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對外漢語教學案例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課堂活動是對外漢語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既能讓學習者及時訓練和鞏固所學語言點,又能在活動中感受學習中文的樂趣。筆者將從教學實踐的案例出發,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如何有效的執行課堂活動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關建議。
  關鍵詞:案例;課堂活動;對外漢語教學
  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活動是輔助教師達到教學目標一個重要手段。一個有趣的、有特色的、創新的活動,能讓學習者積極參與其中,提高中文學習的效率。但是如何設計活動,并能在課堂上有效執行?本文將從一個案例出發進行闡述和分析。
  一.案例描述
  教學對象:初級漢語泰國學生
  教學地點:中國云南
  教學目的:1.學會用簡單的句型買東西;2.認識中國的紙幣
  過程描述:
  教師上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PPT、實物道具、場景布置等。開始上課,教師按照如下步驟組織活動:
  1.教師第一步是讓學生認一認中國的紙幣,并復習人民幣的表達方法。學生根據PPT人民幣的圖片,知道不同面額人民幣的樣子。
  2.教師復習句型:……多少錢+ 一 +量詞,并展示出吃的和喝的的食物圖片、日用品的圖片。學生依據PPT的提示進行造句練習。
  3.教師編對話,設置情境,進行句型復習,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對話練習,鞏固句型的用法。
  4.活動實施:教師提供一個購物的場景——超市,情境是“老師今天太忙,想請同學們幫老師買一些東西”。把學生分成四組,每三個學生為一組,用教師預先為他們準備好的錢,按照老師給出的清單和數量,進入“超市”進行購物。哪一個組最先完成任務,將得到老師的獎勵。
  在這個操作環節,學生表現出非常感興趣。但在操作過程中課堂秩序有些失控,且充當售貨員的是前來輔助教學的兩位教師。主講教師在整個活動實施中并沒有巡視操作情況,學生把注意力放在了玩的過程。
  5.游戲結束,教師清點小組的購物情況,并給予評價和獎勵。
  二.案例分析
  課堂活動,指的是教師為了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或解決某一具體問題而精心設計的由學生展示出來的教學活動。課堂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教師提前做出細致的計劃。在上面的案例中有活動前的復習準備階段,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情境和提示展開活動,這使得這個活動的開展有序、有效,且活動的材料準備充分,設計簡單、易操作。
  活動的有序開展離不開教師對活動規則的解釋,在案例中教師以直觀地演示,幫助學生很快明白教師的活動意圖。但在實際的課堂操作中,我們仍然需要注意根據不同教學對象采取不同的策略。
  在案例中教師設計了真實的買賣場景,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有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常常為想不出有趣、新穎的游戲而頭疼。事實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天天開發新鮮的游戲,但是我們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相同的游戲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目的做多種形式的改進,常玩常新。平時還需注意收集、積累教學游戲,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在教學中加以使用,好的游戲一定會讓課堂變得更活潑,讓學生學得更輕松。①
  案例中,教師采用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的方式,目的是讓學生在情境中操練所學句型和語法。這種小組活動的方式是國內外流行的教學方法,普遍受到重視。它是利用多種方法給兩個或多個學生布置一定的任務,學生們通過相互協作、使用自然產生的語言完成被賦予任務的一種教學形式② 。
  小組活動在很多方面有著很強的優勢,極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主要有:增加交際性操練、提高學生開口率、形成良好的語言交際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但是在這個案例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教師課堂控制的能力。在案例中,學生實施活動后,課堂失去控制,非常吵鬧,沒有秩序。所以教師的課堂管理是出了紕漏的。課堂秩序的不可控,往往會導致一個設計好的活動不能順利進行,或者活動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2.在活動設計中,充當營業員的是幾位老師,而主講老師并沒有什么作為,在操作性上是很難的。如果換成由學生自己充當營業員,效果是否會更好一些呢?作為組織活動的教師,在全程活動中需要巡視觀察,發現學生交際過程中的問題,并及時給予糾正指導。
  三.教學活動案例啟示
  在漢語課堂教學中,活動蘊藏于每一個教學環節之中,無論是語言要素的教學,還是語言技能訓練。語言教學在活動中展開,學生在活動中習得或者學習語言。所以能在教學中利用各種資源設計出有趣、高效地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能讓學生活而不亂,在活動后根據一定的標準進行總結與評價,都是教師課堂管理水平的體現③ 。
  至于活動涉及的范圍,主要指任務和游戲。在思考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一般會經歷設計活動和實施活動兩大步驟。通過對上面案例的分析,讓筆者在這兩方面有了一些思考:
  1.設計活動
  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要考慮活動的目的和活動方式。課堂活動的目的是真正起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管理目的④。要實現這個目的,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特點。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注意和偏好都有很大的區別,活動常常就是讓學生“玩”,但對于教師來說,一定要會“玩”。課堂活動不僅是讓學生們“玩”得開心,還要想方設法把語音、詞匯、語法、漢字等教學內容融入到活動中。同時,活動的設計還要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課堂活動也可作為一種教學環節的調節工具,讓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其次是需要依據課程的需要設計課堂活動。在一些海外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漢語常常是學校的選修課,排課量少,教學沒有連貫性,所以在活動的設計上需要考慮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配合主題教學進行學習。最后,活動設計的難度。一個班學習漢語的學生常常不能保證是同一水平,且學習能力也不同,所以在活動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學生層次來設定活動內容的難度,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參與進來,達到提高漢語水平的目的。   2.活動實施
  活動的設計只是一個預設的輪廓,最終還是要真實的落實與完成。很多老師的活動設計幾近完美,但是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課堂管理能力欠缺,導致活動不能達到教師預想的效果。所以課堂的有效管理是實施活動的一個重要條件。如何管理好課堂幫助活動有序進行呢?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慮: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
  活動前,教師一定要明確本次活動的目的是什么,考慮好活動的具體流程、可能出現的問題等做一個預備,盡量做到有的放矢。
  活動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動向,讓活動環節緊湊相連,多讓學生進行練習,提高課堂效率?;顒舆M行中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給予學生的發揮余地越大,越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外,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語言能力是參差不齊的,所以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可以抓住機會幫助個別困難學生進行糾錯,同時給予積極的鼓勵和點播,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語言的自信心。
  活動后,教師需要對此次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積累經驗。并對此次活動進行總結評價,對存在的問題作出及時的糾正。
  四.總結
  每一個教師都是天生的活動設計者和管理家,一個優秀的活動設計是在無數個活動中不斷積累,不斷打磨中鍛造出來的。在活動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只要我們能細心觀察、不斷鉆研、心系學生,做一個用心的老師,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教學理想。
  參考文獻:
  [1]聞亭、常愛軍、原紹峰,《國際漢語課堂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朱勇,《國際漢語教學案例與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崔永華,《對外漢語教學設計導論》[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
  [4]王巍、孫淇,《國際漢語教師課堂技巧教學手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周健,《漢語課堂技巧325例》[M],商務印書館,2009
  注釋:
 ?、僦芙?,《漢語課堂技巧325例》商務印書館相關理論
  ②王瑞烽,小組活動的任務形式和設計方式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語文教學與研究》第一期
 ?、郾纠碚撘罁浴秶H漢語課堂管理》聞亭、常愛軍、原紹峰,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章
 ?、苤煊?015 《國際漢語教學案例與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第四節
  第一作者:楊一(1986年11月-),女,云南昆明人,碩士,主要從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75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