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胎齡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高危因素及臨床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對不同胎齡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RDS)的高危因素進行臨床分析。方法 90例RDS新生兒, 根據胎齡不同分為A組(早產兒, 42例)、B組(晚期早產兒, 30例)、C組(足月兒, 18例)。對三組新生兒RDS高危因素進行比較。結果 B組剖宮產占比90.0%、孕母高血壓占比30.0%高于A組的54.8%、4.8%, 不明原因早產占比30.0%、出生窒息史占比23.3%低于A組的54.8%、6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出生窒息史、多胎妊娠、不明原因早產、胎膜早破占比低于A組, 剖宮產、孕母糖尿病占比高于A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胎膜早破、孕母高血壓、不明原因早產占比低于B組, 孕母糖尿病占比高于B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不同胎齡新生兒RDS的高危因素存在差異, 早產兒為RDS新生兒的主要群體, 應引起高度重視;孕婦高血壓、剖宮產為足月兒RDS的高危因素, 應掌握剖宮產指征。
【關鍵詞】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胎齡;高危因素
新生兒RDS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 可對胎兒的正常發育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RDS好發于早產兒, 主要是早產兒肺部發育不完善致肺部表面活性物質不足造成的結果, 臨床可表現為生后不久(一般6 h內)出現呼吸急促(>60次/min)、 呼吸性呻吟、吸氣性三凹征與青紫的呼吸窘迫癥狀, 持續性低氧血癥, 呼吸窘迫進行性加重, 病情嚴重者有進展為呼吸衰竭的可能, 病死率較高。相比于早產兒, 足月兒胎齡大, 肺部發育成熟, RDS發病率低[1]。但近些年有多數報道指出, 足月兒RDS發病率有明顯升高趨勢, 并占RDS患兒的1/3, 故足月兒RDS的發生也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2]。由于不同胎齡RDS新生兒的臨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各異, 目前臨床上并未得到統一認識。對此, 分析不同胎齡新生兒RDS發生的高危因素, 有助于為患兒疾病的防治提供參考。本研究以本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RDS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 對其RDS的高危因素進行分析?,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RDS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RDS的診斷標準[3], 出生時間不久(一般在6 h內), 臨床表現為口吐白沫、呼吸急促, 出現吸氣三凹征, X線檢查顯示伴有支氣管充氣征、顆粒影等RDS改變;此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新生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神經肌肉病、先天性心臟病、胸壁畸形等引起新生兒呼吸障礙的病癥。其中, 早產兒42例, 胎齡<34周, 設為A組;晚期早產兒30例, 胎齡34~36周, 設為B組;足月兒18例, 胎齡≥37周, 設為C組。
1. 2 方法 收集、分析RDS新生兒的臨床資料, 對三組新生兒RDS高危因素進行統計、比較。RDS高危因素包括出生窒息史、不明原因早產、剖宮產、胎膜早破、孕母糖尿病、孕母高血壓、多胎妊娠等。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A組出生窒息史、不明原因早產、剖宮產、胎膜早破、孕母糖尿病、孕母高血壓、多胎妊娠分別為27例(64.3%)、23例(54.8%)、23例(54.8%)、12例(28.6%)、3例(7.1%)、 2例(4.8%)、6例(14.3%);B組分別為7例(23.3%)、9例(30.0%)、27例(90.0%)、9例(30.0%)、3例(10.0%)、9例(30.0%)、 1例(3.3%);C組分別為3例(16.7%)、1例(5.6%)、17例(94.4%)、1例(5.6%)、7例(38.9%)、1例(5.6%)、0例(0)。
