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防范對策及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 并制定相應護理防范措施, 探討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消化內科所發生的護理事故為研究資料, 歸納總結消化內科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因素, 對應提出防范對策, 對比分析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前后護理風險的發生率。結果 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后比之前護理風險發生率明顯降低。結論 通過分析總結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因素, 并采取針對護理措施, 能夠有效減少或避免消化內科護理風險的發生。
【關鍵詞】 消化內科;護理風險因素;防范對策;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109
消化內科患者具有疾病類型多樣、傳染性高、治療和康復時間長、病情反復等特點, 所以臨床護理中所面臨的危險因素較多, 這些危險因素不但威脅著患者身體健康, 也對護士的人身安全、醫療安全有著較大威脅。面對這些可能發生的風險, 可以通過科學的護理風險管理來降低風險發生的幾率, 減少風險危害[1]。所以, 改善護理水平、發掘并處理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保證患者和護理人員的健康是目前消化內科面臨的重要課題。
1 臨床資料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本院消化內科發生的護理事故作為研究資料。年齡5~70歲, 平均年齡35歲。將以上的研究對象按照時間先后, 以一年為時間節點進行劃分, 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同時, 兩組患者的資料無統計學意義,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對兩組患者分別實施不同的護理服務。對于實驗組, 相關的護理人員是進行了專門的醫療事故培訓的, 而對照組則是采取傳統護理方式。實驗后, 觀察并記錄實驗組和對照組所發生的護理事故, 然后對事故中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 分析發生的次數和引發事故的原因。
1. 3 研究結論 通過試驗后的統計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護理過程中出現的事故主要有醫院內感染、搶救時間被延誤、護工和患者之間的矛盾和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偨Y分析事故的發生原因, 集中表現為護理制度不完善、入院宣教不到位、護理人員不夠數、專業知識不扎實、藥物的不良反應、針刺傷情況的時有發生、醫療垃圾處置不妥等。
2 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2. 1 入院宣教不到位 每一名護理人員在入院后都要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 但部分護理人員的覺悟不高, 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也沒有對工作的負責態度, 更不能認識到護理工作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及嚴重的后果[2]。針對護理人員一定要反復進行教育, 尤其是對于消化內科這個意外頻繁發生的科室, 更要反復強調在遇到風險時候如何有效利用法律武器進行自我保護。
2. 2 護理人員數量不足 目前醫院里的護理人員數量遠遠達不到患者的需求, 造成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較重, 常處于疲憊狀態下進行工作, 造成自身的預防保護意識不足, 同時容易和患者發生語言沖突, 輕則引起患者的不滿, 重則會引起糾紛, 使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較大, 對自身的身心健康維護均不利。
2. 3 專業知識不扎實 隨著科學進步, 醫療儀器也在不斷的更新, 很多高新科技被應用在護理工作中, 面臨這樣的工作環境, 護理人員也需要具有更高的素質才能勝任護理工作。一方面加大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 另一方面也成為護理風險方式的導火索[3]。大部分的消化科疾病是有傳染性的, 如果護理人員沒有相關的自我保護經驗和傳染知識, 在與患者接觸的過程中很容易成為感染對象, 甚至成為疾病的傳播媒介, 帶來更大的風險[4, 5]。所以, 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 從而有效的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
2. 4 藥物的不良反應 在治療過程中, 患者服用的很多藥物都容易產生比較明顯的不良反應, 如果沒有提前告知患者, 患者會因不良反應癥狀而影響治療情緒, 一旦反應加重, 而同時沒有得到及時處理會造成事故發生[6]。不但加重了患者病情, 同時患者或者家屬會向醫院投訴護理人員。所以, 患者在服用藥物前, 護理人員一定要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說明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 并且在患者和家屬都同意的情況下再進行用藥, 就能夠有效避免護理風險的發生[7, 8]。
2. 5 針刺傷時有發生 任何科室的護理人員由于工作繁忙都有可能發生針刺傷的現象。對于消化內科來說, 比較常見的患者群就是肝病患者, 其有一定的感染性, 一旦刺傷部位受到感染就容易患病。所以, 要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定期的業務培訓, 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 避免針刺現象的發生, 從而降低護理風險。
2. 6 醫療垃圾處置不妥 在對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醫療垃圾, 這些醫療垃圾一定要妥善處理, 否則會造成不良影響。對于消化內科來說, 醫療垃圾是病菌的攜帶者, 處理不當就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嚴重的將引發大面積的疾病爆發, 是護理風險的巨大隱患[9]。因此, 對于醫療垃圾要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 并且嚴密監督制度的執行, 從而降低在醫療垃圾上引發的護理風險。
3 討論
為了避免以上幾種因素引起的護理風險, 消化內科應該制定有效的護理管理對策, 加強護理人員的素質教育, 針對消化內科的安全知識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 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同時, 還要進行合理排班, 加強夜間的監護。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和家屬對疾病和護理配合的認識, 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將護理風險降到最低[10]。護理人員要定期對藥物的使用情況和保存情況進行檢查, 加強藥物的分類和發放, 并加強用藥的監督, 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 按照醫囑用藥, 避免擅自停藥、漏服或者多服[11]。對于危重患者, 護理人員要提高警惕性, 加強病情的監護。消毒藥品會對皮膚造成一定的損傷, 引起各種不良反應, 所以必須做好防范措施, 及時清理和消毒各種一次性物品, 或做好隔離措施, 避免交叉感染[12, 13]。醫院可以采取獎懲制度來促進護理人員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以投入更高的熱情到護理工作中[14]??傊?, 要降低消化內科護理風險的發生率, 需要切實加強臨床護理管理。 綜上所述, 通過對比試驗歸納了護理中存在的主要風險和產生這些風險的原因, 重點分析了這些風險因素的方法措施, 對于指導消化內科的護理人員做好護理工作, 避免護理風險的發生具有極大的指導作用。本次研究的成果也對其他科室提高護理水平, 降低護理風險有一定的啟示。
參考文獻
[1] 劉盛會. 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58):142.
[2] 王燕. 基于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與防范措施分析. 飲食科學, 2017(14):52-53.
[3] 孫琪. 消化內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有效防范措施管理.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16):257-258.
[4] 高文澤, 田莉娜, 陳平. 消化內科常見的護理風險因素與防范措施.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 2(6):6-7.
[5] 蔡秋. 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及防范措施. 人人健康, 2016(6):96-97.
[6] 謝愛暉. 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防范對策及效果分析.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6, 37(13):1756.
[7] 馮曉麗. 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24):25-28.
[8] 于瑩. 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3, 23(12):7437-7438.
[9] 楊衛華. 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與防范措施.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2, 3(3):34.
[10] 王秀英, 安慶艷, 李淑麗, 等. 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醫學信息, 2014(14):401-402.
[11] 劉秀萍. 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3(23):61-62.
[12] 賈天華, 李華洋, 楊鶴. 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及防范措施.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4, 4(5):282-283.
[13] 鄭偉. 基于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與防范措施分析. 中國農村衛生, 2015(14):55-56.
[14] 郭玉書. 消化內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 中國農村衛生, 2014(z2):311.
[收稿日期:2018-11-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906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