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數學課前預習習慣的養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預習是學生接受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擁有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有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更好的配合課堂教學,并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它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的主要過程,它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新課的內容、了解重點、明確難點、增強聽課的針對性。對于課前預習習慣的養成培根曾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學生的課前準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否則將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無法完成和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前準備 習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就是培養習慣?!痹趯W生學習中養成的各個習慣中,課前準備習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之一。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的準備是成功的前提,學生的課前準備是使每位學生調整自我的狀態,達到健康發展的需要,是關系到每一個學生每一節課學習質量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課前良好的準備習慣的養成,怎樣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課前準備的習慣呢?下面談談本人在這方面的一些小做法:
1培養預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最活躍的因素。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才會產生很大的積極性,從而產生某種肯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就必須從培養學生預習的興趣起步,使學生體驗到預習所帶來的益處,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自覺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由于小學生初次接觸預習,不了解預習數學的方法,更沒有主動預習的習慣和預習的興趣??梢酝ㄟ^及時對好的預習方法和結果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設計形式多樣的預習問題等方法來逐步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調動起預習的興趣。
2讓學生明確課前準備的內容,規范學生課前準備的行為
只認識到課前準備的重要性是遠遠不夠的,明確細致地給孩子們提出做好課前準備的具體要求很重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懂得如何去做,進而養成習慣。我們向學生提出每節課下課之后第一件事是,收好這節課的學習用品,看課程表,明確下節課上的科目,找到下節課要用的學習用品,如書本、學具、練習本、作業本等,在桌上一一擺放,左邊的同學把它們放在課桌的左上角,坐右邊的同學把它們放在課桌的右上角,擺放整齊。其他所有與上課無關的東西必須放進抽屜或者收入書包,使桌面保持干凈、整潔。課間活動時要記得喝水,上洗手間,不能到離教室較遠的地方玩耍,以免聽到鈴聲不能及時趕回教室上課。上課鈴聲響了以后,要趕快回到課桌邊坐好,雙手放在課桌上,靜候老師來上課。
3對學生加強課前準備的行為訓練,形成課前準備的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睂W生自控力差,單憑老師的一句簡單的“做好課前準備”絕對不行,必須通過實際演練,學生才能摸到門道,才能按規則去做,進而養成習慣。在教學中我們創設一種情景如:現在下課了,下一節課是數學課,可能要數數,要準備些什么文具?……一系列問題,在如同游戲的訓練中,學生明白了什么是“課前準備”然后進行實際操作,反復演練,讓學生做到又快又好。
但學生并不是人人都這么聽話,老師講一遍就都能乖乖地去做的,就有那么一些學生“沒耳朵”,總有那么些個學生不長記性。怎么辦?練唄!除了練還有其他方法嗎,做為老師,我們也在反思我們的行為,學生沒有養成習慣,是我們老師的功夫還不到家!因此首先要加強提醒、督促。剛開始的幾天,本人每節課前都特地來到教室,提醒學生下一節是什么課,幫助他們做好課前準備。慢慢地讓他們自己看課程表做好課前準備。本人還讓學生輪流管理、督促,下課后安排專人逐一檢查,看同學們是否已準備好課堂上需要的學習用品,而且是否已擺放整齊;如發現未準備妥善者,則去提醒他。其實每一次的提醒別人也是強化自己的言行。
4課前預習的有效方法
小學生的數學預習能力的培養不能操之過急,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根據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認知水平,以指導學生預習方法和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為主要切入點。對學生自主學習預習習慣的培養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小學生根據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和教材內容進行通讀,動手圈畫知識要點,了解主要內容。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使得新課中的主要內容顯現出來,為理解和掌握知識做準備。
?。?)小學生根據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和教材內容進行細讀,把不能理解的數學知識和疑點記錄下來,包括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不能完成的找出來。
?。?)小學生根據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和教材內容進行精讀,找到難點內容,思考、標注疑點。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識,不一定非要在預習時解決,發現問題才是預習的關鍵所在,預習就是尋疑的過程。正因為有了問題,在我們的課堂教學當中學生的學習才有興趣和目標。有目標的學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根據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進行嘗試練習,盡量想辦法完成。要讓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便于在課堂教學時,學生能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在課堂上能夠順利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總之,在教學工作中,我們越來越發現: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養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環節之一,這個環節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和主體地位的突出;也才能使學生的探究合作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流于形式。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老師要認識到學生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掌握有效預習的策略,教給學生一些有效預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2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