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護理干預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與生存質量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對臨床護理干預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與生存質量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研究與評價。方法:選擇我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8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就診號/住院號按照數字表法進行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干預基礎上給予專項臨床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與生活質量差異。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的FEV1.0、FEV1.0%、PEFR、FVC、RV/TLC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指標均得到優化,但觀察組指標水平優于對照組,兩組相比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個維度得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專項臨床護理干預能夠優化患者的肺功能與生活質量。
【關鍵詞】:臨床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生存質量;臨床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前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為臨床中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發病時患者呼吸困難,氧飽和度不足等癥狀使患者承受較大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COPD目前已經成為重要的公共問題,其增加了社會負擔,成為受到眾多學者關注的醫學問題[1]。COPD臨床中需要采取吸入劑治療,干性吸入劑能夠獲得滿意的質量效果,但COPD同時為一種慢性疾病需要接受長期的有效護理以維持病情的穩定。如何提升COPD患者的護理質量成為臨床中的重要議題,許多學者均進行了探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護理方案[2],本研究建立專項COPD臨床護理干預方案,應用后發現患者的肺功能水平與生存質量得到優化,現將本次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8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就診號/住院號按照數字表法進行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干預基礎上給予專項臨床護理干預。其中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范圍(32~65)歲,平均年齡(49.67±3.85)歲,患病時間(6~18)年,平均病程(11.67±3.25)年。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范圍(32~67)歲,平均年齡(49.77±3.91)歲,患病時間(6~18)年,平均病程(11.67±3.25)年。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得數據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
1.2 選擇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臨床有關COPD疾病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對治療及護理干預知情同意且配合;③患者無其他肺部疾病,如肺部腫瘤,肺結核等情況;④患者無心臟、肝臟、腎臟等方面疾病。
1.2.2 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精神分裂、智力障礙、肢體殘疾、癲癇、哮喘等情況;②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或同時參與其他研究。
1.3 方法
1.3.1 對照組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健康宣教、疾病護理、生活護理、藥物護理、心理護理等干預,并定期電話隨訪。
1.3.2 觀察組方法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專項臨床護理干預方案,內容如下:
1.3.2.1 健康教育:由我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2名及科室主任1名共同建立健康教育專家組,每周6上去10:00~11:30組織COPD專題講座,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傳遞與指導,對患者與家屬提出的問題及時解答。
1.3.2.2 心理干預: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解與分析,主動傾聽患者的主訴與傾訴,對患者的突出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并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陪伴患者采取音樂療法、轉移注意力療法等方法排解不良情緒。
1.3.2.3 環境護理:為患者居住的病房及起居室放置綠色植物,加裝圍欄窗簾,避免制造噪音,調整空氣溫度與濕度,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
1.3.2.4 營養支持:為患者定制飲食方案,依據患者的疾病狀態與飲食習慣進行飲食調整,食用營養豐富的食物。
1.3.2.5 運動護理:由主治醫師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運動項目,可選擇快走、慢跑、騎車、健身器材等方式鍛煉,在每日進食后30min進行有氧鍛煉以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
1.3.2.6 對癥護理:存在明顯呼吸困難的患者進行氧療護理,高齡患者身體虛損者必須保持充足的休息,運動鍛煉時必須嚴格控制量,避免增加心臟負擔。體質好的患者可進行中醫氣功操練。所有患者均進行縮唇訓練與腹式呼吸以及呼吸操訓練。
1.4 評價指標
1.4.1 肺功能:對患者進行第 1 秒最大呼氣量(FEV1.0)、第 1 秒最大呼氣率(FEV1.0%)、大呼氣流速峰值(PEFR)、肺活量(FVC)、殘氣量/肺總量(RV/TLC)指標測定。
1.4.2 生活質量:使用簡明健康測量量表(SF-36)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測定,以總體健康變化為評估項,總分呢100分,分值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采取t值檢驗,計數資料采取X?檢驗,P<0.05時為具有統計學意義標準。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FEV1.0、FEV1.0%、PEFR、FVC、RV/TLC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指標均得到優化,但觀察組指標水平優于對照組,兩組相比P<0.05,詳見表1.
2.2 兩組生活質量得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個維度得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患者的肺功能改善需要長期的護理,當患者不能接受良好的護理時其疾病控制效果下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本研究采取專項臨床護理干預獲得滿意效果,患者的肺功能與生活質量均得到優化,專項護理干預中包括健康教育、飲食干預、心理疏導、環境護理、疾病對癥護理等項目,能夠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對環境的適應度,優化患者的心理狀態,增強患者的免疫力與疾病抵抗能力??茖W的生活、飲食、運動習慣能夠優化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降低患者疾病加重再次入院風險。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與生活質量得分均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專項臨床護理干預能夠優化患者的肺功能與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楊菁,黃歡.循證護理聯合使用干性吸入劑對COPD病人護理依從性、生活質量及肺功能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9(06):699-701.
房瑞芹.綜合化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08):166-167.
屈海娟.優質護理聯合精細化護理管理在慢性阻塞性疾病加重期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9(01):73-7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