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顱腦手術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研究神經外科顱腦手術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方法 選擇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神經外科顱腦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是否發生醫院感染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各24例,比較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原發疾病、感染前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手術時間、泌尿道插管、呼吸機形式、中心靜脈插管、手術次數及鼻飼情況。結果 實驗組男性、年齡>60歲、手術時間>4 h、顱腦損傷、超過15 d的感染前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使用尿道插管、使用中心靜脈插管、無創呼吸、手術次數超過3次、使用鼻飼與參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歸顯示,年齡、原發疾病、感染前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手術時間、泌尿道插管、呼吸機形式、中心靜脈插管、手術次數、鼻飼等為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結論 神經外科顱腦手術患者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年齡、性別、原發疾病、感染前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手術時間、泌尿道插管、呼吸機形式、中心靜脈插管、手術次數、鼻飼,因此需要采取合理措施來預防醫院感染,提升手術效果。
關鍵詞:神經外科;顱腦手術;醫院感染;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651.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7.030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7-010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neurosurgical craniocerebral surger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8 patients with neurosurgical craniocerebral surger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whether hospital infection occurr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24 cases each. The age, sex, primary disease, pre-infection antibacterial use time, operation time, urinary catheterization, ventilator form, central venous cannulation, number of operations, and nasal feed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ale, age >60 years old, operation time>4 h, craniocerebral injury, over 15 d of pre-infection antibacterial use time, use of urethral intubation, use of central venous cannula, non-invasive respiration, more than 3 times of operation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se of nasal feed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age, primary disease, time of antibacterial use before infection, operation time, urinary catheterization, ventilator form, central venous cannulation, number of operations, nasal feeding, etc. are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clusion The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neurosurgical craniocerebral surgery include age, gender, primary disease, pre-infection antibacterial use time, operation time, urinary catheterization, ventilator form, central venous cannulation, number of operations, nasal feeding. Reasonable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to prevent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d improve the surgical results. Key words:Neurosurgery;Brain surgery;Nosocomial infection;Risk factors
醫院感染是神經外科顱腦手術一種常見的術后并發癥,不僅增加患者痛苦,也延長治療時間[1],對顱腦手術效果和患者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影響。神經外科收治的一般都是腦神經疾病與腦血管疾病患者,大部分存在較大手術創傷,較多侵入性操作,存在比較嚴重的病情,且患者長期臥床或者昏迷,導致成為醫院感染的高發場所。為了提升治療效果和減少術后醫院感染發生率,需要全面了解誘發醫院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基于此,本次研究對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48例神經外科顱腦手術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調查,旨在為臨床降低醫院感染提供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湖北省枝江市人民醫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48例神經外科顱腦手術患者,患者與患者家屬了解神經外科顱腦手術指證之后表示自愿參與研究調查,上報本院倫理委員以后獲得相關人員的批準。48例患者中女24例,男24例,年齡1~78歲,平均年齡(38.98±5.55)歲,住院時間5~160 d,平均住院時間(80.32±12.32)d。納入標準:符合《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臨床判斷指標,且圍手術期切口發生發熱、紅腫、疼痛、筋膜組織滲出膿性液體等現象;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凝血功能異常者。
1.2方法 回顧性分析48例神經外科顱腦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原發疾病、感染前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手術時間、泌尿道插管、呼吸機形式、中心靜脈插管、手術次數、鼻飼等。依據是否發生醫院感染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各24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情況。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 統計學計算分析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行?字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依據非條件單因素和多因素進行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男性、年齡>60歲、手術時間>4 h、顱腦損傷、超過15 d的感染前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使用尿道插管、使用中心靜脈插管、無創呼吸、手術次數超過3次、使用鼻飼與參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多因素Logistic 回歸顯示,年齡、原發疾病、感染前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手術時間、泌尿道插管、呼吸機形式、中心靜脈插管、手術次數、鼻飼等為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見表2。
3討論
神經外科疾病患者發病之后大部分需要進行顱腦手術治療,但近幾年醫院感染發生率不斷增加,顱腦手術后可能發生醫院感染,進而對治療效果帶來極大影響,也會降低患者日后生活質量,為了提升治療效果和減少術后醫院感染的發生,需要全面了解誘發醫院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男性、年齡>60歲、手術時間>4 h、顱腦損傷、超過15 d的感染前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使用尿道插管、使用中心靜脈插管、無創呼吸、手術次數超過3次、使用鼻飼與參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是因為超過60歲人群處于老年階段,具有較差的身體素質,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十分容易被多種細菌感染,因此超過60歲人群屬于疾病發生的高危影響因素;手術時間超過4 h的患者,長度時間暴露手術位置,將增加外界病原體入侵概率,進而導致醫院感染率升高;抗菌藥物長時間使用可能導致體內發生菌群失衡現象,增加細菌耐藥性,增加感染發生率,對于使用中心靜脈插管、呼吸機、泌尿道插管等患者,因以上操作都屬于侵入性操作,容易導致體內侵入外部細菌,增加感染發生率,也可能是醫護人員未嚴格按照無菌原則實施侵入性操作,誘發醫院感染。
基于此,術中需要遵守無菌操作基本原則,提高臨床醫師操作技巧和熟練程度,且輸血是誘發術后醫院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3-5],但其他研究中沒有獲得明確報道,需要進一步研究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輸血抑制機體免疫功能。與此同時,醫護人員開展侵入性操作過程中需要做好手衛生工作,將插管時間縮短,降低由于侵入性操作導致發生感染的概率[6,7]。術前需要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對手術方式進行合理選擇,且對于高齡手術患者應該提升術前管理力度,提升機體免疫力。對于感染患者需要醫護人員及時進行隔離,將傳播途徑切斷,有效保護易感人群[8]。
綜上所述,采取合理措施處理神經外科顱腦手術患者涉及的危險因素,依據患者手術形式、年齡等因素予以對癥處理,提升管理力度,縮短手術時間,避免發生醫院感染。
參考文獻:
[1]陳幼華,羅晉卿,蔡永林,等.顱腦手術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1):34-37.
[2]周蕓,唐素琴,鄧瓊,等.神經外科顱內腫瘤切除術后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8):592-594.
[3]李瑞.顱腦損傷手術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西南國防醫藥,2017,27(7):726-728.
[4]李小陽,莫立根,陳昊,等.顱內腫瘤手術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7,9(4):316-319.
[5]王耿煥,沈和平,褚正民,等.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醫院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6,32(4):405-408.
[6]郝彬,趙紅果,周璐,等.神經外科顱腦術后伴手術部位感染患者神經功能及腦氧代謝指標的變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7):3990-3992.
[7]吳麗娟,陳雄虎,付紹武.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術后醫院感染的影響因素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25(1):39-42.
[8]王孝芳,李劍,宋光太,等.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術后醫院感染的病原學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7):1563-1565.
收稿日期:2018-12-3;修回日期:2019-1-9
編輯/王朵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1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