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文獻綜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微課以其短小精悍、新穎的優勢贏得了眾多學習者的青睞,讓學習者能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并且隨著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的興起,微課在教學中應用得越來越頻繁,短短幾年,“微課”已經成為了高熱詞。本文就前人對微課的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作初步梳理,以期為微課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微課;研究現狀;綜述
1微課研究內容分析
微課起源于美國,2010年,由廣東佛山引入中國,并迅速在國內走紅。筆者以微課為關鍵詞,對中國知網從 2011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12 月 1日的文獻進行模糊檢索,共有文獻 2801 篇,然后按照文獻被引次數≧2 的條件選定了436 篇文獻作為本次研究的樣本,并對樣本文獻進行分類、對比、研究,發現對微課研究的內容主要涉及兩大方面:微課的理論研究,包括微課的發展歷程、內涵及特點;微課的實踐應用研究,包括微課的開發、建設與應用等。通過對這兩大領域的分析研究,以期梳理微課研究現狀,對研究熱點、研究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筆者對436 篇樣本文獻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對微課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5個大類別,
2微課研究綜述
筆者將從微課的概念界定、理論基礎、相關技術研究、應用研究、資源建設、五個維度進行詳細介紹。
2.1微課的概念界定
概念厘清是所有研究問題的基礎。而目前來說,我國學者對微課的解讀并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共識。早期研究主要將微課定位在什么是微課,微課的構成是什么等問題。諸如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認為,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中所反映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之后隨著學習理念的不斷更新,學習方式的不斷變革,有學者開始將微課與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移動學習以及碎片化學習等學習方式聯系在一起。而鄭小軍學者則認為微課能夠支持翻轉學習、混合學習、移動學習以及碎片化學習等多種學習形式,并認為微課是一種以短小精悍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包的形式來促進教學的。
綜上,雖然我國學者對微課都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解釋。但其共同之處在以下兩點:(1)微的構成:微課是一種以短小精悍視頻為載體的,包括各種教學資源的數字化資源包;(2)微課的作用:微課能夠支撐多種形式下的學習,如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碎片化學習等,能夠為變革學生學習方式做出一定的貢獻。
2.2微課的理論基礎
理論基礎是指導微課如何發展的根基。就目前而言,在對文獻進行仔細閱讀的基礎上,發現學者對該部分的研究并不多。其中陸長靈、胡君學者提出了認知負荷理論對微課設計的作用及指導意義。胡鐵生學者也有指出可以依據認知負荷理論指導教學,以使得教學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此外,山東師范大學孟祥增教授等人提出了掌握學習理論指導下微課的設計與制作流程,可以為以后的微課理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
而微課的特點正是短小精悍、知識碎片化,能夠被學習者在一次學習中記憶和理解,會更好地解決認知負荷的問題。此外,依據該理論,還可以從微課教學設計要素(教學目標的制定、學習者心理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媒體選擇等)入手,按照先行組織者等原則進行教材內容的組織、教學活動的安排等工作。
2.3微課的相關技術研究
微課是一種學習資源,同時也是一種促進教學的一種信息技術手段。因此,微課的設計制作需要借助技術的力量。在探索微課開發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軟件工具來支撐資源的開發,如思維導圖、Snap、Camtasia Studio,以及包括會聲會影、幾何畫板等。不僅豐富了微課的制作方法,也為微課的概念、結構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此外,還有學者將微課與移動學習結合在一起。移動學習以其能實現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的特點而廣受追捧,而微課作為一種能夠依附于移動設備的數字化資源,恰好能夠用來促進移動學習。劉世能還指出可以從預習知難、復習拓展、答疑解惑、實驗指導四個方面來探討微課促進移動學習的應用策略。
2.4微課的應用研究
通過對樣本文獻進行整體把握,了解到微課在應用方面主要集中在教師培訓、校本教研、學科教學、職業培訓、成人培訓等領域,此外對農村學校應用微課也有所涉及(微課應用需要技術、設備等的支撐,農村相對來說技術匱乏、設備不夠齊全,探討如何在農村應用微課顯得尤為必要),在微課應用的諸多領域中,不難發現在基礎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類文獻最多。在這些諸多的應用類文獻中,大多數教師或教育教學工作者探討了在微課應用時的方式、方法,或應該采取的策略。文獻多并不代表在日常教學中真正應用。據相關材料分析,目前我國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的微課應用并不多,大都是微課大賽例如:中國微課大賽、中小學教師優秀微課作品大賽等,以及教師準備的微課作品或簡短教學應用。
2.5微課資源的建設
微課資源建設類論文主要涉及到了微課的設計及制作、微課平臺建設、微課網站及系統開發以及微課資源庫建設及其方法、策略研究等方面。其中微課設計及制作占據了微課資源建設類的文獻的超過一半,說明有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關注微課的設計及其制作。在這些文獻中,有針對某一學科某一章節設計的微課并進行教學應用,還有對微課設計制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等,這些文獻資料不僅豐富了微課的發展,也為后期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借鑒作用。
此外,韓山師范學院鄭煒冬學者從影響學生的情感因素入手,提出了微課情感化設計的理念、內涵及其相應的模型、策略,旨在提高微課的應用效果,也為微課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視角。
3結束語
微課是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必然產物,時代在不斷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然不適用于當今社會,而微課在教學過程中有實實在在的教學成功先例。同時,微課的發展也對教師的信息化職業素養、設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在未來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共同進步。在經過同行評審的微課相關研究文獻日益增多,但數量仍然有限。關于微課的內容資源設計還有待于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在微課的教學設計、教學模式還有待更加多元化,進而微課的開發與應用方能更加合理、實用,才能不斷地完善微課的評價體系。然而這些都需要研究者和一線教師更廣泛深入地致力于微課理論與實踐研究。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 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 蘇小兵,管玨琪,錢冬明,祝智庭. 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14,(7):94-99.
[3] 胡鐵生,黃明燕,李民. 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 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2.
[4] 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 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 遠程教育雜志,2014,(6):24-32.
[5]劉世能. 微課在移動學習中的應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術,2013,(4):22-24.
[6] 鄭煒冬. 微課情感化設計:理念、內涵、模型與策略[J]. 中國電化教育,2014,(6):101-1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707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