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輔助生殖護理重點環節中風險管理的應用與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基于在臨床輔助生殖護理實踐中護理風險管理模式的應用,評價該管理模式對輔助生殖護理工作中重要節點的影響。方法  將2017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體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納入研究,隨機選取其中100例患者為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另100例患者為觀察組,在護理節點實施風險管理。比較兩組患者扳機注射執行正確率及病案轉運規范率。結果  觀察組扳機注射執行正確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96.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案轉運規范率為85.00%,高于對照組的52.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輔助生殖護理過程中實施風險管理,降低了護理工作中的風險隱患,是規避生殖護理風險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生殖護理;風險評估;護理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9.062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9-018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his management model on important nodes in assisted reproductive care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odel in clinical assisted reproductive nursing practice.Methods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7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1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given routine care. Another 100 patients were observed. Implement risk management at the care node. The accuracy of the trigger injection and the rate of drug transfer norm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rrect rate of trigger inj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96.0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ate of drug transf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5.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2.0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Risk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care reduces the risk hazards in nursing work and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avoid the risk of reproductive care.
  Key words:Reproductive care;Risk assessment;Nursing risk management
  目前全球約1/6的夫婦出現生殖相關問題[1,2],由此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運而生,很快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由于輔助生殖技術在診療過程中的特殊性,導致患者在促排卵階段需要進行多種藥物注射治療,其中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當屬扳機注射藥物劑量和注射時間[3]。作為取卵結局的關鍵點,扳機注射劑量錯誤或時間錯誤都會給取卵帶來不可逆的結果。同時,病案管理也是關乎到診療護理安全、規范診療護理流程、患者信息保存的關鍵所在[4]。在輔助生殖護理過程中引入風險管理體系,可對潛在的護理安全問題進行識別和評估,進而采取相應防范對策,有助于降低護理差錯和護理糾紛的產生[5]。鑒于風險管理在生殖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選取2017年1月~6月青島市市立醫院收治的200例體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6月青島市市立醫院收治的200例IVF-ET患者。為保證研究資料的可比性,特篩選治療方案統一、年齡在30~35歲、BMI控制在18.50~23.90 kg/m2、隨訪配合度高的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觀察組中,年齡30~35歲,平均年齡(33.00±0.50)歲;BMI 18.50~23.90 kg/m2,平均BMI(20.00±0.20) kg/m2。對照組中,年齡30~35歲,平均年齡(32.00±0.50)歲;BMI 18.50~23.90 kg/m2,平均BMI(20.00±0.32) kg/m2。兩組患者的年齡、BM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在護理節點實施風險管理。首先,分析在重要護理節點中存在的護理風險,包括生產安全意識薄弱、護士專業知識水平不均衡、健康教育不到位。其次,根據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點實施風險管理,加強安全意識教育、強化業務學習培訓、加強護理節點的風險管理質控。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扳機注射執行正確率和病案轉運規范率。扳機注射執行正確率=扳機注射執行正確/總例數×100%,病案轉運規范率=病案轉運規范/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對實驗數據進行?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統計學意義顯著。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扳機注射執行正確率對比  觀察組扳機注射執行正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病案轉運規范率對比  在實施風險管理后,觀察組患者病案轉運規范率高于對照組,統計學意義顯著(P<0.01),見表2。
