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傷口護理風險預案在傷口護理風險中的應用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在傷口護理風險管理中傷口護理風險預案的應用價值。方法 隨機選擇72例從2016年3月~2018年9月就診于本院且伴有各類傷口風險的患者作為本次實驗對象,并根據護理管理方案的差異性將其分別分為兩組進行區別性護理管理(一般組:常規護理管理;試驗組:常規護理管理+傷口護理風險預案)。而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認可度以及不良事件發生率和不良事件發生等級。結果 試驗組患者在上述所有相關指標中均優于一般組患者,且數據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分別為8.33%(試驗組)和44.44%(一般組)。結論 在對傷口風險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管理的同時實施傷口護理風險預案,可在顯著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和發生等級的基礎上提升其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認可度,值得借鑒。
  關鍵詞:傷口護理風險預案;傷口護理風險;不良事件總發生率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嚴重程度不一的醫療風險與臨床療效并存。大量臨床相關資料顯示,通常情況下,若護理管理措施到位,則患者傷口的風險性較低,反之則較高[1]。大量臨床相關資料顯示,因此,為能夠在完善臨床護理管理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傷口風險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本文就傷口護理風險預案在傷口護理風險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剖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隨機從本院傷口護理中心于2016年3月~2018年9月接收的各類傷口風險患者中選擇72例納為研究樣本,并依照其就診號尾數的奇偶性隨機劃分為一般組與試驗組,每組36例。其中,一般組患者的男女性比例為22:14;年齡為22~76歲,平均年齡為(45.28±10.23)歲;風險類型:敷料過敏3例,傷口出血10例,傷口疼痛20例,其他為3例。試驗組患者的男女性比例為21:15;年齡為23~75歲,平均年齡為(45.25±10.22)歲;風險類型:輔料過敏4例,傷口出血11例,傷口疼痛19例,其他為2例。就兩組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其結果顯示數據未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予以一般組患者常規性傷口護理(如及時更換敷料等),并在此基礎上特別成立傷口風險護理管理小組(由2名外科主治醫師與2名主管級護士以及1名責任護士共同組成)對試驗組患者開展傷口護理風險預案護理管理模式:首先,充分結合傷口護理中的可能性風險問題進行深入性分析和探討,并制定出相應的風險預案(①傷口疼痛護理預案;②傷口出血護理預案;③傷口感染護理預案;④敷料過敏護理預案;⑤久治不愈型傷口護理預案);其次,根據所制定的傷口護理風險預案對護理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嚴格培訓;最后:要求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傷口護理風險預案,盡可能地減少不良事件的產生。
  1.3觀察指標
  由臨床觀察小組客觀評估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與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患者非常滿意相關護理措施且積極主動配合治療為十分認可;患者對相關護理措施持基本滿意態度且需經耐心勸說后愿意配合治療為基本認可;患者對治療措施完全排斥為不認可[2])。
  1.4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深入分析研究數據,運用()表示計量資料,以t進行檢驗,通過卡方值對比計數資料,若結果顯示P<0.05,則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認可度
  一般組與試驗組患者經針對性護理管理后的護理總認可度分別為75.00%和94.44%,后者高于前者,且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①:
  2.2不良事件發生率
  實施針對性護理管理方案后,一般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為44.44%,試驗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為8.33%,前者大于后者,且數據差異具備統計學性質(P<0.05)。詳見表②:
  3.討論
  肖傳碧等學者經深入性研究發現,傷口疼痛、傷口出血以及傷口感染或敷料過敏[3]等均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傷口護理風險。而上述各類不同風險的出現極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接受治療的積極性和病情的恢復造成程度不一的負面影響。因此,部分臨床相關專家曾就如何規避或降低傷口護理風險進行深入探討,并同時指出,除了常規性的傷口護理管理措施之外,傷口護理風險預案可通過在成立傷口風險護理管理小組的基礎上就臨床較為常見的傷口護理風險進行透徹性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護理風險預案,而后對相關護理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使其能夠嚴格遵照護理管理預案為傷口護理風險患者提供瞻前性優質護理服務,有利于在最大化地降低患者療養過程中不良事件發生率與不良事件等級的同時不斷強化其對臨床醫護工作的認可度。在本文研究中,兩組傷口護理患者在護理認可度、不良事件發生率等臨床相關指標中均存在顯著性的統計學差異(試驗組均優于一般組,P<0.05),既與上述結論相符,同時亦充分體現了開展傷口護理風險預案護理管理模式對加快傷口護理風險患者健康恢復速度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1]肖傳碧.傷口護理風險預案在傷口護理風險中的作用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03):247-249.
  [2]洪菱.傷口護理風險管理對門診急診患者傷口愈合及傷口感染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04):84-87.
  [3]韓紅.傷口護理門診中標準化換藥流程的建立及應用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9):19-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55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