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對外漢語教學課程設置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化,很多職業院校開設了對外漢語專業。但課程如何設置,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參考,本文結合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對外漢語教學實際,探討漢語教學課程的設置問題。
關鍵詞:職業院校;對外漢語;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8-000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8.005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對外漢語教學不再是部分專業院校的專利,很多職業院校加入對外漢語教學的大軍中。
職業院校招收留學生主要以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為目標。為適應中文教學環境,職業院校招收的留學生必須首先學習漢語日常用語,掌握基本聽說讀寫能力以及相關的語言規則和社會文化知識。這是留學生在中國學習和生活的必備技能。但這遠遠不能滿足留學生們在職業院校進行專業學習的要求。這是由留學生所要學習的職業院校專業技術本身的文化特性與專業特性決定的,這些特性對職業院校設立職業院校特色的對外漢語教學課程設置提出了要求。
設置什么課程與不同教學目的(教的目的和教學對象的學習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對象的語言水平,以及不同的教學手段有關;并且要符合語言教學的客觀規律,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階段有所側重。
一、職業院校對外漢語教學課程目標
對外漢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留學生運用漢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這就要求留學生掌握漢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相關的語言規則和社會文化知識。職業院校所設專業本身的文化特性決定了對外漢語教學的特殊性:一方面,留學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漢語聽說讀寫能力,是客居中國,飲食、交通、購物、旅行都是必備要求;另一方面,職業院校所設專業本身的文化特性決定了必須對求學的留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漢語培訓,這種漢語培訓不僅是為了滿足學生的日常生活需要,更主要的目的是培養進入專業學習的應用型人才。附著于語言教學之上的文化教學應貫穿于職業院校專業留學生學習的整個進程中。而這種有意識、有目的的課程設置只有在職業院校專業教師的指導下才能實現并完成。
二、職業院校對外漢語教學課程設置
為了完成上述目標,我校對外漢語教學課程設置采用綜合課和專項技能課相結合的教學思路。
在課程設置時,考慮到課程與課程之間縱向與橫向的關系??v向關系指的是課程教學的階段性關系,如“初級漢語”“中級漢語”“高級漢語”等不同教學階段的綜合課,它不僅應該體現出教學內容的遞進和教學階段的連貫,還應該體現出該課共同的課型特點:綜合漢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此項課程居于我校對外漢語教學整體課程的重中之重,“初級漢語”階段基本課時為每周22學時,“中級漢語”階段基本課時為了專項訓練聽說讀寫等漢語基本技能,我校在對外漢語教學課程設置中專門開設了聽說課和讀寫課。聽說課和讀寫課在 “初級漢語”教學階段每周課時為12學時,在“中級漢語”教學階段為每周8學時,在“高級漢語”教學階段為每周4學時。
橫向關系指的是同一教學階段各課程之間的配合關系,包括與漢語綜合課和聽說、讀寫課相配的國情文化課、體育課等。比如,在“初級漢語”教學階段,圍繞綜合課和聽說、讀寫課等主干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針對教學對象的特點,我校開設了“走遍中國”的國情文化課和“中國武術”等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體育課。“這兩門課均為每周4課時。在“中級漢語”教學階段,我校開始給留學生加入專業技術課程,由各系專業技術老師講授,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一起上課,增加了留學生與中國學生語言交流的機會。通過專業技術課程的學習,留學生不僅學到了專業技術知識,也鍛煉了漢語交流和聽說讀寫技能。
三、職業院校對外漢語教學課程拓展
現代多媒體技術的開發使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留學生在中國的學習生活處于全中文環境中,離開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他們時時處處會感受漢語,但也會帶來許多由于語言障礙引發的困難。我校對留學生開放了網絡教學平臺,通過網絡教學讓留學生隨時可以學習漢語,聽、說、讀教材內容和課外讀物,極大拓展了對外漢語教學的寬度。
語言是生活和實踐的工具。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學習離不開對外漢語教學課程之外的社會生活實踐。在對外漢語教學課程之外,我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漢語文化活動,通過這些漢語文化活動,留學生們漸漸愛上了中國文化,對學習漢語的興趣更加濃厚了。此外,我校積極報名參加了各高校聯合舉辦的留學生漢語文化比賽,借此機會學習借鑒其他高校留學生漢語能力培養的方法,展示我校留學生學習漢語的成果,進一步激發留學生們學習漢語的積極性。
四、職業院校對外漢語教學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是提高教學質量、檢驗教學效果和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環節。對外漢語教學課程考核設計是否合理科學,也是留學生掌握漢語知識提升漢語能力的試金石。我校在對外漢語教學課程考核中共設計了三種考核,一是平時測驗,主要檢驗留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尤其是課前預習中的生詞聽寫和學完一課后的生詞驗收,主要考查留學生的詞匯量、聽音辨聲等能力;二是期末測試,主要檢驗留學生對整個學期以來所掌握的詞匯、句式、聽語音復述等能力的掌握程度;三是參加HSK漢語水平考試,主要通過規范的漢語能力考試,評估留學生漢語水平,主要是總結對外漢語教學存在的漏洞、問題和差距,進而改進對外漢語教學。
我校對外漢語教學開展時間較短,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建設仍然任重道遠,對外漢語探索爭鳴急需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牟莉.高職院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課程設置模式探索——以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為例[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