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48例新生兒發生氣胸的危險因素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新生兒發生氣胸的危險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2246例新生兒中48例發生氣胸患兒的臨床資料, 對新生兒發生氣胸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結果 48例氣胸患兒45例治愈, 3例死亡。發生氣胸患兒性別與未發生氣胸新生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發生氣胸患兒胎齡、體重、分娩方式、產時窒息復蘇情況、機械通氣情況及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RDS)、胎糞吸入綜合征(MAS)、肺炎發生情況與未發生氣胸新生兒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氣胸發生與性別無關, 早產、低出生體重、剖宮產、肺炎、NRDS、MAS、產時窒息復蘇、機械通氣是發生氣胸的主要危險因素。結論 新生兒氣胸主要發生于早產新生兒, 低出生體重、肺炎、NRDS、MAS、機械通氣、產時窒息復蘇、剖宮產與氣胸的發生密切相關, 因此在早期新生兒治療護理中重點關注有上述危險因素的新生兒, 及早發現氣胸, 早期干預治療。
  【關鍵詞】 早期新生兒;氣胸;危險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factors for pneumothorax in neonat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8 children with pneumothorax in 2246 neonat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pneumothorax in neonat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Of 48 neonates with pneumothorax, 45 cases were cured and 3 cases di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x of pneumothorax neonates and that of non-pneumothorax neonates (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stational age, weight, mode of delivery, resuscitation of asphyxia during deliver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 (MAS) and pneumonia between pneumothorax and non-pneumothorax neonates (P<0.05). Pneumothorax is not related to gender. Premature birth, low birth weight, cesarean section, pneumonia, NRDS, MAS, snoring resuscit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pneumothorax. Conclusion   Neonatal pneumothorax mainly occurs in premature neonates. Low birth weight, pneumonia, NRDS, MA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sphyxia resuscitation during delivery and cesarean sec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pneumothorax. Therefore, in early neonatal ca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neonates with the above risk factors, and giving them early detection of pneumothorax, early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Early neonatal; Pneumothorax; Risk factors
  新生兒氣胸是新生兒危急癥, 發病率為1%~2%, 或更高[1-3], 發病急, 進展快, 死亡率較高[4], 因此早期識別氣胸發生、及早干預治療對降低該病的死亡率至關重要。本研究主要對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246例新生兒中48例發生氣胸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對新生兒發生氣胸的危險因素進行探討分析, 以利于早期識別新生兒氣胸, 早期干預治療。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新生兒科收治的2246例新生兒中48例(2.14%)發生氣胸患兒的臨床資料, 男31例, 女17例, 胎齡32+1~41+3 周, 出生體重1.75~4.20 kg, 入院日齡15 min~9 d。發生氣胸患兒出生情況見表1。
  1. 2 診斷標準 氣胸診斷標準[4]:①臨床有呼吸困難、氣促、呻吟、發紺、煩躁不安或查體發現一側或雙側胸廓隆起, 呼吸運動減弱、呼吸音減低、心音遙遠或移位, 心率增快或減慢;②X線片檢查提示肺邊緣之外見無肺紋理的空氣透亮帶。X線胸片檢查為診斷必備標準。
  1. 3 臨床表現 42例患兒于本院產科出生, 6例患兒由基層醫院轉入。7例無臨床表現, 僅胸片檢查提示氣胸;41例有氣促表現, 其中35例有發紺, 38例有呻吟、三凹征, 聽診呼吸音減低。出生時窒息復蘇15例, 羊水污染胎糞吸入13例, 應用呼吸機輔助通氣中呼吸困難突然加重8例, 其中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NCPAP)輔助通氣3例, 氣管插管機械通氣5例。X線檢查單側氣胸37例, 其中右側30例, 左側7例, 雙側氣胸11例;肺壓縮<30% 16例, 30%~60% 21例, >60% 11例。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治療與轉歸 48例患兒均給予治療原發病及鎮靜、保暖、預防出血、抗感染、維持內環境穩定、心電監護等常規治療。48例氣胸患兒45例治愈, 3例死亡。16例肺壓縮面積<30%患兒, 包括其中7例無臨床癥狀患兒采用保守治療, 氣胸吸收;21例肺壓縮30%~60%患兒中12例保守治療, 7例胸腔穿刺放氣治療, 2例胸腔閉式引流, 其中1例家屬放棄治療, 放棄治療患兒合并大面積腦室內出血隨訪死亡;11例肺壓縮>60%患兒均給予胸腔穿刺閉式引流, 9例治愈, 2例死亡。2例死亡患兒中1例胎糞吸入綜合征并發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死亡, 1例敗血癥合并感染性休克、肺出血死亡。
