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上的精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周思輝
?。壅菟劳鍪怯嗳A小說不變的主題之一,在死亡的廢墟中體現出余華小說創作的精魂。余華通過無奈的死亡,超越的死亡,過程的死亡三種死亡方式,構筑成他小說的死亡情節。小說死亡情節的背后蘊含著余華對生命和死亡的哲理性思考。
?。坳P鍵詞]余華;小說;死亡情節
無論是先鋒時期的余華,還是轉型后的余華,對他作品中人物的“屠殺”都沒有絲毫的手軟。陰冷的藝術風格,平靜的敘述方式,零度的情感介入,使余華的作品享有“冰渣文學”的稱號。余華小說中人物的死亡方式大致有三種,一個是無奈的死亡,一個是超越的死亡,還有一個就是過程的死亡。
一、無奈的死亡
(一)群體壓迫下的個體死亡
群體所具有的強大能量場對個體的生存產生了巨大的壓迫,在這種壓迫下個體的死亡是一種無奈的死亡。個體是指單個的生命體本身,群體不僅僅由單個個體集合構成,而且包含更多的因素。群體一旦形成它就會具有單個個體無法具有的龐大能量,包括法律,倫理道德,宗教,行政,經濟等等多種因素。單個個體的生存是艱難的,他要面對龐大的群體的壓力,同時也要面對與其他個體的生存競爭。在龐大的群體壓力面前,單個生命個體顯得十分脆弱和不堪一擊,個體對群體的抗拒是一種無法抗拒的抗拒。小說《河邊的錯誤》中,刑警馬哲為維護秩序舉槍殺死了法律都無法約束的殺人瘋子,但他卻陷入了群體壓迫的處罰之中而不得不淪為瘋子。同樣在這部小說中,另一人物許亮,在瘋子殺人的事件中,不過是偶然出現在現場,卻被人反復懷疑指證。在調查過程中因感到群體的巨大的能量場的擠壓,而不能辨明自己的清白,只得走向自殺之途?!冬F實一種》中山崗被肢解也體現出群體壓迫力量的強大。在海明威《永別了?武器》中亨利在其愛人凱瑟琳死亡之前就感到了死亡的必然性,認為“如果有人勇氣十足的來到我們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為了制服他們,就非置他們于死地不可,這個世界當然不會讓他們活下去。”可見群體對個體壓迫能量的巨大,個體只能在這種強迫中無奈地走向死亡。
(二)人性惡演繹的個體死亡
隱藏在人性深處的“惡”一旦被激發就會像沉睡的火山被點燃一樣,將釋放出毀滅性的力量。生活在復雜社會關系中的個體,一個個體內心的“惡”被激活,就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如果這種惡是從屠戮開始,那么,在這種人性惡的演繹下,與之有著復雜的網狀聯系的個體就會在血腥的屠戮中一個一個痛苦的死去。余華在他的小說中就展示了人性惡演繹個體死亡的過程。小說《現實一種》中四歲的皮皮無意間摔死了堂弟,皮皮的無意卻成了點燃人性惡的導火索。之后山峰在具有報復性的“人性惡”的驅使下踢死了侄子皮皮;皮皮的父親山崗又計殺了弟弟山峰;山峰的妻子懷著仇恨報警,山崗被槍斃,山峰的妻子又以陰險的手段使山崗的尸體被肢解。在這一個一個血腥的屠殺中,我們看到的人性中的“惡”在無情的演繹中奪去飽含無奈和痛苦的個體生命。
兩種導致個體死亡的方式,是在一種無法抗拒的無奈中上演的,“余華又是通過對欺騙,暴力,殺戮等典型內容的極端化敘述,淋漓盡致地呈現人性之惡,揭示人類的生存困境”“呼吁改造人的生存處境,消除社會,生活,歷史虐殺人的不合理的因素,應當把人當作人來看待?!保?]余華對世間茫茫死亡的一種哲理性思考。
二、超越的死亡
