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育改革進程不斷向前,生活實際問題解決已成為數學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自主探究式教學法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其有助于學生邏輯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升。本文從自主探究式教學法基本概述入手,對自主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展開系統闡釋。
關鍵詞:自主探究式教學 初中數學 概述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01
前言
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呈被動式,在該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能動性差,數學應用與創新能力得不到良好培養,使學生綜合水平得到限制性發展,通過自主探究式教學,可極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自主探究式教學法概述
1.自主探究式教學法的概念
歷史上,將探究法具體應用到教學的先行者是杜威,他是一位著名的美國教育學者。自主探究式教學法常常被人們稱作發現法、研究法,具體是指教師在進行理論知識傳授時,不是主動地將其中的原理與解算方法進行系統闡釋與演算,而是先對有關生活常例和問題進行講述提問,使學生自身去閱查、觀察、討論、考慮、聆教等,主動地探究,進而得到理論與問題原理和問題解決辦法。
2.自主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從自主探究式教學法的概念可知,自主探究式教學法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式學習,在該模式下,對各類問題探討的基礎便是教師合理、科學的引導方法。數學自身帶有思考屬性,對學生邏輯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可發揮重要作用,在初中便進行探究式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自主探究式教學的進行有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對學生的創新素養與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益處較大。第二,自主探究式教學方法可很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的進行學習,加強教學效果[1]。第三,自主探究式教學有利于學生群體自身、學生群體與教師群體之間的溝通,增強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方位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自主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自主探究,自主學習
在數學自主探究教學開展中,教師應堅持學生為本。教師不但要進行學生智商開發,還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積極參與思想。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引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主動地了解理論原理和尋求解決問題方法,加強學習效果。
如在進行“直線與圓位置關系”講解中,當只給出一道這樣的例題時:設圓的直徑為18厘米,問距離圓心7厘米、9厘米、10厘米的三條直線與此圓的交點分別為幾個?不置可否,這樣的講解方法理論抽象,顯然不能引起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然而若是更換成這樣一道例題,有一顆炮彈向一座直徑為50千米的城市飛來,該炮彈在距城市正西方向40米處時,飛行方向為東南方向,那該炮彈會不會擊中此城市,就很容易被學生而理解。
2.創設學習情境,加強合作學習
學生往往只有經過具體視覺觀察,才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最終得到結果。因而,教室在進行教學時,應充分創設各類教學環境,激起學生學習靈感,使學生尋找到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法來回答問題。
例如,教師在進行“多邊形內角和”講解時,可指導學生從三角形內角和入手,讓同學在練習本上畫出三角形和四邊形,通過將四邊形分為兩個三角形的辦法得到四邊形的內角和,以此類推得到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直至n變形的內角和。
自主探究式學習是以理論知識為基礎的,因而合適學習情境的創設對課程教學與學生學習都有著積極意義。數學本就應是為解決生活問題而存在,但傳統模式的純書本教學令數學與現實相去甚遠,情景教學就是要將數學與實際相聯系,發揮數學的本來作用。使學生的興趣在具體的情境中得到激發,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然而,可預料的是,與學生學習和生活聯系緊密的場景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所以教師要學會并善于將抽象的數字與數學公式合理轉化成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場景,加深理解,提升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如“利用方程式與關系式解決應用題”講授時,教師可設定為商場購物、銀行本金與利息、室內精裝費用等,使學生意識到數學可與實際相連,并可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無數字與公式的場景假設對數學教學而言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3.注重學生思維習慣的培養,促進學生思考
數學學習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歷程,在進行自主探究式教學時,教育者應多關注學生思維慣性,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推理能力,且應對創新意識進行關鍵培育。在初中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對考察同一知識點的問題進行全部或部分條件改變,使學生具備一隅三反的能力,還應對同一問題同一情境下不同解決方法的作答模式加以鼓勵。古人云,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并非是是一類問題的解算講述,而是解決問題核心方法的講述。學生機械式的對某類問題學習,卻不知基本方法,教師要在變換條件過程中,將各種方法統計對比,進而找出最優解,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理論知識的本質[2]。
上述過程并不是讓學生掌握某一類問題的解法即可,而是要在問題條件的基礎上對比各個求解方法,找出最優者,學會對該類問題歸納總結,理解問題的實質。如“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有多種,如公式計算、圖線繪制觀察、配方相消、特殊法等,對多種方法的細致講解并非是讓學生在考場正確無誤地解算出問題答案,而是讓學生對方程本質進行全方位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在直角坐標系中是一條光滑的拋物線,變量變化具有其規律性。在關系式中,是未知量的二次項與一次項及常數的組成,根據具體問題進行方程列式,進而進行方程求解。又如“面積求解”,進行探究式學習可使學生得到不盡相同的解算方法。學生自主探究理論本質,總結分析得到解決方法,只有這樣,各式各樣問題才會在任何時候迎刃而解。
結語
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分析生活現象,發展科技的有效工具,國民綜合數學水平決定國家全面發展的上限。自主探究式教學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此種方式的教育下,學生的動手能力、自發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水平等都可得到良好發展,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胡濤波.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17(5):46.
[2]杜繼剛.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教學的有效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8):78-7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45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