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國家對人才的新型評判標準就是其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在學校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發展的能力和素質,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學生個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標,培養適應現代化發展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歷史核心素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6-005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6.045
因為中考中初中歷史所占分值少,所以部分教師不重視這一課程,學生受到這一思想的影響,使得其歷史學習懈怠。而且教師授課時只重視教材知識,教學方式呆板,使得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重視這一課程,尤其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一、繪制歷史時間鏈
1.強化學生歷史時空觀念。歷史時空觀念是指一個人對特定時間和空間內發生事件及其聯系的分析意識。在初中歷史課程中,學生必須要在知曉歷史事件的同時,與時間、地點相聯系,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學習三國鼎立到南北朝對峙時,教師可以在介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南北朝對峙等基本史實后,讓學生就其發生的前后時間進行劃分,培養學生的時空概念,把握其發生順序。
2.加強史料實證認識。學生對史料實證的研究,是其學習歷史應該具有的基本品質。講授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與課文相關的逸聞趣事,補充中國古代先進文化和著名人物的介紹,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在講到《史記》時,教師就可以著重講解我國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故事,豐富歷史人物形象,激勵學生的家國意識。
3.繪制歷史鏈條。學習初中歷史時,學生要根據自己知曉的歷史朝代更替順序來建立時間鏈條,這樣他們就會知道自己對哪一時期的歷史存在識記的盲區。比如有的學生不太熟悉五代十國的時間,歷史書上的介紹也比較少,學生沒有參考課外書籍就不太熟悉。繪制歷史鏈條能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讓學生一一把握各個時代發生的重大事件,與歷史事件相互印證,有效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
二、注重社會背景聯系
1.運用唯物史觀學習。唯物史觀運用了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探索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基礎和規律。在初中歷史學習中,學生要與當時的社會大環境大背景相聯系,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發展的總趨勢,這也是認識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有效學習方法。比如在評價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時,其推行焚書坑儒,通常人們會運用批判的態度來看待這件事,不僅殺害了無數儒士,也大大破壞了文化典籍。在學習時學生可以與當時的大背景聯系,當時秦始皇剛滅掉六國統一了全國,對廣闊地區的管理成為難題。而春秋戰國諸子思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一局面不利于控制統一后百姓的思想。其選擇法家思想,以法治國就成為必然,加強了中央集權制。與社會背景相聯系,為學生運用唯物史觀提供了條件,大大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這也是歷史評判的依據。
2.精簡準確。初中歷史教學要與新課改理念相結合,剖析新教材中的基本知識點和重難點知識,運用最精簡的線索串聯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提高學生的學習難度和學習興趣。比如學習秦朝的統一時,秦朝中央政權設立的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教師可以結合現在的等級職務進行講解,讓學生在了解秦朝官員職權范圍的基礎上記住官職名稱,把握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這是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有效方法。
三、重視使用歷史地圖
1.運用歷史地圖。歷史上的活動和歷史事件與其空間位置有著緊密的聯系,與其環境有關系。歷史地圖是對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發生空間位置和地理環境的展現,要求學生必須把握歷史空間概念,如果教師只講解課文文字內容,忽視了歷史地圖,不利于學生把握空間方位。比如學習戰國七雄這一內容時,學生要先觀察戰國七雄的地圖,了解七雄的相對位置,這樣在學習“合縱”“連橫”政策時學生才可以把握六國合力抗秦的“合縱”,而秦國的“連橫”政策是利用六國的矛盾實行遠交近攻,各個擊破。這樣學生就可以知道秦統一六國時最先滅掉韓國和最后滅掉齊國的原因,這與其所處地理位置的遠近有關,這需要學生的空間概念。
2.地圖繪制。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歷史的空間發展情況繪制示意圖來描述歷史,提高學生對歷史發展時序性的認識。比如復習每個單元時,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繪制歷史時間尺,對重大事件和發生時間、空間進行標注,理清歷史發展脈絡,構建單元學習的知識體系。比如學習三國鼎立時,學生就可以繪制“三國鼎立示意圖”,把握魏、蜀、吳三個政權的地理位置,理解他們之間的矛盾、軍事沖突和策略。
四、結語
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始重視素質教育,所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越來越重要,學生要具備歷史解釋、實證意識、時空觀念等核心素養,為其準確認知和理解歷史事件提供條件。通過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學生學習中可以發現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對歷史與社會問題進行客觀理性評價,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黃云龍.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J].新課程(中),2017(2).
[2]崔爽.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4).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趙志青(1972.9— ),男,漢族,河北隆堯人,中學二級,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