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轉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和灌輸的方式,改變學生機械模仿和記憶的學習方法,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動手實踐才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探究式教學恰好符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能夠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和實踐的探索過程中理解知識原理和本質,并有效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本文從提出數學問題、解疑導撥合作探究、貼近生活經驗探究與結合學生錯誤探究四個方面出發,分析與論述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具體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探究是數學的生命線,缺少了探究,不僅會使數學失去生命與活力,還會影響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同時,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中強調了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探究為核心”基本教學理念的貫徹和落實,所以實現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當前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從數學學科的基本特性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出發,不斷探索科學且高效的教學方法,以實現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落實與應用。
一、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探究
問題是探究式教學的前提,是激發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獨立探究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基本內容、學生年齡、知識、能力等因素,并緊緊抓住學生思維的疑惑點和活躍點,以向學生提出啟發性、科學性的數學問題,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設置一定的懸念,以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激發學生對思考和分析問題的濃厚興趣與求知欲,營造出濃厚的探究氛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根據自身的體驗自由、開放、獨立地進行問題和知識的探究,從而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和構建的過程,有效培養學生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引導學生們獨立探究,筆者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們提出了數學問題。
師:同學生們,現在老師為大家出幾道計算題,大家嘗試獨立完成,在計算過程中,不要商討,老師比一比大家的準確率,175+60=? 965-362=?269+452=?下面請大家開始計算。
一段時間后,學生們得出計算結果,這時,筆者讓學生們匯報自己的計算結果,并讓學生們講解如何計算的。
生:在做加法時,我先從各位加起,當個位數字相加后滿十,就向十位進一位,十位相加也是如此;當做減法時,相同的數位對其以后,從個位數開始相減,減數不夠使,從前一位退1當10.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提出數學問題,有效引導了學生的獨立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解疑導撥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數學是一個思維活躍的能動過程,小學生在知識學習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自己無法有效理解和解決的問題,這時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教師對學生的解疑點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并確保每個小組內有4-6名成員。隨后,教師需要向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給予學生3-5分鐘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和探究,在學生對問題有基本的認知和了解之后,再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部展開對問題的溝通、互動與合作探究,讓學生能夠集思廣益、形成思維之間的互補。在小組合作完成后,再由教師進行系統和總結性的解疑與點撥。這樣既能夠有效實現學生的深入合作探究,也能夠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面積》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培養學生們的合作精神,讓學生們更加深刻的理解面積的概念,筆者在上課準備階段,將學生們進行了分組,讓學生們以6人一組的形式進行任務討論。小組成員分配結束后,筆者下發探究任務,如:一個物體表面圖形的大小我們怎么“稱呼”呢?我們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如何規定的?如何進行面積的計算呢?任務下發后,學生們立即展開討論,一段時間后,學生們得出結論,此時,筆者讓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匯報討論結果,通過學生們的匯報,筆者了解了學生們學習的情況,然后再針對問題進行完善。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解疑導撥合作探究,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三、貼近生活經驗探究,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生活是知識的來源與歸宿,數學更是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實現生活化的探究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應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一方面可以將生活事件、案例、故事等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相關的元素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以此來還原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能以生活的角度來看待數學知識和問題,點燃學生對數學探究的興趣;另一方面,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生活實踐探究任務,讓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強化學生知識應用和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合學生錯誤探究,培養學生反思能力
學生在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為知識掌握不牢固、不良的學習習慣等因素而導致各種數學錯誤的產生,而這些錯誤通常也是學生學習和我探究的有效資源。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數學學習或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錯誤進行總結與歸納,并從中選擇合適的素材作為學生探究的資源,引導學生再次對這些錯誤題目進行解答和探究,從而實現學生的反思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和反思自己出錯的原因與整個過程,有效培養起學生的反思能力,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為了培養學生們的反思能力,在學生們做完計算題后,筆者會對學生們的答題成果進行點評,然后篩選出學生們最容易出錯的題型,讓學生們進行反思,思考錯誤的原因。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結合學生錯誤探究,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反思能力。
總之,探究式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有力幫手,也是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動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徹底從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思想中“走出來”,并以數學基本學情為中心,通過提出數學問題、解疑導撥合作探究、貼近生活經驗探究與結合學生錯誤探究等教學方法和策略的運用,來引導學生進行獨立學習、合作交流、實踐操作和自我反思,從而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和提升,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實踐探究能力與反思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立新.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有效提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148.
[2] 袁浩. 小學數學課堂探究式教學的探討[N]. 發展導報,2018-10-26(0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730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