B組剖宮產、孕母高血壓占比高于A組, 不明原因早產、出生窒息史占比低于A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出生窒息史、多胎妊娠、不明原因早產、胎膜早破占比低于A組, 剖宮產、孕母糖尿病占比高于A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胎膜早破、孕母高血壓、不明原因早產占比低于B組, 孕母糖尿病占比高于B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RDS是威脅新生兒生命安全的呼吸系統疾病, 其發生機制與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失活、短缺有關。早產兒RDS發生率較高, 但胎齡>34周的新生兒發生RDS的幾率也有升高趨勢[4]。所以, 分析不同胎齡新生兒RDS發生的高危因素, 對RDS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 早產兒多胎妊娠、不明原因早產、出生窒息史、胎膜早破、孕母高血壓的占比較高, 足月兒孕母糖尿病、剖宮產的占比較高。分析原因, 可能與如下因素相關:①不明原因早產是早產兒發生RDS的危險因素, 新生兒胎齡越小, 肺部表面活性物質合成量越低, RDS的發生幾率就越高。②胎齡30~33周的新生兒5 min Apgar評分較低, RDS的發生率越高, 提示出生窒息史可導致新生兒RDS的發生[5]。③多胎妊娠孕婦一半以上孕齡≤36周, 孕婦高血壓、胎盤早剝等會引發早產, 多胎可使新生兒早產率增加, 而早產多胎妊娠兒比例較足月兒高。 ④高胰島素血癥可導致肺泡中Ⅱ型細胞成熟過程變得緩慢, 亦可對肺部發育產生不良影響[6];孕母糖尿病是足產兒RDS發生的高危因素, 所以控制血糖水平, 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RDS的發生。⑤胎膜早破受胎齡、分娩潛伏期、絨毛膜羊膜炎、抗生素使用的影響較大, 胎膜早破的孕產婦患有絨毛膜羊膜炎時, 細胞因子與炎癥遞質的增加對肺部成熟發育產生嚴重影響, 亦可導致新生兒發生RDS。⑥未經縮宮的新生兒茶酚胺水平會有所減少, 糖皮質激素的缺乏可對肺成熟造成不利影響;未經產道擠壓的胎兒肺液清除量少, 清除肺液的Na+通道遭受破壞后, 肺部液體滯留易導致低通氣發生;子宮收縮的應激反應會刺激母嬰體內的腎上腺激素水平升高, 這對肺部表面活性物質的分泌、生成十分有利;剖宮產分娩的產婦陣痛程度低, 與順產兒相比兒茶酚胺應激素分泌量較少, 造成肺部表面活性物質的釋放減少。因此, 剖宮產也是足月兒RDS發生的高危因素[7-10], 選擇剖宮產時應嚴格掌握相關指征。
綜上所述, 新生兒的胎齡不同, RDS發生的高危因素也存在差異, 根據不同胎齡新生兒RDS發生的高危因素進行臨床指導, 有助于避免RDS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程燕, 王斌. 足月兒和晚期早產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中華產科急救電子雜志, 2017, 6(4):203-206.
[2] 劉明月, 郭琳瑛, 黃偲元, 等.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合并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危險因素分析. 北京醫學, 2018, 40(1):15-18.
[3] 杜勇, 錢燕, 陳新. 不同胎齡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特征分析. 浙江醫學, 2017, 39(21):1887-1890.
[4] 高敏, 朱影, 葉玉蘭. 不同胎齡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8, 33(7):1545-1548.
[5] 孫妍, 魏琴, 牟慧琴. 選擇性剖宮產與足月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回顧性分析. 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 2018, 33(1):79-81.
[6] 莊太鳳, 楊樹法, 唐紅波. 171例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高危因素及臨床分析. 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 12(9):1283-1287.
[7] 楊雪, 趙旭晶. 不同胎齡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特征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7, 32(17):4157-4160.
[8] 張娟, 楊冬. 不同胎齡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特點研究.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3, 21(7):749-751.
[9] 左洪, 黃娟. 不同胎齡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江西醫藥, 2015(6):559-560.
[10] 車偉坤, 梁晶, 許燕穎. 不同胎齡段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病因素及臨床特點分析. 青島醫藥衛生, 2017, 49(2):128-129.
[收稿日期:2018-10-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