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有創-無創序貫性機械通氣治療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時機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討有創-無創序貫性機械通氣治療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時機研究。方法: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0月治療的重癥急性呼吸窘迫患者36例作為對象,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n=18)和觀察組(n=18)。對照組給予有創機械通氣治療,觀察組給予有創-無創序貫性機械通氣治療,治療后對患者效果進行評估,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的時間段的血氣指標。結果:兩組患者經治療2h后PaO2、FiO2及RR、HR指標改善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24h后PaO2、FiO2及RR指標略低于對照組(P<0.05),HR指標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正確的時機下轉換有創-無創序貫性機械通氣治療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效果顯著,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機械通氣;有創-無創序貫性
  【中圖分類號】R5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病因包括兩大類:肺內原因和肺外原因,病癥主要特征為頑固性低氧血癥。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病因很多種,發病機制復雜,不同的病因導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病癥狀也不一樣。臨床表現為發病急、呼吸窘迫、以及不能用常規氧療緩解的低氧血癥等。由于該病發病急、患者出現極度呼吸困難癥狀且病死率高,通常會入住ICU病房,重癥加強護理病房簡稱ICU,是集監測、治療、護理、康復為一體的綜合病房。臨床上治療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主要采用機械通氣方式[1]。分為無創通氣和有創通氣兩種類型,不用的方式治療療效不一樣。因此,本文以病例隨機對照展開,探討有創-無創序貫性機械通氣治療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時機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0月治療的重癥急性呼吸窘迫患者36例作為對象,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n=18)和觀察組(n=18)。對照組男10例,女8例,年齡(31-72)歲,平均(58.25±5.53)歲;觀察組男11例,女7例,年齡(32-71)歲,平均(57.54±6.3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診斷標準,均經生化指標、影像檢查確診;(2)患者意識清晰,均對機械通氣耐受者,能嚴格遵循醫囑完成有關治療工作;(3)病情平穩,未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
  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或病歷資料不全者;(2)近3個月使用其他方法治療或對本研究結果產生影響者;(3)合并凝血功能異常、精神異常者;(4)自發性氣胸、上呼吸氣道阻塞、心律失常、面部損傷或畸形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入住ICU,均建立機械通氣氣管后,連接呼吸機機械通氣,模式為呼氣末正壓(PEEF)加輔助-控制模式,采用肺保護通氣原則,設置6-8ml/kg的潮氣量,氣壓氣道平臺小于30cmH20,氧濃度(FiO2)60%[2]。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對照組給予有創機械通氣(ARDS)治療,患者達到ARDS控制窗時繼續進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達到正常標準后拔管撤機。觀察組給予有創-無創序貫性機械通氣治療,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血氣情況和意識恢復情況,患者達到ARDS控制窗時改為無創序貫性機械通氣模式(NIV),初始吸氣壓設置為10~12cmH2O,呼氣壓設置為6~8cmH2O,FIO2濃度為60%,根據患者呼吸及血氣情況逐步調整吸氣壓、呼氣壓及FIO2值。若病情有改善,持續行NIV治療,直到患者病情達到標準后撤機。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貫性機械通氣治療2h和24h后患者的血氧分壓(PaO2)、氧濃度(FiO2)及呼吸頻率(RR)、心率(HR)指標。
  1.5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血氧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經治療2h后PaO2、FiO2及RR、HR指標改善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24h后PaO2、FiO2及RR指標略低于對照組(P<0.05),HR指標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是一種很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ARDS的病因包括肺內原因和肺外原因。臨床表現為呼吸急促、不能用常規氧療緩解的呼吸窘迫還會伴有胸悶、咳血痰等癥狀。病情嚴重者出現意識模糊,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臨床上治療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主要采用機械通氣方式。分為無創機械通氣(NIV)和有創機械通氣(IMV)兩種類型。NIV是利用面罩進行通氣,IMV是利用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導管進行通氣[3],進行選擇時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IMV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有顯著治療效果,但該方式易引起呼吸機性相關肺炎(VAP)及相關肺損傷(VILI),從而影響患者的預后效果。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經治療2h后PaO2、FiO2及RR、HR指標改善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24h后PaO2、FiO2及RR指標略低于對照組(P<0.05),HR指標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看出,有創-無創序貫性機械通氣治療與有創貫性機械通氣治療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效果無明顯差別,有創-無創序貫性機械通氣治療可以改善預后效果,降低了患者對呼吸機的依賴性,減小對患者呼吸氣道的損傷,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綜上所述,正確的時機下轉換有創-無創序貫性機械通氣治療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效果顯著,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尹其翔,梁亞鵬,周峰.有創-無創序貫與單純有創機械通氣治療創傷性ARDS的回顧性研究[J].重慶醫學,2016,45(24):3376-3378.
  陳夢媛,高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機制及治療新進展[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6,37(9):842-846.
  虎瓊華,張獻全,王志偉,等.不同機械通氣在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8,24(2):54-56+7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6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