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生兒臨床護理的風險因素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新生兒臨床護理可能產生的風險因素,探討積極應對風險的措施和方法。方法:隨機選取2017年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兒850例,對臨床護理中可能產生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觀察并分析臨床護理風險發生概率臨床護理的滿意度。結果:通過具有針對性的護理,風險發生的概率(0.47%)明顯降低,護理滿意度(98.35%)明顯提高。結論:針對新生兒臨床護理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改善護患關系,降低新生兒護理過程中發生風險的概率,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生兒  臨床護理  患者滿意度  風險分析
  1 引言
  新生兒由于各種免疫功能及組織器官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抵抗疾病和各種感染的能力都比較低。因此,在臨床護理中將面臨各種風險因素,如何認真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和應對風險應采取的積極地預防措施,是新生兒護理工作者所關心的重要問題。本文就臨床護理工作中的經驗進行闡述,以資借鑒。
  2 新生兒護理過程中的風險因素分析
  2.1管理制度風險
  管理制度風險主要是由于醫院缺乏行之有效的新生護理規范及有關新生兒護理、應急事件處理的規章制度及處置措施,是形成新生兒護理風險的主要因素。但目前醫院在制度建設及實施方面存在問題較多,規章制度及管理標準建設不完善、執行不到位、缺乏監督檢查措施及考核評價手段等現象較多,護理過程中的隨意現象比較嚴重,增大了新生兒臨床護理的風險因素。
  2.2 護理人員風險
  由于剛出生的嬰兒身體免疫力及抵抗能力都嚴重不足,需要產婦、家屬及護理人員的全程全方位護理,其中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護理意識及責任感對新生兒的健康和成長具有直接的影響[1]。護理人員風險主要包括:
  第一,護理人員嚴重不足。隨著生育二胎的全面放開,新生兒數量明顯增加,目前護理人員數量不足與新生兒產生數量持續增加的矛盾比較突出,護理人員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的現象非常普遍,導致護理人員身心疲憊,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嚴重下降。
  第二,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較低。當前由于護理人員的流動性較大,使護理人員總體素質呈比較明顯的下降趨勢。缺乏新生兒專業護理知識、護理經驗不足、技術業務水平較低、責任心不強等是近年來新生兒臨床護理中所暴露出的比較突出的問題。
  2.3 醫院風險
  第一,新生兒感染風險。新生兒室是新出生嬰兒集中監護和臨床護理的重要場所,也是發生感染的主要場所,極易發生各種感染,而醫護人員的手則是造成感染的最直接途徑[2]。其主要原因是醫護人員未能夠嚴格執行每接觸一次新生兒就要進行一次洗手消毒的操作規范,同時,新生兒室設置不合理、缺乏健全完善的探視制度、隔離消毒不嚴格等都增加了臨床護理風險。
  第二,新生兒受傷風險。新生兒室是新生兒獨立場所,如護理措施不當隨時都會造成新生兒受傷的風險。主要包括洗澡時水溫過高燙傷、藍光治療時抓傷的風險,在輸注高神液體、多巴胺、脂肪乳等具有強烈刺激性的藥物時很容易發生滲漏現象,可能會使新生兒產生靜脈炎或局部皮膚壞死等風險[3]。
  2.4 新生兒自身因素風險
  新生兒自身風險是臨床護理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新生兒代謝能力比較差,沒有自我語言表達能力,完全需要護理人員耐心細致的觀察以及豐富的護理經驗對新生兒的狀況作出判斷。近年來,由于多種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早產、先天畸形、先天疾病、產傷、窒息、感染等狀況臨床明顯增多,新生兒的護理難度在不斷加大,護理風險也隨之在增加[4]。
  3 應對新生兒護理風險的對策措施
  3.1 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
  規章制度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保證。健全和完善新生兒護理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新生兒護理規范及護理流程、護理人員交接班規程、護理記錄書寫規范、嬰兒室系列管理制度、監督檢查及考核評價制度等諸方面的規章制度,以及醫療設備的使用和管理制度等。通過制度建設,能夠進一步加強護理人員的行為規范,嚴格執行操作規范和操作標準。強化對各項制度和標準執行過程中的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2 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
  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重點是要采取積極措施,穩定護理人員隊伍,加強對護理人員進行新生兒護理知識、護理技巧、護理方法的培訓和指導,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提高護理人員應對和處置突發護理事件的能力,積極對護理人員開展的心理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和面對護患糾紛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與患者和家屬的心理溝通能力,提高護理人員預防和控制風險的能力,降低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因素。
  3.3 強化醫院的基礎管理
  醫院的基礎設施對新生兒的健康非常重要,因此醫院要強化基礎管理工作,合理布局新生兒室,遠離污染源和易感染區域,新生兒室要清新整潔、空氣流暢、溫濕度適宜,定期打掃和消毒,加強對室內空氣及物表的監測。做好各種物品的管理,對藍光箱、新生兒暖箱、復蘇氣囊等進行嚴格消毒,實行無菌操作。嚴格規范護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和交接班檢查,嚴格執行探視制度[5]。增加護理人員數量,減輕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開展績效考核評價,提高護理人員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4 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護理
  針對新生兒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護理方案,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注重觀察新生兒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定時進行巡回檢查并認真做好檢查記錄,護理過程中,發現異常情況,要在及時向臨床醫生匯報的同時,第一時間將通知新生兒父母及,注重同新生兒的父母及進行心理溝通和心里疏導,取得諒解和支持。
  結語
  新生兒的護理工作是十分復雜的,護理人員既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高超的護理水平和護理技能、扎實的護理知識,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里承受能力以及溝通技巧。通過對850例新生兒的護理實踐證明,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護理,風險發生的概率(0.47%)比常規護理方法(3.40%)明顯降低,護理滿意度(98.35%)比常規護理(88.12%)明顯提高,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益萍,徐朝霞,姚培琴.產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相關危險因素及風險管理[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4):100.
  [2] 戚小敏,趙桂榮,王悅 等.ICU院內感染的控制與預防[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17):2377.
  [3] 蒲丹.產科新生兒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風險管理[J].醫藥衛生(文摘版),2016(16):001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47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