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  > 中國論文網 > 
  • 醫學論文  > 
  • 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的臨床效果

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的臨床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7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無創正壓通氣治療, 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及血氣指標[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分壓(PaO2)、pH值]。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3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7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PaCO2、PaO2、pH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PaCO2、PaO2、pH值均優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PaCO2(66.52±3.35)mm Hg(1mm Hg=0.133 kPa)、PaO2(66.87±4.54)mm Hg、pH值(7.48±0.25)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0.45±3.68)mm Hg、(60.21±4.78)mm Hg、(7.06±0.3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總體效果顯著, 可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無創正壓通氣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1.02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內科的常見病, 該病的發病率高、病程長、死亡率高, 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 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 短時間內血氣指標會發生變化, 表現為PaO2下降、PaCO2上升[1, 2]。本研究以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為主要對象, 對無創正壓通氣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7例。對照組中男20例, 女17例;年齡42~78歲, 平均年齡(58.84±7.32)歲;病程2~8年, 平均病程(5.23±1.17)年。觀察組中男21例, 女16例;年齡43~77歲, 平均年齡(58.65±7.41)歲;病程1~8年, 平均病程(5.28±1.14)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3]:①兩組患者均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且均并發呼吸衰竭;②患者的生命體征穩定, 具備無創正壓通氣適應證;③患者知情自愿參與, 隨機分組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4]:①合并神經病史, 有交流或溝通障礙;②基本資料不完整;③合并心肺、肝腎功能異常。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 即抗感染、化痰、吸氧等對, 用鼻導管吸氧, 1~2 ml/min。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無創正壓通氣治療, 治療模式設置為S/T模式, 氧濃度為40%~60%, 呼吸壓力為5~10 cm H2O(1cm H2O=0.098 kPa), 吸氣壓力為15~25 cm H2O, 呼吸頻率為10~18次/min。治療期間, 綜合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合理調整呼吸機參數, 3次/d, 2~3次/次, 持續治療2周。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PaCO2、PaO2、pH值)。療效判定標準[5]:顯效:患者治療后的各項臨床指標明顯緩解, 各項血氣指標均有顯著改善;有效:治療后, 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和血氣指標有所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變化, 甚至病情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治療前, 兩組PaCO2、PaO2、pH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PaCO2、PaO2、pH值均優于治療前, 觀察組PaCO2、PaO2、pH值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多發病, 且以中老年患者為主要患病人群, 這主要是因為中老年人的呼吸肌功能開始退化, 肺部供氧量低, 非常容易出現氧氣運輸障礙[6]。以往臨床上主要采用機械通氣治療, 此種治療方法可獲得理想效果, 但治療期間容易出現并發癥, 且患者對呼吸機的依賴大, 患者住院時間相對較長, 不利于患者身體的康復。
  無創正壓通氣包括持續氣道正壓和雙水平正壓通氣, 患者吸氣時設備會承受壓力供給, 呼吸時壓力會隨著氣體排出, 與傳統的機械通氣治療相比, 患者整體能量的輸出和消耗相對較少, 不會造成呼吸肌負荷加重[7]。同時, 采用無創正壓通氣治療, 可以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癥狀, 有效擴張血管, 可提升患者肺部血流量, 緩解呼吸衰竭癥狀, 以獲得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前兩組PaCO2、PaO2、pH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PaCO2、PaO2、pH值均優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PaCO2(66.52±3.35)mm Hg、PaO2(66.87±4.54)mm Hg、pH值(7.48±0.25)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0.45±3.68)mm Hg、(60.21±4.78)mm Hg、(7.06±0.3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與藍大波等[8]報道中的部分研究結果相似, 藍大波等在報道中得出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89.7% VS 70.6%), 觀察組的PaO2和PaCO2較治療前和對照組有顯著改善, 這也充分體現了本次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綜上所述, 應用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總體效果顯著, 可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徐非凡. 有創和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比較. 中國醫藥導報, 2016, 13(8):128-131.
  [2] 盧丹. 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護理綜合干預的效果評價. 中國醫藥導報, 2015, 12(28):151-155.
  [3] 薛志麗, 趙曄, 蘇芳, 等. 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6, 16(25):4929-4931.
  [4] 張穗杰, 張銀. 納洛酮聯合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觀察. 廣東醫學, 2017, 38(12):1916-1917.
  [5] 李國勝, 王海燕, 劉苗苗. 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11):108-109.
  [6] 劉莉麗, 孟建斌, 王文欣, 等. 納洛酮聯合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6, 32(16):1443-1445.
  [7] 傅萬穎, 陳菱菱. 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 中國醫藥科學, 2014(20):188-190.
  [8] 藍大波, 吳曉梁, 徐良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 健康研究, 2015, 35(6):669-670.
  [收稿日期:2018-07-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06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