  3討論
  生殖醫學是一個近年來新興學科,涉及胚胎學、細胞學、倫理學等多個專業,主要包括藥物的控制性超速排卵、獲取卵子、體外授精、胚胎體外培養及胚胎移植等工作步驟[6],對護理工作中的醫療護理安全的要求也更為嚴格。因此,在工作中對護理風險評估的風險點實施風險管理,降低風險隱患就顯得尤為重要。
  3.1護理工作中風險點的評估
  3.1.1生產安全意識薄弱  護理人員缺乏安全意識。安全意識淡漠是最大的安全隱患,護理人員年齡普遍較年輕,生產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較薄弱,規章制度執行落實力度差,一旦遇到職業風險的具體事件,可能會產生負面情緒或違法行為,也為醫患糾紛埋下隱患[7]。
  3.1.2護士專業知識水平不均衡  生殖醫學專業是個比較特殊的專業,護理人員從事本專業時間、學習的認真程度、專業知識掌握程度、慎獨程度都有所不同,這直接關系工作效果,因此護理人員對專業知識的知曉率極為重要,也是做好知識傳授的基礎。
  3.1.3健康教育不到位  護理人員是指導患者和家屬在診療過程中對疾病治療步驟、注意事項、藥物注射等健康教育的主要人員,但對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程度、對工作的認真程度都有所不同,這直接關系到宣教工作效果,因此對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的要求也是極為嚴格。
  3.2護理節點實施風險管理
  3.2.1加強生產安全意識教育  ①根據我科實際工作流程,前瞻性評估輔助生殖每一個護理環節中的風險點,找出和校正風險所在的關鍵環節,全員發表意見提出可能的改進方法[7];②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是實現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有力保障,開展“安全警示日”活動,通過討論、分析警示案件,加強護士直觀感受,直觸心靈;③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學習本專業規范及規章制度、職責、流程;④培訓質量的保證是培訓教育的關鍵。
  3.2.2完善健康教育  ①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待扳機前就履行告知義務,患者充分認識到扳機注射的意義及重要性,提高其依從性和配合度[8];②制定健康教育計劃,豐富健康教育并優化健康教育內容;③統一健康教育內容版本,保證護理人員在進行宣教時的規范化;④印制健康教育手冊,納入取卵移植相關注意事項,將重點的扳機注射藥物具體到個人執行時間、藥物名稱、劑量、用法和注射地點進行一一確認,并登記在手冊中,以便患者翻看查閱;⑤扳機日進行健康教育的護士應具有一定的本科室工作資歷和責任心,確保健康教育質量;⑥鼓勵護理人員參加生殖技術學習班,選派部分人員院外進修,以便了解輔助生殖發展動向,內外結合,更好地配合工作的開展[9]。
  3.2.3加強護理節點的質控  梳理病案轉運過程中各重要環節,分析問題所在,優化科室病案轉運流程,并按規定嚴格執行。①細化質控標準,與科室質控員聯合質控,保證病案能夠及時整理、歸檔、歸類上架、規范保存;②護理人員嚴格執行護理核心規章制度、建立緊急替代制度及應急預案,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③選擇高年資護士進行專項督導,對護士進行不定期抽查、與患者交流了解健康教育效果。將質控結果于每月質控會公布并討論總結。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風險管理后,觀察組扳機注射執行正確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96.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案轉運規范率為85.00%,高于對照組的52.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輔助生殖護理過程中實施風險管理,降低了護理工作中的風險隱患,是規避生殖護理風險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Farquhar C,Rishworth JR,Brown J,et al.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n overview of Cochrane Review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4,23(12):CD010537.
  [2]Frith L,Blyth E.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in the USA:is more regulation needed?[J].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2014,29(4):516-523.
  [3]Fleming SD,Varghese AC.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VF Units[M].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6.
  [4]房鹛,房玉英,韓雪,等.風險管理在生殖醫院治療室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9):122-123.
  [5]王小敏,黃開勇.醫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8,6(4):53-63.
  [6]陳益魯,張慧娜,侯曉紅,等.淺談生殖醫學專業研究生帶教的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7,10(42):56-58.
  [7]孫小玲,李曉琴,蔡美燕,等.輔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識別的全程精細化管理[J].護理學報,2017,24(15):28-31.
  [8]鐘碧端.生殖中心護理安全隱患原因分析及相關管理措施研究[J].醫學信息,2015,28(8):195-196.
  [9]趙金珠.生殖中心護理管理模式及護理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9):137-139.
  收稿日期:2018-8-15;修回日期:2018-11-5
  編輯/王海靜
  作者簡介:張宏(1982.12-),女,山東青島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輔助生殖護理工作
  通訊作者:程永紅(1971.5-),女,山東煙臺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輔助生殖護理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104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