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開展故事教學,培養歷史核心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通過對比故事情節能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通過創設故事情境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補充故事材料能提升學生史料實證的能力,通過植入故事細節能升華學生的家國情懷。
  [關鍵詞]故事教學;歷史核心素養;初中歷史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9)13-0084-02
  歷史核心素養指的是在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然而,由于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夠強,所以如果要讓學生自主圍繞歷史問題展開分析的話,對于學生來說難度很大。筆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了學生想象力豐富、對故事感興趣的特點,采用故事教學法展開教學,借此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故事教學法指的是在課堂上根據所教授的內容穿插一些短小的故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展開思考,進而起到深入淺出的教學效果。開展故事教學能將抽象的歷史知識轉化為具象化的故事,進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一、對比故事情節,樹立時空觀念
  不少精彩的歷史故事中都富含深刻的歷史信息,科學利用這些故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起到傳遞歷史信息的作用。筆者鼓勵學生將歷史故事和史料中記載的內容進行對比,嘗試找到其中的異同點。在分析對比的過程中,學生意識到要按照時間和空間的要素聯系故事內容,同時特定的故事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形成的,和特定的時空之間有一定的聯系,這樣就提升了學生的時空觀念。
  如在學習“原始農耕的形成”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由于該歷史年代距離學生太過久遠,所以學生的感受很難深入。筆者嘗試將有趣的故事融入教學中,讓學生感受歷史。如給學生講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并鼓勵學生對比歷史資料展開分析。學生發現,大禹治水的故事中雖然有很多內容過于傳奇,但還是能看出真實歷史的影子。如從中可以知道當時已經有了初級的水利事業,而正是因為人們掌握了開挖溝渠和疏通河道的方法,所以才讓農耕文化得到了發展。筆者鼓勵學生思考為何會出現大禹治水這樣的神話故事。學生表示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生產力不夠發達,人們對于神秘事物的了解不夠深刻,所以才會將歷史人物傳奇化,但還是能從中看到真實歷史的影子。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認識到要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下理解歷史故事,進而提升了歷史核心素養。
  學生通過對比故事情節的方式能體會到分析歷史問題要在特定的時空中進行。在結合故事展開分析的過程中,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能得到全面提升。
  二、創設故事情境,提高理解能力
  好的故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給學生創設歷史情境,提升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在分析歷史問題的過程中,不少學生由于和古人存在一定的時間距離,所以很難達到思維上的共鳴,很難理解古人為何如此做。這種時候就可以用故事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該情境中,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如在學習“秦帝國的興亡”的時候,筆者鼓勵學生展開探究,思考秦王朝為何會滅亡。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分析問題,筆者嘗試將歷史小故事融入教學中,如給學生講述了陳勝吳廣起義中的小故事。陳勝吳廣由于耽誤了戍邊的時間而決定起義,通過這個故事細節可以知道當時秦朝的政策十分嚴苛。此外,還可以給學生講述秦始皇下令修造長城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學生可以了解到,當時秦朝遭遇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通過這兩個小故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分析秦朝滅亡的原因。如有學生提出:“當時的秦朝處于內憂外患的境地,秦朝皇帝對內實行暴政統治,而在外又遭到了少數民族的侵擾。在這種情況下,秦朝的統治岌岌可危?!边@樣就利用故事促使學生更好地展開歷史理解。
  歷史理解是歷史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要求學生能根據可靠的史料展開思考,嘗試設身處地了解具體的歷史,從而更好地感悟歷史中的各種問題。如果教師能合理地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更快速地進入情境中,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體會歷史問題,提升客觀處理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補充故事材料,鼓勵史料實證
  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運用史料解釋歷史,分析歷史問題。然而,對于初中生來說,要客觀地分析歷史問題難度較大,同時,部分史料為文言文作品,理解難度較大。于是筆者嘗試將故事材料補充到教學中,將文言文史料中的內容轉化為學生熟悉的白話文故事。這樣就能降低史料實證的難度,同時也能讓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得到提升。
  如在學習“統一的隋唐時代”的過程中,筆者鼓勵學生展開探究,思考隋唐時期的政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可以將各種歷史故事引入分析中,從而更好地了解當時的政治變化。如將李白、杜甫等唐代文人從政的故事講述給學生聽,學生從這些故事中可以提取出以下信息:唐朝雖然也有舉薦,但是已經從逐步引入了科舉制度。筆者又鼓勵學生去探究科舉制度的源頭。學生發現,原來在隋朝就有了科舉制度,唐朝科舉考試的科目很多,給了人們不同的選擇,這樣官吏的選拔就變成由中央掌控了,魏晉年間被世族門閥所把持的政局就得到了改變。筆者又鼓勵學生思考還有哪些變化鞏固了以皇權為中心的政權,故事的補充讓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史料實證的過程中要盡量運用真實的史料展開歷史問題的分析,所以在選擇故事時要盡量選擇和真實歷史契合度比較大的歷史故事。在學生掌握了以故事為史料進行實證的方法以后,還可以鼓勵學生逐步開始收集其他類型的史料,如歷史文獻、圖片等等。
  四、植入故事細節,升華家國情懷
  在歷史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從歷史故事中尋找細節,升華情感,以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筆者鼓勵學生就故事中的一些細節問題展開分析,說說歷史人物在關鍵的時候為何會采取這些行為,這樣就能讓學生從中提取到精神的力量,逐步感受到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并逐步形成歷史認同感。
  如在學習“遼闊帝國的統治”時,筆者給學生講述了宋末元初的一些愛國故事。在給學生講述文天祥的故事時,讓學生嘗試分析該故事中的細節,感受其中的情懷。有學生發現:“文天祥在南宋快要滅亡的時候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祖國,而是積極組織義軍反抗元軍,在失敗被俘后,他還拒絕了元朝的勸降,最后英勇就義。”學生從這個故事細節中看到了文天祥身上體現出來的愛國情懷,感受到了他為保護家國所做出的努力。筆者鼓勵學生收集宋末元初時愛國志士留下了愛國的故事,并鼓勵學生思考:“如果你是古人的話,處于這樣的情況下,你會選擇怎么做呢?”學生在嘗試表達自己心情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家國情懷。如有學生提出:“我要向他們學習,保護自己的國家,不輕易屈服。”
  在歷史教學中,筆者鼓勵學生嘗試從故事的細節中感受歷史的真偽和善惡,并嘗試將自己對于歷史認識上升到對于自身成長和現實生活的認識上來。這樣能讓學生從歷史資料中獲得有用的養料,從而在實踐中積極體現歷史的價值。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果教師能適當地運用歷史故事,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趣味性,還能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進而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ㄘ熑尉庉?nbsp;  袁   妮)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987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