《裝滿昆蟲的口袋》(蘇教版五上)的學習,學生可能也會喜歡融人文性與科學性為一體的《昆蟲記》的閱讀。
  部編教材八年級上冊,必讀書目之一是《紅星照耀中國》,開展的閱讀活動可以是寫新聞稿,這銜接了教材中的“活動·探究”——新聞閱讀、新聞采訪、新聞寫作專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所學的新聞知識以及名著閱讀的內容,嘗試進行新聞稿件寫作。部編教材八年級下冊,必讀書目之一是《傅雷家書》,開展閱讀活動可以銜接教材中的“活動·探究”——學習演講詞、撰寫演講稿、舉辦演講比賽專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演講的相關知識,寫演講稿,如《讀〈傅雷家書〉我想到了……》,并演講出來。除了結合教材中的“活動·探究”之外,也可以結合寫作、口語交際等部分進行有針對性的讀寫、讀講結合。
  在中小學整本書閱讀過程中,語文教師不要將名著閱讀與課內教材學習分裂開來,將兩者當作完全不同領域的內容,二者的結合,一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求知欲,二是增進了學生的閱讀量與知識的廣度深度。中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銜接,既要授學生以魚,也要授學生以漁,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輕松過渡小初銜接,真正提高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任明滿.整本書閱讀的課程化實施探討[J].語文建設,2018(6).
  附    注
  本文系蘇州市教育學會“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課題名稱:學情視角下小學閱讀教學內容“知識建構”的研究。課題編號:Sjh【210】)研究成果。
 ?。ň庉嫞糊堎t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1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