  2. 2 危險因素分析 發生氣胸患兒性別與未發生氣胸新生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發生氣胸患兒胎齡、體重、分娩方式、產時窒息復蘇情況、機械通氣情況及NRDS、MAS、肺炎發生情況與未發生氣胸新生兒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氣胸發生與性別無關, 早產、低出生體重、剖宮產、肺炎、NRDS、MAS、產時窒息復蘇、機械通氣是發生氣胸的主要危險因素。見表2。
  3 討論
  任何原因引起肺泡過度通氣, 肺泡內壓增高或肺泡腔與間質產生壓力階差及鄰近組織壓迫, 都可導致肺泡組織破裂產生氣胸 , 常表現為突發的呻吟、氣促, 或原發病不能解釋的嚴重呼吸困難, 是新生兒期的急癥和危重癥[5]。近年來由于早產、極低出生體重、超低出生體重兒的增加及肺表面活性劑的使用、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增多, 氣胸發生較前增加。
  本研究中新生兒氣胸發生率為2.14%, 與報道基本一致。研究結果顯示46例(95.8%)發生在生后早期(<7 d), 2例(4.2%)發生較晚(≥7 d), 氣胸發生與性別無關, 早產、低出生體重、剖宮產、肺炎、NRDS、MAS、產時窒息復蘇、機械通氣是發生氣胸的主要危險因素。
  正常新生兒肺泡內壓一般≤30 cm H2O (1 mm Hg=0.133 kPa), 足月兒生后最初幾次呼吸時吸氣活動過強, 如第一次呼吸時的胸腔負壓可達100 cm H2O , 容易導致肺泡破裂, 產生氣胸。剖宮產兒, 尤其是選擇性無痛剖宮產兒[6], 胎兒娩出迅速, 胸廓沒有受到有效、緩慢、有節律的擠壓, 胎兒氣道內的液體不能在分娩過程中被有效擠出, 新生兒娩出時由于氣道阻力增加和胸腔壓力的急劇變化導致肺泡過度膨脹破裂而發生氣胸。
  NRDS、肺炎、MAS時均存在不均勻肺泡通氣, 相對順應性好的肺單位接受較多的肺通氣, 易產生非常高的經肺壓使肺泡破裂的機會增加;羊水、胎糞吸入及肺炎氣道分泌物多時, 氣道部分阻塞, 吸氣時為主動過程, 氣體容易進入氣道, 呼氣時為被動過程, 加上部分阻塞造成的活瓣效應, 肺內氣體積聚, 易使肺泡破裂;同時在新生兒期, 由于肺泡間缺少側孔使通氣與肺通氣肺泡間的氣體難以均勻分布, 更進一步增加了氣胸發生機會。
  正壓通氣是及時建立有效呼吸保證復蘇成功的關鍵。復蘇時采用復蘇氣囊人工正壓通氣, 需在穩定吸氣峰壓(PIP)和呼氣末正壓(PEEP), 保持在控制峰壓下較長時間充分維持肺泡開放, 避免肺泡塌陷, 但人工復蘇氣囊正壓通氣常不能滿足壓力穩定性, 正壓通氣壓力過高, 可導致肺泡破裂產生氣胸。因此復蘇過程中應注意產兒科配合, 注意復蘇時壓力不要過高, 推薦使用T-組合復蘇器, 以保證在復蘇過程中提供可控的PIP和恒定精確的PEEP。
  機械通氣是治療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包括氣胸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治療原發疾病時, 為了維持正常氧分壓, 常需應用較高PIP和PEEP, 易使肺泡破裂, 形成氣胸。周偉等[7]報道, PIP>25 cm H2O 者, 氣胸發生率顯著高于PIP>20 cm H2O 者。因此在機械通氣時盡量采用低壓力、低潮氣量、低平均氣道壓的方式進行通氣以減少氣胸發生。近年來臨床上常采用高頻率、低通氣壓力和小生理解剖死腔的低潮氣量通氣的高頻振蕩通氣模式, 可有效改善機體氧合, 且不增加氣胸的發生。
  綜上所述, 新生兒氣胸常隱匿于其他呼吸系統疾病中, 對臨床出現突發呼吸窘迫或不能用原發病解釋嚴重發紺的患兒要高度重視氣胸的可能, 及時X線胸片檢查明確診斷。低出生體重、肺炎、NRDS、MAS、機械通氣、產時窒息復蘇、剖宮產與氣胸的發生密切相關, 因此在早期新生兒治療護理中重點關注有上述危險因素的新生兒, 及早發現氣胸, 早期干預治療;盡量減少選擇性的剖宮產, 合理選擇呼吸機通氣模式及通氣參數, 降低氣胸發生率, 從而降低新生兒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張書鋒, 高曉群. 小兒外科危急癥學. 鄭州:河南醫科大學出版社, 1996:181.
  [2] Mikawa K, Nishina K, Takao Y, et al. Efficacy of 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in improving acute lung injury induced by intratracheal acidified infant formula: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dose and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level.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4, 32(1):209.
  [3] Brunherotti MA , Freitas Vianna JR , Silveira CS . [Decrease of the occurrence of pneumothorax in newborn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hrough reduction of ventilatory parameters]. Jornal De Pediatria, 2003, 79(1):75.
  [4] Esme H, Dogru O, Eren S, et al. The factors affecting persistent pneumothorax and mortality in neonatal pneumothorax. Turk J Pediatr, 2008, 50(3):242-246.
  [5] 邵肖梅, 葉鴻瑁, 丘小汕.實用新生兒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616-617.
  [6] 黃小藝, 劉志偉. 早期新生兒病理性氣胸的圍生因素分析.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2, 27(16):1252-1254.
  [7] 周偉, 張秀芳, 梁洪, 等. 新生兒機械通氣并發氣胸的特點及防治.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01, 3(3):285-286.
  [收稿日期:2018-09-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4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