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院校實踐性教學問題表現及對策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余 磊
摘要: 高等職業院校實踐性教學存在實踐課時較少、教材脫離實際、教學力量薄弱等問題。增大實踐教學課時數的比例,重視教材與市場和職業聯系,加強師資與教學設備的建設,創新實踐性教學方法與手段,實施實踐性教學質量評價的措施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提高實踐性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 高等職業院校 實踐性教學 問題表現 對策思考
一、實踐課時較少
1.問題表現
高等職業院校課程設置最大的問題就是理論講授課時偏多,而課程的實踐性教學課時則相對較少。從國內10所高職院校旅游專業課時數看,實踐課時數占總課時數的15%―31%,理論課時數與實踐課時數的比例是8∶2至7∶3,教學安排中理論課時偏多。目前能落實40%以上實踐教學環節的院校很少,獨立開設的系列實訓課程更少。
2.對策思考
國內高職院校普遍認為理論教學課時數偏多,實踐教學課時數相對較少,要求適當添加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不少學者根據德國高等職業“學院理論與實踐課的比為1∶1”,建議增大實踐教學課時數的比例,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達到6∶4或5∶5。但筆者認為,在課時安排上,高職旅游專業的實踐教學課時數應超過理論教學課時數,占總課時數的51%―60%。理由如下:第一,通過問卷的形式,對我校科技學院旅游專業實踐性教學狀況進行了調查。51%的學生認為實踐課的作用要超過理論課的學習,40%的學生認為實踐課和理論課的學習同等重要,9%的學生認為理論課的學習大于實踐教學。第二,在旅游行業調查中,73%的企業認為應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68%的企業認為學生缺乏實際操作能力。旅游業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行業,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實踐教學課時量。在實習課時量不變的情況下,應加大校內課程的實踐性教學課時在教學計劃中的比重。第三,依據《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的第六點:“基礎理論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庇腥苏J為實踐教學的比例過大,勢必會削弱外語、計算機等公共課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這實際上是擔心學生掌握知識的“量”,事實上,現代社會知識總量、信息總量的激增,使得培養“通曉一切”的掌握“百科全書式知識”的人才變得既無意義又不可能。
二、教材脫離實際
1.問題表現
近幾年來,各高職院校盡管編寫了許多旅游教材,但在結構和內容方面,仍然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無論是在教材上,還是教師的授課內容方面都顯示出過分強調理論知識,輕視實踐技能訓練,脫離市場和旅游企業的實際需求。另外,教材內容操作性也不強,難以滿足崗位的需要。
2.對策思考
職業教育的教材,尤其是高職專業教材內容陳舊和脫離實際,遠遠不能適應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教材是實施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載體,是動態的社會需求的反映,脫離實際的教材,難以開展實踐性教學。有研究資料表明,企業對各類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變化速度是學校專業培養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求市場配置的時間差。為解決這種時間差,必須重視教材的建設,切實做好高職旅游專業教材的建設規劃,加強文字教材、實物教材、電子網絡教材的建設,使教材內容具有前瞻性。首先,在編寫教材時,應全面考慮、統一協調各門課程教材的內容,避免教材內容的重復;按照旅游行業的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編寫具有專業前沿的行業通用教材。其次,提高職業教育思想的認識,改變傳統觀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的價值取向和職業崗位的要求為依據,以適應當前和未來市場發展需要”。教材要與市場和職業緊密聯系,著力體現旅游專業的職業性和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根據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針對地區、旅游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要求調整教材內容,優化教學內容,把成型的企業文化模式和技術規范引進課本,加強教材內容的可操作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果。最后,要加快教材的研究步伐,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推出一批具有我國高職旅游教育特色的高質量的教材。
三、教學力量薄弱
1.問題表現
開展課程的實踐性教學力量薄弱,主要表現在:第一,師資力量薄弱。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大部分教師原來都從事歷史、政治、經濟和法律教學,旅游業務水平較低,特別是缺乏實踐經驗。第二,教學設備薄弱。高職旅游院校缺乏必要的實踐教學設備和場地,即使為數不多的一些設施也都較為簡陋、落后,難以滿足正常實踐性教學的需要。
2.對策思考
