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強化護理風險管理對呼吸內科護理質量的干預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觀察強化護理風險管理對呼吸內科護理質量的干預效果。方法 納入2016年3月—2018年10月該科收治的88例患者,依據雙盲對照原則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實施強化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強化人員風險管理、強化護理過程風險管理、強化藥品風險管理),對比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和護理質量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4.5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7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80,P<0.05)。觀察組基礎護理(t=3.759,P<0.05)、病房管理(t=4.139,P<0.05)、風險管理(t=8.541,P<0.05)、服務態度(t=4.315,P<0.05)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強化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提升護理人員風險意識,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有利于提升呼吸內科護理質量。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呼吸內科;護理質量;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4(a)-0086-02
   護理風險是指患者接受醫療服務過程中由于一些不確定因素引發的風險事件,如患者跌倒、墜床、藥物錯服等[1]。這些風險事件可能發生于各個護理環節且與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操作水平以及醫院的管理制度緊密相關。該研究以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在呼吸內科護理工作中強化護理風險管理旨在提升護理質量與安全,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該科收治的8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雙盲對照原則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齡50~79歲,平均(61.0±5.8)歲。病程2~18年,平均(10.5±3.8)年。觀察組: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齡51~80歲,平均(61.5±6.0)歲。病程2~19年,平均(11.0±3.9)年。統計對比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實施強化護理風險管理模式,主要內容如下。
   成立護理風險管控小組,結合呼吸內科實際情況和相關資料提出呼吸內科存在的主要護理風險。經過分析發現呼吸內科潛存的風險主要包括護理人員風險意識不足、護理操作不規范、病房環境搭配不善、用藥風險等。針對分析結果以改善潛在風險因素為原則制定針對性的管理方案:①強化人員風險管理:組織護理人員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提升自我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定期開展??谱o理知識和技能培訓,要求每一位護理人員規范記錄護理文書,能夠熟練、準確操作。
   ②強化護理過程風險管理:考慮到呼吸內科患者多為老年人,年齡較大自理能力較差,且多伴發各種慢性疾病。向患者提供護理操作時應特別注意,一方面應注重培養患者自身的健康意識,另一方面應注意予以特殊的護理管理。如在床邊安裝護欄,定期對所用病床及護欄進行檢查維修以減少患者墜床、磕碰等風險事件的發生。對于活動不便的患者要求有家屬陪同。病房走廊衛生間等處的地面應保持干燥、整潔,在臺階等易摔倒的地方做好警示標志。
   ③強化藥品風險管理:認真核對患者病情及與所用藥物是否匹配,對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治療的患者應將藥物分類擺放,對具有過敏史的患者要做好標識,給藥前仔細核對藥品的規格、保質期等減少錯服、漏服等風險事件發生。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護理風險事件(技術風險、責任風險、意外風險)發生率,評價兩組護理質量,應用該科自擬的評價表從基礎護理、病房管理、風險管理、服務態度方面評定護理質量的改善情況,每個項目滿分均為10分[2]。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x±s)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風險事件
   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80,P<0.05),見表1。
  2.2  護理質量
   觀察組基礎護理、病房管理、風險管理、服務態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護理工作從服務、技術、制度、管理等環節都潛在著風險性,如果得不到合理的風險管控將會對病人造成直接或者間接的不良影響。這些不良影響一方面導致護理人員工作負擔進一步加重,另一方面極易引發護患糾紛事件的發生[3-4]。
   呼吸內科開展護理風險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呼吸內科常規護理管理工作風險管控意識不足加之呼吸內科患者病情復雜,常伴發多種慢性疾病和并發癥,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更高。通過實踐發現護理風險管理需要貫穿于臨床護理服務的每一個環節,風險管理有限開展的前提基礎是風險的有效識別[5-6]。通過總結資料與科室實際發現呼吸內科潛在的護理風險主要包括護理人員風險意識不足、護理操作不規范、病房環境搭配不善、用藥風險等,通過對誘因、發生過程和影響的進一步分析制定針對性的管理制度,強化人員、護理過程、藥物風險管理。呼吸內科疾病復雜多變,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培訓意義重大,培訓還需促使護理人員掌握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促使護理人員認知到自身的責任和護理工作潛在的風險,有效地規避護理過程中風險事件的發生。如此一來在提高護理人員和患者的風險意識基礎上,強化了對藥物、環境、疾病的護理管理。從結果來看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4.5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73%(χ2=6.180,P<0.05)。孫方玲[7]報道指出強化風險管理的試驗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0.00%,與該研究結論相近。反映出強化護理風險管理有利于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研究進一步評價了強化風險管理對護理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觀察組基礎護理(t=3.759,P<0.05)、病房管理(t=4.139,P<0.05)、風險管理(t=8.541,P<0.05)、服務態度(t=4.315,P<0.05)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可見強化風險管理不僅實現了護理人員工作質量的質控,也提升了護理人員素質,強化了基礎護理和病房管理,規范了護理操作過程和護理行為,使得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主動承擔責任提升整體的護理水平。
   綜上所述,強化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提升護理人員風險意識,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有利于提升呼吸內科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荔枝.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7):147-149.
  [2]  陸影,須玉紅,高新.護理管理干預對減少COPD患者住院費用的效果及影響因素[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7,40(4):548-551.
  [3]  侯英姿.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住院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17):1440-1442.
  [4]  衛念紅.探討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心理醫生,2016,22(13):183-184.
  [5]  胡巖.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9):96-97.
  [6]  韓建敏.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患者靜脈留置針輸液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3):274-276.
  [7]  孫方玲.強化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中的臨床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5):736-738.
 ?。ㄊ崭迦掌冢?019-01-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38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