對死亡的超越在中國傳統的死亡觀上有兩個層面,一個是精神上戰勝死亡,一個是珍惜時光,珍惜生命。余華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所以在余華的小說中出現了上述兩個層面的對死亡的超越。在小說《許三觀賣血記》中,許三觀為娶妻,為兒子回城治病,為家人在饑荒的年月打一次牙祭,面對死亡的陰影,仍然一次又一次賣血,一次又一次向死亡挺進,以對抗不幸的生存困境,同時對抗以生命之血換來的最終的兩手空空。每一次賣血,對于許三觀就是一次新生,他不知道他的生命下一刻還能不能延續,他面對的是死亡的恐懼,死亡的陰影。但是他沒有退縮,沒有被死亡嚇倒,他仍然堅強的活著,哪怕在死神的旁邊,那是一種比死更恐怖的生存,可以說在精神上死神是無法戰勝許三觀的,許三觀已經超越了死亡。小說《細雨中呼喊》中,我們一樣可以列出一個十幾個人的死亡名單,其中蘇宇的死亡過程竟被描寫的那么超脫:“在經歷了冗長的窒息以后,突然獲得了消失般的寧靜,仿佛一股微風極其舒暢的吹散了他的身體,他感到自己化作無數的水滴,清脆悅耳地消失在空氣之中”。這是一種超越,超越生死拘囿,所有的窒息和恐懼像水一樣飄散,一種灑脫的生命體驗高高懸浮于死亡之上,這是對死亡的最好超越。小說《活著》中主人公富貴就是在死亡反復降臨到自己親人身上的情況下,體現出人的生存的意志,體現對苦難承受的耐力和韌性?!盎钪€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廣闊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保?]這是一種對生命的珍惜,只要活著一切才有可能,把身體全部的潛能發掘出來對抗死亡的扼殺,在死神的魔爪下逃生,這是一種對生命的珍惜,只要活著一切才有可能。戰勝死亡本身,就是對死亡的最好超越。
三、過程的死亡
過程的死亡在余華的作品中主要體現在對死亡過程的真實記錄,在余華的筆下,死亡不再是一個籠統的觀念,而是一個細微的肢解過程。小說《現實一種》中余華是這樣描述山峰的死亡過程的,“然而這時一股奇異的感覺從腳底下慢慢升起,又往上面爬了過來,越爬越慢,不一會兒就爬到了胸口了。他第三次喊叫還沒出來,他就由不得自己將腦袋一縮,然后拼命的笑了起來。他要縮回腿,可腿沒法彎曲,于是他只得把雙腿上下擺動。身體盡管亂扭起來,可一點也沒有動,他的腦袋像是兩張鋁片刮出來一樣”《現實一種》這一段描述死亡的過程是這部小說中最恐怖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死亡過程。
“她甚至能夠感到那種興奮如何在她體內流動。而同時她又感到自己的身體正在局部地死去。她明顯地覺得腳指頭是最先死去的,然后是整雙腳,接著又伸延到腿上。她感到腳的死去像冰雪一樣無聲無息。死亡在她腹部逗留了片刻,以后就像潮水一樣涌過了腰際,涌過腰際后死亡就肆無忌憚地蔓延開來。這時她感到雙手離她遠去了,腦袋仿佛正被一條小狗一口一口咬去。最后只剩下心臟了,可死亡已經包圍了心臟,像是無數螞蟻似的從四周爬向心臟。她覺得心臟有些癢滋滋的。這時她睜開的眼睛看到有無數光芒透過窗簾向她奔涌過來,她不禁微微一笑,于是這笑容像是相片一樣固定了下來?!边@是山峰的母親死亡的過程。
這種真實的死亡過程的描述,真實解剖死亡細節,作者本人扮演的是一種心靈醫生的角色,解剖的不再是肉體而是靈魂,在死亡的殘核中剝離出生命的真諦。
余華小說的死亡情節充滿著死亡的陰影,又遍布著生存的光芒?!拔覍ふ业氖俏业臄⑹龇绞健?,“盡可能回避直接的表述,讓陰沉的天空來展示陽光?!保?]這是死亡和生存血肉相親的和諧之美,深入解讀余華作品中的死亡情節,也就接近了余華小說的精髓。
參考文獻: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344.
?。?]余華.活著.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5.
?。?]余華.虛偽的作品.上海文論,1989,(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172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