首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開展實踐性教學需要有一支專業水平較高的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但令人遺憾的是,高職院校教師不僅學歷偏低、職稱結構不合理,而且缺乏動手能力?!熬哂须p師素質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18.5%”,多數教師沒有經過正規系統的技能操作訓練,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在實踐課教學中有力不從心之感。因此,加強實踐課的師資隊伍的建設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應立足于建設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職教育的特點要求高職教師不必是高深的理論探求者和學科專業的專家,而是完整的“雙師”型專業教師。高職旅游院校要督促教師長期學習,提高旅游教育理論水平;短期進修,豐富旅游行業的實踐經驗;放下面子,不怕勞累,積極主動地利用假期時間到飯店的第一線親身參與實際服務工作,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提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另一方面,對專業課教師“還應進行嚴格的專業技能考核,把實踐教學能力列為教師評職、晉級的依據之一,使校內教師既有較高的理論造詣,又有熟練的實操技能”。其次,加強實踐課教學設備的建設。由于辦學經費不足,一些院校旅游專業模擬操作條件普遍較差,缺乏導游和酒店模擬“實驗場”。為了保證教學質量,高職旅游院校需要通過多種渠道積極籌措教學經費,購置技能操作課的必備設施設備,建立模擬場地,不斷地完善和更新教學設備,并且建立相對固定的實訓基地,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得到保證。
四、方法手段滯后
1.問題表現
導游和酒店實踐課主要是理論講授完畢后,學生根據練習資料、模擬材料被動地、反復地進行書面演練;模擬場地的實踐課主要是教師講解、演示后,學生做點簡單模仿操練。由于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實踐課往往變成理論課。學生對這種單調的方式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教學方法單調,教學手段滯后,影響了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
2.對策思考
教學方法是“為實現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師生所采用的一切手段與途徑”。在旅游課程的實踐性教學中,教師需要考慮三個方面:第一,有效性。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北本┙炭圃厚R凌認為,教學是一種復雜的創造性活動,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手段。在開展實踐性教學時,不管教師采用那一種方法與手段,但最主要的是看它有沒有效果,即有效性。第二,多樣性。教學方法忌諱單調死板,再好的教學方法天天不變,也會使人產生厭煩心理。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這就要求教師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開展實踐性教學,如以計算機為媒體,把投影儀、錄放機、語音設備功能融為一體,使教學內容呈現形象化和多樣化;案例研討,即結合旅游行業實際案例來組織課堂討論;采用演示性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其中;與企業合作,請專業的管理人員到學校來進行培訓或給學生授課等。第三,創新性。德國的“雙元制”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廣,就是因為它的教學方式實踐性強,符合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具有創新性。應借鑒歐美發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結合我國實際,突出旅游職業的特點,建構“情境+訓練+應用”實踐教學模式,即在實踐教學中創設多媒體模擬場、校內演習場、校外真實場等旅游職業情境;進行模擬訓練、仿真訓練、真實訓練,學生自創情境、有意操作、實際應用,使課程的實踐性教學方法與手段推陳出新,富有生命力。
五、評價存在問題
1.問題表現
在實踐性教學質量評價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用理論課教學質量評價方案來評價校內實踐性教學質量和校外實訓基地實習質量。二是高職旅游院校只重視崗位技能的培訓與考評,而忽視職業道德教育與考評,忽視工作業績的鑒定。三是教學評價指標體系面面俱到,但旅游專業內涵不夠突出,不能體現出高職旅游特色。
2.對策思考
針對實踐性教學質量評價存在的問題,可采取以下一些應對措施:一是高職旅游院校不僅要考慮學院整體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的共性,而且要重視不同課型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的個性;應分別制定“理論課教學質量評價方案”、“校內課程實踐性教學質量評價方案”、“校外實習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畢業設計評價方案”、“學生學力評價方案”等,對學校教學質量、教師教學水平、學生學力水平等進行評價。二是考核體系必須包括對學生職業道德的考核。旅游職業道德是旅游從業人員在旅游職業活動中所遵循的與旅游活動相適應的道德規范,以及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在實踐環節中,我們應該通過“聽其言,觀其行”來考核其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進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愛崗敬業精神,以便將來更好地為旅游業服務。三是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應充分考慮高職旅游實踐性教學教育的特點、行業特色、職業特征,體現高職旅游實踐性教學的目標。指標體系的確定應圍繞實踐性教學是否有利于學生取得職業資格技術、培養職業技術能力、提高職業道德素質、所學知識在酒店與導游業的綜合應用而進行。
參考文獻:
?。?]李建奇.高等職業教育研究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陳丹輝.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特點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
?。?]賈獻文.教育藝術論[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199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90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