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E-LearningMaterial支持的數學史應用于高等數學課程中的教學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數學史在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在傳統課堂模式下,這種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本文基于E-Learning Material的學習支持系統,將數學史應用于混合式課堂教學中。它不僅解決了數學史過多占用教學時間的問題,還解決了傳統課堂中引入數學史模式單一的問題。
  關鍵詞:E-Learning Material;數學史;定積分的概念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1-0201-02
   一、構建引入數學史的高等數學課程E-Learning Material
  楊彥軍等學者將各種形式的E-Learning Material歸為三大類:獨立學習資源(如多媒體課件、網頁、案例等)、系統化學習資源(如專題學習網站、網絡課程、多媒體光盤等)和學習資源系統(如網站群、資源庫、案例庫等)[1]。目前,將數學史應用于數學教學的大多是獨立學習資源,如PPT課件、視頻資料等。與傳統教學相比較,它依然過多地占用教學時間且缺乏交互性,教學效果提升不明顯。
  構建學習資源系統的E-Learning Material特別適合本課程,尤其是充分發揮數學史的優勢。這一系統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利用這一系統,很方便地獲得學習資源。通過系統設計環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斷獲得激發,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
  這一系統主要用于臨汾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系學生的《高等數學》課程,包含四個部分,分別是課程、資源、測試、交互,每部分進一步細分為子部分。
  1.課程。課程模塊與教材的每個章節相匹配,分為三個子模塊,分別是課程背景、課程目標、課程重難點。課程背景用來發布與章節相關的數學史內容,簡要介紹這一章節的由來、意義、環境、狀態和前人的研究結果,方便學生有目的地查閱相關資料,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課程目標用來發布所要學習章節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和意圖;課程重難點用于發布章節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不易理解的知識及不易掌握的技巧;課程任務圍繞章節內容和課程重難點來設置,用于發布學生在課前階段所要掌握的知識點。
  2.資源。資源模塊包括教學資源、數學資源兩個子模塊。其中,教學資源包括微課視頻、教學課件。微課視頻是對各章節知識點的講解,教學課件主要采用PPT的形式對章節內容進行動態展示。這兩個子模塊方便學生自學時把握和回看各知識點以及重難點。數學資源包括數學圖書、影視資料、數學網站三個子模塊。數學圖書資源是應用數學史的核心,通過與學校圖書館相關聯,可以很便利地使學生借閱到所需查找的圖書。影視資料和數學網站主要為學生提供一些數學方面的電影、記錄片、數學網站和論壇,用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拓視野。
  3.測試。測試模塊包括章節測試、擴展練習。章節測試是學生必須完成的基礎練習,用于測試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擴展練習主要是一些思考題,需要學生使用數學資源查閱相關數學資料,進一步提升對數學內容的認知深度,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學習習慣。
  4.交互。交互模塊分為留言簿、交流臺兩個子模塊。留言簿、交流臺是解決師生面對面交流的主要手段。留言簿、交流臺的使用,可以極大地緩解課堂時間短的難題,使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與同學、教師進行適時的交流,打破時空的束縛,從而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緩解學生壓力。
  二、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設計中,我們采用“學習系統+傳統教學”的混合式學習模式。之所以不放棄傳統教學,是由學情決定的。高職院校的學情基礎普遍薄弱,學生的思維雖然活躍,但主觀能動性差,且對數學有天然的敵視;再加上學生數學基礎知識不牢固,水平參差不齊,更多依賴教師的課堂講解,自學能力差。此外,不放棄傳統教學,一個主要原因是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教師的引導和點撥無法取而代之。因此,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要將這兩種模式交叉應用,各取所長。
  三、《定積分的概念》的教學設計
  構建主義認為,知識不應該是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在一定的環境下,通過協作、討論、必要學習資料的使用等有意義的構建方式而獲得。因此,《定積分的概念》的教學設計,以構建主義教學理論為基礎,并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設計原則。
 ?。ㄒ唬┱n前階段的教學設計
  首先,將學生分為五個學習小組,每個人按照學號登錄高等數學教學系統,查看課程模塊發布的課程背景、課程目標、課程重難點以及課程任務。課程背景簡要介紹定積分的發展史;課程目標發布學生所要掌握的本章節內容,包括理解定積分的概念、幾何意義及性質,會用定積分的幾何意義計算簡單的定積分問題;課程重點是定積分的基本思想和定積分的概念形成過程,課程難點是對定積分概念的理解;課程任務包含兩個任務清單,設為任務清單甲、任務清單乙。(見表1)。
  在教學資源中,分別為本章節的三個知識點配備了微課視頻、教學課件,學生可反復觀看,加深理解,完成課程任務清單甲。在數學資源中,查閱相關數學資料,討論任務清單乙的問題。
 ?。ǘ┱n中階段的教學設計
  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在于,如何通過課上活動設計完成知識內化的最大化[4]。所以,這一章節的課堂教學活動主要包括以下過程:
  1.學生匯報。首先給各小組5分鐘匯總課程任務,然后小組代表對課程任務清單甲中的問題進行匯報,在匯報過程中,其他學生進行補充。
  2.教師答疑。根據學生匯報情況,教師對出現的問題進行點評、精講,使學生回顧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
  3.課堂練習。課堂練習主要是通過幾個練習題,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例如,通過計算定積分
  4.討論總結。在教師的帶領下,和同學一同梳理本節知識并對本節內容進行小結。最后,對任務清單乙的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引導學生積極發言,活躍學生思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課前學習的重要性。
 ?。ㄈ┱n后階段的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活動結束后,學生可繼續使用高等數學學習系統,反復利用資源模塊,鞏固本章節的知識內容。同時,要在測試模塊中完成章節測試,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繼續完成擴展練習的內容。在互動模塊中,學生可與同學、教師一同交流探討,教師可以為學生答疑解惑,學生也可以對系統進行評價建議,方便教師改進系統,共同提升教學效果。
  四、總結
  引入數學史的高等數學課程E-Learning Material,使數學不再是抽象孤立的概念,而是有血有肉的整體;使數學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知識的自主探究。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興趣上都出現了明顯變化,在數學知識的深度與廣度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擴展。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同教師的教學管理行為都有了更好的支撐。在大多數學生認可的情況下,它也出現一些問題。教師應盡量爭取院校的支持,不斷加強自我學習,擴展并完善學習系統,從而更有力地開展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楊彥軍.郭紹青.E-Learning學習資源的交互設計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1):61-65.
  [2]馬乃根.叢立新.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實施建議[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0b6f3e03b52acfc789ebc9a9.html.2013-09-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1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