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生整本書閱讀教學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功利化、碎片化的淺閱讀,使學生語言愈加貧乏,思維愈加淺表。為此,新課標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的概念。整本書閱讀重在推動學生的“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方面的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整本書閱讀是一個個性化的閱讀過程,重在學生素養的提升、文化的積淀。通過梳理整合、閱讀分享、札記生成、經典積累四個方面探討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生整本書閱讀教學。
語文核心素養 整本書閱讀
【中圖分類號】G 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4-0009-01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高中生閱讀越來越功利化,喜歡單篇短章閱讀,追求信息的及時性接收。這種散點式、碎片化的淺閱讀看似快速、高效,但是無法建立篇目間的有機關聯,極易造成學生語言的貧乏化、思維的淺表化,這種思維模式已不能滿足高中生的需求。而整本書閱讀能夠很好地推動高中生在“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方面的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指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在這一背景下,高中生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指向性就更加明確了。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初探高中生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1.梳理整合——語言建構與運用
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書本內容進行梳理整合??梢灾笇W生以圖表的形式來呈現整本書的內容,如以魚骨圖、思維導圖等梳理整本書的脈絡,使情節發展、人物間的關系等更加直觀清晰。也可以指導學生以文字或口頭形式直接將整本書的總體概要梳理出來,重點關注文本中的某個人、某個群體、某個情節等,實現語言文字的建構。例如必修一《堂吉訶德》的整本書閱讀,在導讀設計時可以以堂吉訶德的多重性格來引入,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再讓學生梳理小說的主要情節,感知人物形象,可以當堂復述故事情節,也可用PPT展示精彩情節進行討論交流,教師進行點撥歸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與建構能力。還可以指導學生將堂吉訶德與桑丘兩個人物一起梳理,通過梳理會發現這兩個人物的個性截然相反,可笑又可悲,進一步理解塞萬提斯對人物的塑造。
2.閱讀分享——思維發展與提升
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總結出自己讀整本書的心得體會。班級內舉行讀書分享交流會,學生以口頭表達的形式將自己的讀書心得與大家分享,在思維的碰撞、觀點的交鋒中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形成個性化的閱讀體驗。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與指導。每場辯論,都是語言與思想的交鋒;每次交流,都是智慧與靈感的碰撞。隨著整本書閱讀的積累、知識的豐富、思路的開闊,學生能夠透過文字看到背后所蘊含人生和意義。在這是深度閱讀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整本閱讀分享的方式可多樣化,或課前5分鐘展示、或小組討論,或全班交流;可以談一個人、一個群體,也可以討論某個情節,讓每位同學都參與進來,激發大家的閱讀興趣和交流熱情。余秋雨曾說:“閱讀最大的理由是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交流分享,激發探索欲,在發展自己思維的同時,也能成就人生的更多精彩。
3.札記生成——審美鑒賞與創造
整本書閱讀量較大,時間跨度長,學生可以通過寫讀書筆記的形式將內容進行分類梳理、整合概括??梢哉迷~好句,品評精彩語句,進行句段仿寫;亦可記錄閱讀疑難,寫下自己的閱讀感悟與疑惑。通過對作品的評價,自主學習,自我生成。在這樣的主觀審美下,慢慢地內化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鑒賞品位,鍛煉思維,引發思考,日積月累,不斷提高自己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寫讀書筆記,需要用自己的語言來組織,手腦并用,鍛煉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維,以思促寫,以寫促思。通過比較對照,引發新思考,找出新問題,得出新感悟。就像周國平所說:“閱讀是與歷史的偉大靈魂交談,借此把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占為己有’”,整本書閱讀的成果展示也是一場愉悅的精神之旅。
4.經典積累——文化傳承與理解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閱讀文學藝術經典,給這匆忙的時代增添一點詩意,豐盈學生的內心。多角度、深層次的經典閱讀,讓學生在享受讀書的愉悅,汲取作品營養的同時,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和包容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論語》的整本書閱讀,除了學習《論語》內容,理解《論語》思想之外,還要注重古文的學習,更深層次地了解孔子的為人之道與處世哲學。古文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文言文閱讀是學生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論語》這本既有深度也有廣度的經典書籍,可指導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主題式的分類閱讀,立足學生的個人發展,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綜上所述,高中生整本書閱讀是一個個性化、閱讀策略交互運用的綜合性閱讀過程。在閱讀過程中要有所規劃,做好讀書札記,有目的地在文字的世界里縱橫馳騁,形成豐富的閱讀成果。只有整本書閱讀指向語文學科素養的綜合發展,才能更好地實現閱讀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彤彥.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策略[J].中學語文教學,2017(02)
[3]吳欣歆.語文課程視野下的整本書閱讀[J].課程·教材·教法,2017(05)
[4]劉千秋,董小玉.高中“整本書閱讀”的現狀調查及方法研究[J].語文建設,2017(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