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養培養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師要關注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提高,用核心素養的指導思想來引導學生化學思想的建構,鼓勵學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提高了主動探究的欲望和意識,就會通過創新的方式來分析總結規律,實現對化學本質的認識,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本文主要探究了核心素養指導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方法,用核心素養的思想來引導學生進行化學知識的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化學思想;分析探究;能力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索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是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五個方面。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以它們為指導,明確探究方向,引導學生探究化學規律,促進學生在課堂生成知識,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解決實際問題。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學生會主動地進行推理和分析,在探究中了解化學現象,總結化學規律,提高化學能力。
一、 從宏觀辨識與微觀探究上認識物質多樣性
核心素養中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要求教師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來指導學生認識各種物質,了解物質的多樣性。同一種物質或者是構成物質的元素,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加工和探究,會呈現出不同的事物。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地探究事物,能夠從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方式來認識物質,了解物質的不同狀態。例如在學習《含硅礦物與信息材料》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了解硅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特點,并且分析晶體硅和二氧化硅的不同。教師的指導使學生明確了探究的方向,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對硅元素單質和化合物進行分類辨析和探究,通過比較的方式來更好地認識物質和它們的性質。在比較和辨析中,學生會學習到晶體硅熔點高,可用作半導體元件和光電池;而二氧化硅通常可以制作光導纖維。硅酸鹽材料還可以制作水泥、玻璃、陶瓷等,學生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來認識物質,會更加了解物質的多樣性和不同形式,更好地認識物質。
二、 從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上理解運動和轉化
在化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用變化和平衡的觀點來進行知識的分析和探究,引導學生認識變化的知識。學生意識到了物質是變化的,就會對物質的不同形態產生好奇心,進而掌握這些變化的知識,形成自己對化學知識的理性認識。例如在學習《化學能轉變為電能——原電池》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原電池概念中的能量轉化: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使學生認識到這其實是一種氧化還原反應。學生掌握了這個本質就會采用變化的觀點來進行知識的探究,在思考中獲得知識。如在書寫電極反應式的時候學生就會首先列出物質標出它們的電子得失情況。學生會從氧化還原反應的性質上來判斷電子的得失情況,分析化學反應后生成物的化合價。明確了物質的電子數量有利于學生進行接下來的配平,和對生成物質的理解。學生要認識到,在化學反應中物質會發生變化,電子也會隨著發生變化,但是化學是遵守電荷守恒和質量守恒的。學生采用變化的觀點會更好地理解化學變化和能量守恒,提高對化學知識的掌握能力。
三、 從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上學會分析和推理
學生在進行化學學習時,不僅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方法,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參與和思考的方式掌握化學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主動地進行思考,就會在學習中積極地分析,進而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例如在學習《化學反應速度及影響因素》的時候,教師提出問題:影響化學反應速度的因素有什么?面對問題學生需要結合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和推理,通過積極判斷的方式來思考,總結出規律,形成科學的認識。通過學生對速度—時間圖像的分析,學生會看到化學反應過程中正、逆的反應速率的變化趨勢。面對這種變化學生需要從兩方面來判斷,如果是同等程度的變化就要考慮壓強和催化劑的作用;如果是不同程度的變化,則主要從溫度、濃度、壓強等方面來考慮。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不僅僅是外部因素,同時與物質本身也有一定關系,學生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通過邏輯思考的方式來進行判斷和思考,全面地考慮問題。學生通過自己的推理和分析會形成科學而且系統的認識,進而在理解知識和實踐過程中可以更好地進行邏輯分析和推理驗證。
四、 從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上進行實驗和創造
在對實驗知識進行探究和分析的時候,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知識,學生參與其中會更好地理解現象,掌握操作注意事項。例如在進行蒸餾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注意事項,學生在實踐中會認識到:蒸餾實驗過程中要避免暴沸現象,可以加入一些碎瓷片;冷凝管中冷卻下來的水要從上口出,下口是進的……這樣的細節只有學生在動手中才能夠形成清楚的認識。在探究元素周期律的時候,如果把鉀和鈉加熱至熔化,立即用洗耳球向玻璃管內鼓入空氣,可以看到兩種化學物質都在燃燒,但是誰燃燒得更劇烈呢?學生可以通過動手的方式來實踐。實踐中學生將處理好的鉀和鈉放入玻璃管內加熱,并用洗耳球向玻璃管內鼓入空氣,通過觀察和思考的方式來判斷誰的金屬性更強。觀察中學生會思考鈉和鉀是同主族元素,鉀的原子半徑大于鈉的,所以鉀在反應過程中更容易失去電子,燃燒更為劇烈。動手和思考會使學生對化學知識認識得更深刻。
五、 從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上嚴謹求實和判斷
化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教師要鼓勵學生采用科學嚴謹的態度來學習化學知識,使學生能夠養成獨立思考、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同時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非常廣泛的,比如酸雨的形成和預防,通過化學知識就可以解決。學生不僅要學習化學知識,還要用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社會責任感。學生有了將化學與生活聯系起來的意識,才能夠提高責任感,做到活學活用。實踐中,學生會嚴謹求實,科學判斷,做到認真學習新知識,提高能力。
總之,教師要用核心素養的要求來指導學生進行化學知識的分析和探究,引導學生參與課堂,通過學生思維的運轉來獲得新知識,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素榮.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26):143-145.
[2]金育義.基于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6(45):56-56.
作者簡介:
王改艷,陜西省榆林市,陜西省榆林市榆林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