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如何上好數學復習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有些數學老師認為復習課就是練習課,其實復習課不能等同于練習課。復習課是檢驗教師把握教材的能力,是體現教師對所教學科知識歸類整理能力。一堂好的復習課最能充分體現一位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老師把復習課上成練習課,只注重練習,而忽略了對知識的整理及學生整理知識能力的培養,如果每節課如此反復地進行,學生練得多覺得累,老師評講多了也累,到頭來師生雙方都弄得疲憊不堪,從而對復習課感到厭煩。我認為上好復習課應該抓好“憶”、“清”、“練”、“評”四個教學環節。
  關鍵詞 數學;復習課;方法
  中圖分類號:C931.1,B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2-0170-01
  一、憶
  讓學生回憶所學的主要內容,并讓學生進行討論、口述。回憶,就是學生將過去學過的舊知識不斷提取而再現的過程。回憶是復習課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看課題回憶所學的知識,看課本目錄回憶單元知識。
  復習開始時,先向學生說明復習的內容和要求,然后引導學生回憶?;貞洉r,可先粗后細,并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口述,或出示有關復習提綱,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回憶。
  二、清
  “清”是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歸納,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線,分清解題思路,弄清各種解題方法聯系的過程。要根據學生的回憶,進行從點——線——面的總結,做到以一點或一題串一線、聯一面,特別是要注意知識間縱橫向聯系和比較,構建知識網絡。如復習正比例與反比例的知識內容,橫向整理:比——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比與分數、除法的聯系,使之成片;縱向整理:比——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使之成線。復習正比例關系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同時擴大,同時縮小,比值不變。例如:汽車每小時行駛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時間是否成正比例?注意:在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時應注意這兩種相關聯的量,雖然也是一種量,隨著另一種的變化而變化,但它們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不一定,它們就不能成正比例。例如:一個人的年齡和它的體重,就不能成正比關系,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也不成正比例關系。這樣復習整理就能促進學生將已學過的知識系統化,有利于構建知識網絡。要教會學生歸納、總結的方法。在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時,可以根據復習內容教學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項、分步進行整理。
  “清”的過程是疏理、溝通的過程,是將所學知識前后貫通,把知識進行泛化的過程。是復習課的鮮明特征。
  三、練
  選擇有針對性、典型性、啟發性和系統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練習。通過練習,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練習時,可通過題組的形式呈現練習內容。內容要注意算理、規律或知識技能、知識的縱橫聯系,抓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做到舉一反三,使學生通過練習不斷受到啟發,在練習中進一步形成知識結構。在練習設計中,可通過典型多樣的練習,幫助系統整理;設計對比練習,幫助溝通與辨析;設計綜合發展練習,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比如,復習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可設計這樣一道綜合題:學校有一塊正方形空地,面積是400平方米。
  (1)如果要在這塊空地上圍出一個最大的圓,并鋪上草皮,這個草坪的面積有多大?
  (2)在這塊空地上設計一個花圃,使花圃的面積占正方形面積的25%,請你設計三種方案。
  本習題的設計聯系生活實際,把空間與圖形的知識與百分數知識相聯系,讓學生設計方案,有利于考查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及整體設計思想、優化策略和創新精神。
  四、評
  讓學生對復習的結果進行評價與反饋。教育心理學十分重視教學評價與反饋,認為通過教學評價給予學生一種成功的體驗或緊迫感,從而強化或激勵學生好好學習,并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改進學習方法。評價方式要多元化,要以激勵性評價為主,可采取自評、互評、小組評、教師評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成功,體驗快樂。復習完成時可適當選取數量適當的題目進行當堂檢測。
  俗話說:教無定法。不同類型的復習課采用的教學方法也不一樣。我們應根據課的特點選擇適合學生、更好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上好復習課,有賴于老師們在實踐中積累教學經驗,總結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復習課的教學質量,以達到復習的最佳效果。
  總之,在上復習課時,教師要大膽創新,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不按部就班,墨守成規,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達到整理有序,復習有效,復習一塊,掌握一類的目的,讓學生感受到獲取數學知識的快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04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