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護理干預對磁共振檢查的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磁共振檢查效果的影響。方法 1000例行磁共振檢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0例。對照組患者未給予護理干預, 觀察組患者在檢查前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磁共振檢查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檢查時間為(8.77±2.31)min, 對照組患者檢查時間為(10.53±2.62)min。觀察組患者的檢查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2670, P=0.0000<0.05)。觀察組患者一次性檢查成功率為94.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1.5063, P=0.0000<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發生率為4.2%,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9.0260, P=0.0000<0.05)。觀察組患者對磁共振檢查總滿意度為97.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6.0844, P=0.0000<0.05)。結論 對磁共振檢查患者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 有助于提高磁共振檢查一次成功率, 縮短檢查時間, 同時也能有效改善檢查對患者的心理影響, 有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護理干預;磁共振檢查;成功率;患者滿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105
  磁共振檢查是近年醫療檢查中一種十分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技術。磁共振檢查具有無輻射、安全性高、精確度高等優勢[1]。磁共振檢查對軟組織滑膜、血管、神經、肌肉、肌腱韌帶、透明軟骨等均具有較高的分辨率, 在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2]。本研究主要探討如何通過相關護理干預手段, 進一步提高磁共振檢查效果, 現將具體研究方法及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8~10月在本院進行磁共振檢查的10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加入本研究;年齡>18歲;能正常交流者。排除標準:有嚴重心、肝、腎臟器功能障礙患者;有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智力障礙患者;裝有心臟起搏器、人工瓣膜等重要器官的金屬異物殘留患者或體內有其他金屬或磁性物質植入患者。將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0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247例, 女253例;年齡18~85歲, 平均年齡(50.74±11.83)歲。對照組患者中, 男243例, 女257例;年齡18~91歲, 平均年齡(51.83±13.07)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未給予護理干預, 僅在進行檢查前給予必要的檢查說明。
  1. 2. 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檢查前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在檢查前1 d進行健康教育, 詳細分析患者病情狀況, 說明進行磁共振檢查的必要性。向患者介紹磁共振檢查的原理, 提前說明磁共振檢查收費標準。指導患者在進行檢查當日, 不能佩戴各種金屬飾品、不化妝, 不要穿有金屬物質的內衣褲。需要頭頸部檢查的患者在檢查前1 d洗頭, 不使用護發產品。腹部檢查患者檢查前8 h內不能進食。指導患者提前向護理人員說明相關病史及手術史, 提前向護理人員提供相關病史及檢查資料。提前向患者說明, 檢查過程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 同時可能會有較大噪音, 指導患者做好心理準備, 并配合醫護人員進行相關操作。根據患者具體情況, 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 使患者放松身心, 排除其內心焦慮、抑郁、恐懼等各種不良情緒。檢查當天, 進入檢查室前再次確認患者是否存在相關禁忌證, 確認患者未佩戴相關金屬飾品, 去除假牙、義眼、眼鏡等。然后要求患者換上磁共振室專用服裝。輸尿管水成像檢查的需要在檢查前應適當憋尿, 保持膀胱充盈。在檢查過程中, 不斷與患者進行溝通, 鼓勵患者, 指導患者完成各項操作。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檢查時間、一次性檢查成功率、不良心理反應發生情況及對磁共振檢查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調查問卷對磁共振檢查滿意度進行評價, 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3個等級, 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檢查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檢查時間為(8.77±2.31)min, 對照組患者檢查時間為(10.53±2.62)min, 觀察組患者的檢查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2670, P=0.0000<0.05)。
  2. 2 兩組患者一次性檢查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一次性檢查成功474例, 一次性檢查成功率為94.8%;對照組患者中一次性檢查成功431例, 一次性檢查成功率為86.2%。觀察組患者一次性檢查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1.5063, P=0.0000<0.05)。
  2. 3 兩組患者不良心理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發生率為4.2%,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9.0260, P=0.0000<0.05)。見表1。
  2. 4 兩組患者對磁共振檢查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磁共振檢查非常滿意322例, 比較滿意166例, 不滿意12例, 總滿意度為97.6%;對照組患者對磁共振檢查非常滿意126例, 比較滿意267例, 不滿意107例, 總滿意度為78.6%。觀察組患者對磁共振檢查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6.0844, P=0.0000<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磁共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該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3]。但由于磁共振成像原理是利用射頻脈沖對磁場中含有不為零的原子核進行激勵, 射頻脈沖停之后, 原子核進行弛豫, 并在弛豫過程中于感應線圈采集信號, 再按一定數字方法來重建數字圖像[4]。因此磁共振檢查過程會耗費一定時間, 同時對被檢查患者也有較高要求。因此在臨床實踐中, 由于患者對檢查的不配合或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會延長檢查時間, 同時也容易導致檢查失敗[5]。也有部分心理素質較差的患者, 在長時間的檢查過程中容易出現焦慮、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 一方面對患者心理健康會帶來不良影響, 另一方面, 也會影響檢查效果[6-8]。
  本研究中, 作者對部分患者在進行磁共振檢查前給予有針對性、科學、詳細的護理干預措施, 旨在提高患者對磁共振檢查的認識, 從而提高患者在檢查中的配合度, 降低檢查對患者的心理影響, 縮短檢查時間, 提高檢查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檢查時間為(8.77±2.31)min, 對照組患者檢查時間為(10.53±2.62)min, 觀察組患者的檢查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2670, P=0.0000<0.05)。觀察組患者一次性檢查成功率為94.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1.5063, P=0.0000<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發生率為4.2%,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9.0260, P=0.0000<0.05)。觀察組患者對磁共振檢查總滿意度為97.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6.0844, P=0.0000<0.05)。
  綜上所述, 在進行磁共振檢查前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 有助于縮短檢查時間、提高一次性檢查成功率, 降低對患者心理的影響, 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磁共振檢查的滿意度。因此在進行磁共振檢查前, 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是有必要的,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屈媛. 風險護理管理模式應用在CT和磁共振檢查室中的護理管理效果.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7, 1(11):134-135.
  [2] 易長紅. 人文關懷護理在磁共振檢查中的效果觀察. 健康周刊, 2018, 3(3):214-215.
  [3] 袁燕華. 核磁共振檢查患者安全舒適需求的雙視角護理干預效果.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6, 35(17):2366-2369.
  [4] 周愛英. 人文關懷護理對骨關節磁共振受檢者的效果觀察.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7, 1(13):210-212.
  [5] 王群, 李結, 楊培文, 等. 風險護理管理模式在CT室和磁共振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中國醫藥科學, 2017, 7(5):132-134, 138.
  [6] 唐燁, 周俊霞. 親情護理服務模式在核磁共振增強成像檢查患者中的應用. 齊魯護理雜志, 2016, 22(6):17-18.
  [7] 曾小紅, 賈佑華, 魏萍. 護理干預對磁共振檢查效果的影響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35):206-207.
  [8] 曹云美. 護理干預對磁共振檢查的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17):278-279.
  [收稿日期:2018-10-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0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