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中地理問題研究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高中地理按教學內容劃分有新授課、復習課、習題課,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在教學中增加了問題研究課、案例分析課、課題探究課,問題研究課是指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 情況,設計具有一定知能目標的問題,讓學生開展自我或小組的研究性學習,在解決問題中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并提升自己的地理能力,最終使學生掌握分析地理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問題研究課使高中地理教學方式更加生動多樣,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熱情提高了,最重要的是課堂學習效率提高了,問題研究課地是地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是提升學生地理學習能力,提升地理綜合素養的重要工具,和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有著本質的區別,想上好問題研究課,我認為要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關鍵詞 高中 地理 研究課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1精心設計案例豐富課堂
問題研究課從內容和主題來說有一定的開放性,如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這個課題,沒有固定的答案,他的問題不是知識指向型的主題,而是問題指向型的主題,教師在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上都要充分考慮問題研究的需要,在內容上增加了豐富多彩的案例。教材在探討這個問題時只是引用了阿斯旺大壩這個案例,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習探究時,可以引用不同的案例來豐富我們的課堂,我們可以引用黃河上的三門峽來說明建大壩確實有失敗的案例,引用都江堰來說明建大壩對生態環境破壞少,至今還恩惠成都平原是經過世人檢驗的成功案例,引用三峽工程是想說明建大壩之前,前期論證的重要性。引用英國的萊茵河這個案例是為了說明說明恢復河流自然形態,尊重自然規律,重塑生命之河的重要性,它是河流天然化治理的典范。怒江這個案例是給學生思考所用,不同的案例在教學中有不同的作用,讓學生對建壩的認知更豐富。我們通過大量的案例讓學生明白:不同河流狀況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同一河流域不同河段建大壩,結果也不一樣。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地理問題的復雜性和地理區域的差異性,從而形成正確分析地理問題的思想和方法,以后遇到地理問題不能一概而論,生搬硬套,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精心設問引導探究
問題研究課是以問題來開導,將知識內容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轉化為一系列的教學問題,所有的教學內容都是以問題的形式串聯起來,一問題不斷推動課堂的進行,這和一般的新授課不同,一班的新授課教學內容之間存在嚴密的學科體系,如熱力環流這一節,教師講授新課時,一般按這種順序講,熱力環流的定義、形成過程、具體表現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最終還會出幾道相應的例題來反饋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這種授課知識點之間學科體系、邏輯關系很明顯,最終的結論是明確的,新授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而問題研究課他的教學內容學科體系體現不明顯,并不是讓學生學習具體的知識和內容,而是通過學生探討過程的參與,學會探究某一類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求真精神,鍛煉學生正確分析地理問題的方法,領悟地理學科的思想和學科魅力,培養正確的認生觀。所以如何設計高質量的問題是上好課的關鍵。
傳統教學也提倡設計教學問題,但是這種教學中設計的教學問題主要是圍繞教學進程中具體的知識而設計的問題??梢哉f這種問題是針對具體知識點,采用定點爆破,定點公關的問題,問題研究課中的問題設計首先來源于教師對課程標準的整體把握,對教學內容的取舍與重組。其次設計這些教學問題一定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照這種認知規律設計的問題,也要與地理學科內在的邏輯關系對應,因為學生最終還是要掌握知識和方法?;谶@種狀況要綜合設計教學主問題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子問題,這樣一些教學問題的系統能夠將問題探究中涉及到的也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相關的知識與方法融合在問題研究中,這樣的問題設計,它的指向并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在追求運用過程中生成新的知識,所以問題研究課的教學,設計問題要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問題指向要鮮明,問題的答案要有一定的思變性,子問題的設計既要緊扣教學主問題,同時也要注意各子問題的研究要有合理的梯度,既要使教學問題有預設的答案,同時預設的答案要有一定的開放性,使學生在課堂參與討論的同時及時生存留有一定的空間。如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可以這樣設計問題。
3精心設計活動評價
這里的評價主體是任課教師,評價客體是學生的探究行為、探究成果等,評價的目的是及時反饋以調整學生的探究學習。對探究活動的評價包括過程評價和終極評價,過程評價就是在探究過程中適時對學生的探究活動表現進行評價,終極評價是在活動結束后對整整個活動做總結性評價?;顒釉u價的設計需要兼顧上述兩種方式。因為過程評價有利于在探究過程中及時糾偏,并形成正確的探究行為價值導向。而終極評價是對活動本身的整體性反思,重點對活動實踐效果、預期目標達成情況進行評估,以便對活動設計進行完善。還以上述“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的主題探究活動為例,在最后設計活動評價時,需要對學生個體、學習小組在每個階段的探究表現進行觀察基礎上的評價,肯定他們的積極行為和正確行為,矯正其偏差或錯誤行為。對于探究得出的結論也就是學習的成果,在展示的基礎上予以及時地評價、總結。最終需要對探究活動總目標實現情況進行評價,并在此基礎上歸納出探究這一類問題的一般分析思路。
4結束語
嚴謹的思維,典型的案例,精心布局設問、讓學生形成密切關注身邊的案例,學生親自參與地理教學活動,體驗教學活動過程,親自品嘗自己的學習成果,親自體驗研究的快樂,讓研究教學產生事半攻倍的效果,這就是問題研究課的最大魅力。
作者簡介:魏曉冬,女,武漢市鋼城第十六中學高級教師,常年從事高中地理教學并擔任教研組長職務,教學經驗豐富,專業基礎扎實,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面向全體學生,深受學生認可,多次承擔區、市級教學觀摩課,所帶班級學生高考成績優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