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數學課程考核評價改革之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廖紅菊
摘 要: 在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考核評價中存在考核方式單一、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應用、考試功能異化等弊端。本文圍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高等數學教育目標,在考核的內容、方式、成績評定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 高職教育 高等數學課程考核評價 現狀 改革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級技能人才。深化教學改革是達成人才培養目標的保證,而改革考核評價體系是教學改革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本文在對高等數學考核改革的意義、考核的現狀、存在的問題等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考核的內容、方式、成績評定等進行了探討。
一、高等數學課程考核評價改革的意義
(一)高等數學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等數學》是高職各專業必修的文化素質課、基礎知識課與專業工具課。它一方面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了必需的數學概念、理論方法和運算技能,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基本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嚴謹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的思維方式。高等數學更是一門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它在培養和提高審美能力等方面發揮著特有的作用,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有積極意義。
(二)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育目標
作為公共基礎課的高等數學教育,對如何圍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達成,明確了高等數學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確立了“三元目標”:數學知識方法能力目標、專業應用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
數學知識方法能力目標:使學生獲得數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運算,了解數學在專業中的應用,為學習專業后續課程與進一步獲得數學知識奠定一定的基礎;領悟無窮與極限、微分與積分、數學建模等數學思想,鑒賞數學美,掌握求極限、導數、積分的基本方法,提高基本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專業應用能力目標:具備求最值、求解最優化問題的能力,具備求不規則的平面圖形面積、幾何體體積能力,具備審美能力,具備一定的數學建模能力,并運用于求解相關專業的實際工作。
素質目標:具有理性思維和科學素養,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反對迷信邪教,有較強的求知欲,有較強的毅力,具有鑒賞能力,有團結協作精神,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祖國,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人文素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考核評價的功能
科學的考核評價是課程教學的導向,是順利實施教學,達成教學目標的根本保證,是對教學效果的反饋、衡量和判斷,是調節教學進度、方法的依據。
科學的考核評價由重結果輕過程的考核,轉變為過程與結果并重的考核,由重知識輕能力的考核,轉變為兼顧知識與能力的考核,使課程的考核評價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及時調節教學、激勵校正學生學習。
二、高職數學課程考核評價的現狀
考核評價方法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和效果,高職數學課程的考核評價存在諸多弊端,已不能適應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考核方式單一
長期以來,數學考核方式基本上是圍繞教材,以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解答題等傳統、應試的題型為主,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閉卷筆試完成。理論考試多,應用測試少;標準答案試題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試題少。很多學生采取題海戰術應付考試,忽視了數學的思想方法能力和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
考試主要是期末考試,多數沒有組織期中考試,更沒有知識、能力的其它形成過程的考核檢測,從而忽視了過程性考核評價。
(二)考試內容不合理
數學考試內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就高職教學特點來講,數學的應用性內容欠缺,數學理論性要求偏高,過于強調數學邏輯的嚴密性、思維的嚴謹性,遇到實際問題,不知如何用數學,教學的結果仍是以知識傳播作為人才培養的途徑,考試僅僅是對學生知識點的考核,忽視專業應用能力、素質的考核評價。
(三)考試功能異化
目前數學考試與其他學科一樣強調考試的評價功能,其表現主要體現在對分數的價值判斷上,夸大分數的評價功能,強調分數的能級表現,只重分數的多少。這樣就存在教師為考試而教,大多數學生為考試而學的現象。考試功能的片面化導致了教學的異化――師生教學僅為考試服務,考試就意味著課程的終結。這種考試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學生的數學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反映了學生的應試能力,并使學生的應試能力片面膨脹,其他素質較為缺失。
(四)教學效果不理想
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學生考試壓力大,畏難情緒大,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高,無興趣,平時抄襲作業的較多,考試舞弊的較多。學生在消極和被動中應付學習和考試,必然導致考試成績不合格者多,更主要的是教學效果不理想。
因此,圍繞高職高等數學教育的目標,進行課程考核評價的改革,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三、高職高等數學課程評價改革的探索
根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高等數學課程教育充分體現以能力為本位,理論“適度、夠用”的原則,制定了高等數學課程改革方案,我在此基礎上,就考核評價進行了探索與嘗試。
(一)考核評價方式
1.過程評價式
過程評價式主要考核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態度、習慣等。
過程評價主要包括課堂評價和平時作業評價。課堂評價包括課堂考勤、課堂學習態度等操行;作業評價包括每次完成作業的質、量及書寫情況,分A、B、C三個等級。
2.“學生出卷”式
“學生出試卷”式主要考查學生學習掌握數學基本知識的情況,用于階段性(單元或期中)測試。
“學生出試卷”式即每個學生必須出一份基礎知識部分的試卷,題目類型主要為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做好標準答案交于老師。老師從學生出的試題中抽取試題,組成一份試卷,試卷的全部內容都是班內學生出的原題,而且來自于同一個學生的試題不多于一個。
學生為了能出好卷,并提供正確答案,在出卷的過程中,不得不復習基本知識。這樣,不僅能降低學生對試卷的“神秘”感,而且能激發學生對考試的興趣與復習的積極性,并能減輕學生學習和考試的心理負擔,又能提高教學效果。
3.“一頁開卷”式
“一頁開卷”式主要考查學生的數學方法和數學能力,用于期末測試。
所謂“一頁開卷”是允許學生在考試時攜帶一張A4紙,在這張紙上寫下自己認為最重要的知識點或典型例題解法。要求只能手寫不能復印,考試結束時,這張紙連同考卷一起上交,并且這張紙上所記錄的內容也將被閱卷老師作為打分的一項參考。
這種考試辦法可減輕數學學習和考試的雙重心理壓力,不用再死記硬背那些數學公式(如積分、微分、導數公式等)。學生總結這張紙的過程,就是對知識的總結,等于把厚厚的書讀薄了。同時也承認,單靠一張紙上的東西是無論如何也應付不了考試的,尤其對數學學科來說,思維素質是最重要的。
4.“小論文”式
“小論文”式主要考查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適合課程結束前安排布置,課程結束時完成。
“小論文”式即教師擬定貼近專業實際的問題,以闡述數學在專業上的應用為主,以小論文或調查報告的形式完成。由學生選題,自由組隊(不少于3人/隊),合作完成;或需要查閱相關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才能解決的實際應用性題目,供學生選做;學生也可以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這一模式可不同程度地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應用能力,有利于社會調查、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成績考核評定
學期課程成績評定實行100分制。包括課堂評價10分,作業評價20分,基本知識20分,數學技能30分,專業應用能力20分。
其中課堂評價10分,主要評價學習過程中的態度、習慣等,根據課堂出勤等操行和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態度等評定成績;作業評價20分,主要評價學習過程中的態度與學習效果等,根據統計作業的ABC等級次數評定成績;基本知識20分,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能力,通過單元或期中“學生出試卷”式測試,以卷面分為依據;技能30分,主要考查基本運算技能、邏輯思維、數學思想方法等數學技能,通過期末“一頁開卷”式測試,以卷面分為依據;專業應用能力20分,主要考查專業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小論文”式測試,以學生的小論文等作品為評分依據。
課程考核評價的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課程改革是前提,教師轉變觀念是根本,領導重視是關鍵。因此,課程考核評價的改革需要不斷實踐、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余向平.高職教育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J].職業技術教育,2006,(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74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