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活動培養高中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合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也是在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本文將通過歷史探究活動的各個環節來談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過程,并希望以此提升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中歷史;探究活動;核心素養
探究式教學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開展探究情境問題,開展論證活動的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符合素質教育對學生綜合發展的要求,對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有重要的作用。歷史核心素養包括時空觀念、史料證實、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和歷史價值觀,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教師還應注重學生核心知識結構的建立和個性發展的培養,本文將立足于高中歷史課堂來闡述如何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一、 突破時空限制,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是歷史探究活動的第一個環節,也是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關鍵。眾所周知,歷史是一門研究過去事件的學科,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在思想認知方面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通過妙趣橫生的語言和功能強大的信息技術來突破時空的限制,將學生置于當時發生的歷史情境當中,這樣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還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對于學生主動的展開歷史探究活動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比如:在教學《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呈現一幅秦滅六國的形勢圖,讓學生突破時空觀念,運用歷史地圖,概括秦漢時期中國疆域的演進,并通過地圖思考:“面對如此廣闊的疆域,應如何鞏固?”這樣可以有效地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歷史情境,激發學生搜集史料、進行論證的動力。
二、 搜集相關史料,探究歷史問題
探究歷史問題,是在問題情境的基礎上展開的歷史探究活動。探究歷史問題不是簡單地了解現成的歷史結論,而是要在分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以情境問題作為切入點,對有價值的歷史史料進行分析,并用實證的方式,以真實可靠的史料作為證據來說明自己對問題的看法。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搜集史料、分析史料并辨析史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史料證實素養,還能提升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是學生形成正確歷史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有了探究問題:“面對如此廣闊的疆域,應如何鞏固?”這個情境問題之后,學生需要通過搜集史料來解決這個問題,如:“六王畢,四海一”、北攻匈奴、統一嶺南、在西南夷開辟五尺道、實行郡縣制鞏固中央集權等等。以此來說明秦朝鞏固疆域所采取的措施。
三、 開展論證活動,解決歷史問題
開展論證活動是探究活動的第三個環節,也是進行歷史解釋的環節。在搜集、整理、辨析完相關史料之后,學生需要通過開展綜合論證活動,來說明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在這個環節,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己通過思維操作,解決歷史問題。在學生代表論證結束后,教師還可以安排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和質疑,這樣做也有利于碰撞學生之間思維的火花,發散學生的思維。
在論證環節,學生還應根據上述環節搜集的史料,將自己置于秦朝的歷史情境當中,從歷史的角度正反論證秦漢時期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的重要意義,以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比如: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但是也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秦朝在平定六國的基礎上,擴大了帝國的規模,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等。
四、 進行拓展延伸,深化教學內容
歷史是一門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學科,歷史問題的解決絕不是終結性的,當我們在探究活動中解決了一個問題之后,還可能會出現新的問題,這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一步的深度學習和探究。深度的拓展和延伸,可以有效地深化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可持續的學習和發展,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重要的意義。
在拓展延伸環節,學生提出秦漢王朝走向大一統,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那么為什么秦王朝在秦二世之后就遭到了解體呢?大漢王朝又為什么有西漢和東漢之分呢?西漢到東漢的過渡發生了什么?針對這個問題,我為學生推薦了相關的歷史資料,要求學生通過史料分析,從多個角度探究秦漢王朝解體的原因,并嘗試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這樣做,可以培養學生從歷史唯物角度進行歷史解釋,對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有重要的幫助。
總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是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采取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歷史核心素養,不斷地提升歷史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關飛雁.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8.
[2]盧毅鋒.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課堂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8.
作者簡介:
陳香玉,福建省寧德市,寧德五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