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心血管內科老年病人的護理風險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內科老年患者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對其進行護理風險管理。方法:取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這個時間段中進行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管理作為研究階段,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未進行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管理作為對照階段,對兩個階段護理人員護理質量水平進行評估,并各取80例老年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評分,記錄出現的護理風險事件。結果:研究階段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對照階段,且研究階段出現的風險事件少于對照組階段,p<0.05。結論:對于心血管內科老年病人可以采取護理風險管理,具有顯著效果,可以降低護理過程中的風險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老年病人;護理風險;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R2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03—0219—01
  醫院心血管科室收治的患者大都是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心律失常等的,這些疾病的特點在于病情變化迅速且嚴重,而且該科室科室中極大一部分患者都是老年人1,其心理以及生理功能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患者在醫院進行治療時會受到疾病本身影響以及外界環境的感染,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素,因此有必要在護理的過程中實施風險管理措施,確?;颊咦≡旱陌踩?。本研究針對我院心血管內科老年病人采取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內容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
  1.1 一般資料
  取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這個時間段中進行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管理作為研究階段,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未進行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管理作為對照階段,兩個階段中我院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人數相同,護士長2名、護理人員15名、實習生5名。取這兩個階段各80例老年病人進行滿意度調查,研究階段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齡均在60歲至78歲之間,年齡中值為(63.8±4.1)歲。比較兩組基本資料,p>0.05。
  1.2 方法
  分析以往對心血管內科老年患者進行護理措施時存在的風險因素,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對策,于2018年1月起對我院心血管內科老年病人實施護理風險管理。
  1.3 觀察指標
  對本研究兩個階段護理人員護理質量水平以及患者對護理滿意情況進行評估,并評估兩個階段出現的風險事件。其中護理人員護理質量水平采取護理質量評估量表進行評估,患者對護理滿意評分采取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評估量表。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統計學方法為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方法,%表示計數資料,進行x檢驗;x±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當p<0.05時,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個階段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
  研究階段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對照階段,p<0.05,詳細數據見下表1。
  2.2. 對比兩個階段所取得80例患者中風險事件發生情況
  對照階段出現6例跌倒、3例墜床、4例哽噎、5例感染,風險事件發生總數為18例,占比22.5%;研究階段出現2例跌倒、1例墜床,風險事件發生總數為3例,占比3.75%。研究階段風險事件發生率比對照階段少,x=16.018,p=0.000。
  3 討論
  心血管內科患者疾病通常都比較嚴重,進行治療以及護理的過程存在較多的風向,因此需要在護理當中加強風險管理,對現有的醫療風險你先評估、識別,對醫療事故的發生進行降低,避免對患者以及醫院帶來嚴重的危害,同時也可以通過應用風險管理來提升患者的風險意識以及護理質量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本研究分析在心血管內科老年病人的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以及針對性的護理風險管理如下。
  風險因素。主要包括環境、老年病人自身、護理人員這三方面的因素。環境因素體現在病房內夜燈設施不足、走廊有障礙物、地面積水等,都會引起患者跌倒、墜床等情況。老年患者自身因素主要體現在老年病人自身身體機能以及生理功能比較差,在醫院住院時適應能力也不夠,反應慢,在出現意外事件時護理人員也來不及進行預防。護理人員因素,護理人員方面技術能力不夠,心血管內科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會應用到心電圖、除顫儀等,還需要其技術熟練、專業,當護理人員缺乏經驗時則容易出現護理工作上意外狀況,出現用藥不當或者是操作不當等情況。
  護理風險管理。①進行風險管理制度的建立并成立護理小組。結合心血管內科老年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風險管理制度的建立,在患者入院、搶救、手術、護理等方面都需要結合風險管理進行,成立護理小組時組長為護士長,進行每月工作計劃的整理以及相關的護理安全,定期檢查護理人員工作完成情況,實施績效考評。②藥物管理的規范性。護理人員結合老年患者的特征,指導進行安全用用藥,保證用藥的正確性以及安全性,一些需要服用鎮靜類藥物的患者,務必讓其清醒后才能下床活動;一些服用降壓、降血糖藥物的患者,進行體位調整時需要緩慢進行,避免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的情況。同時對患者實施靜脈輸液時需要采取無菌操作,預防感染的發生。③做好護理記錄。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以及法律意識的培訓措施,在護理過程中規范記錄其內容,對患者的疾病狀況進行全程監控,可以提升患者護理質量的同時也可以使得護理流程更具有規范性。
  本研究針對我院心血管內科老年病人采取護理風險管理,可以對護理人員護理質量水平進行提升的同時還能夠避免護理過程中風險事件的發生,確保老年病人的護理安全性,有利于提高護理滿意度,做好護患之間的關系,提升醫院整體護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高蘭.老年心血管內科健康教育中護理路徑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2):278—279.
  [2]董淑影 .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老年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36):133.
  [3]趙卉。心血管內科老年病人的護理風險管理方式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33):8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60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