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生兒護理常見誤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4-0003-01
  初為人母,每位新媽媽面對剛出生的寶寶都會措手不及,對于新舊觀念的舍取不知所措:是否該刁馬牙,是否該擠寶寶乳頭,是否…..新生兒是人生中抵抗力最弱的時期,這就要求對新生兒的日常護理一定要科學、細心、耐心。注意新生兒保暖、皮膚護理、臍部護理、眼、耳、口、鼻的護理,科學的喂養等護理技能,讓媽媽們安心、放心,千萬不要再走老路,誤入老觀念的陷阱。
  誤區一:病理性黃疸不管不顧
  寶寶出生后紅細胞破壞,造成新生兒體內膽紅素濃度過高,出生后2-3天新生兒面部、全身出現出現皮膚黃染,但在醫學正常范圍內,就屬于生理性黃疸;如果第一天就出現黃疸,而且超出了醫學正常范圍,進行性加重的話,就是病理性黃疸了,就該到醫院兒科進行診治、處理。我們來了解一下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別,讓媽媽們自己就可以在家進行初篩,以免寶寶全家對待黃疸不知所措。
 ?。?)出現天數:生理性黃疸2-3天出現;病理性黃疸24小時內出現。
 ?。?)消退天數:生理性黃疸一般7-10天消退;病理性黃疸2周后未消退,且逐漸加重。
 ?。?)寶寶一般情況:生理性黃疸一般情況良好,吃奶、大小便都正常;病理性黃疸寶寶愛哭鬧、吃奶、大小便情況都有偏差。
  誤區二:給寶寶擠奶
  寶寶出生后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腫脹,很多家里的奶奶、外婆都會給自家孫子、孫女擠奶,這是老觀念所謂的不擠奶就要造成馬口奶,這種做法一定要制止,產生的原因是胎兒在母親體內受到媽媽體內的激素影響,使寶寶的乳房腫脹,這是自然現象,千萬不要去擠壓它,這樣的后果就是輕者引起感染,女寶寶以至于長大后當了母親引起乳頭嚴重內陷,不能順利的哺乳,婦產科這種現象常見,更有勝者引起敗血癥,媽媽們追悔莫及。還有些女寶寶會陰有白色或紅色分泌物,也請媽媽們不要驚慌失措,這也是由于寶寶出生后體內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屬于正?,F象。
  誤區三:把初乳擠掉
  寶寶出生后,護士老師協助媽媽們進行早吸吮的時候,很多家人會叫媽媽們把分泌的初乳擠掉。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初乳里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分泌性免疫球蛋白,也就是抗體,對寶寶的健康很有好處。初乳是媽媽給寶寶的第一個珍貴的禮物,20年的婦產科工作經驗告訴我們,越早開奶,對媽媽和寶寶越好。
  誤區四:正常的溢乳誤認為嘔吐
  寶寶出生后前3月,由于生理原因“胃賁門括約肌松弛”,“幽門括約肌緊張”,也就是進入門松弛,出去的門緊張導致寶寶容易溢乳,不要以為是受涼后的嘔吐,我們知道了發生溢乳的原因就對癥下藥,給寶寶喂奶后應將豎起,五指并攏成空心狀輕拍寶寶后背,從下往上排出咽下的空氣后可以有家人傾斜著抱一會兒,也可右側臥位,頭部抬高30度左右,注意保暖。溢乳的次數知識偶爾,就不用管它,如果頻次居多,就要到兒科就診了。
  誤區五:把寶寶的胎脂擦掉
  很多媽媽特別愛干凈,寶寶生下來有些胎脂,就會想方設法給寶寶擦除,其實新生兒有少量胎脂是正常的,胎脂是寶寶皮膚的保護傘,
  隔離細菌和保溫作用,除非胎脂較厚(一些早產兒),如腋下、腹股溝處集聚,臨床上會用石蠟油進行擦拭,但動作一定要輕柔,不能擦傷寶寶皮膚。
  誤區六:脫水熱誤為感染
  少數寶寶前幾天由于喂養不夠,寶寶會出現體溫上升,但一般情況良好,夏季多見。這是寶寶出生后喂養不夠引起的,若補足水份后,體溫可于短時間內恢復正常,不需治療。不要以為是寶寶感冒發燒了,給寶寶亂喂退燒藥喲。
  誤區七:寶寶脫發
  寶寶會出現不同的脫發,特別是枕后特明顯,似一圈帽子邊緣,醫學上稱“奶禿”,請區別佝僂病引起的“枕禿”,不過造成“奶禿”的原因現在的醫學還不能解釋清楚。
  誤區八:誤刁馬牙
  寶寶出生時,口腔齒齦邊會出現似牙齒的白色小點,老觀念認為是一種病,必須剔除掉,其實醫學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會影響寶寶的吃奶等情況, 千萬不要用針挑,寶寶口腔黏膜血管豐富,而全身抵抗力極低,嚴重者引起敗血癥就得不償失了。
  各位媽媽們,以上八大問題知曉了嗎?希望今天的科普知識能夠幫助到你,祝愿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46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