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學案例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孔乙己》是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的課文,魯迅先生創作的一篇經典短篇小說。很多教師在這類體裁的教學時常常將小說的“三要素”分開講解,這樣,學生便無法感受到作品的個性。本文對《孔乙己》這篇小說展開案例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理清思路,仔細品味語言特點,初探其核心價值,掌握小說的閱讀方法,提升學生語言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案例《孔乙己》
一、案例呈現
1.閱讀教材,初步了解主人公和敘述者的身份
系統梳理文本,研讀敘述者筆下的主人公形象及當時的社會環境
探究一:在12歲的“我”眼中,孔乙己是個怎樣的人?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再次仔細閱讀課文,從中找到了一些描寫體現孔乙己人物形象特點的語句,如“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此時已經聚集了幾個人,便和掌柜都笑了”等語句,學生總結到“孔乙己是大家的‘笑料’”。從“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分析出孔乙己經濟拮據,沒有錢坐著喝酒。同時了解到“長衫”是身份、地位的象征。[1]
師:那孔乙己穿著長衫但卻站著喝酒說明什么呢?
生4:說明他很窮,但卻怕丟面子,故作清高。穿長衫說明他對于自己是“讀書人”的身份很重視。[2]
師:孔乙己身上的這件長衫如何呢?
生5:又臟又破。
師:從他的穿著來看,根本不像是個體面的讀書人,看來他的身份很尷尬,無法準確地歸類。引導學生思考:既然長衫又臟又破,為什么孔乙己還非得一直穿著它呢?
生6:因為在那個年代。長衫是讀書人的身份象征,而孔乙己一生所求就是能夠通過科舉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光耀門楣。所以他會一直穿著那件長衫。
生7:穿長衫說明他不想將自己和酒店的“短衣幫”歸為一類,讀書人的身份、面子不能丟。
師啟發學生:那么,除了身份的象征,長衫還有其他的作用嗎?
生8:從“孔乙己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可以看出,他身上應該有很多傷痕,而,穿長衫可以起到遮掩傷痕的作用。
生9:長衫是維護其尊嚴的武器,雖然他一生沒有進學,但卻一直為自己是個讀書人而驕傲,始終不肯脫下長衫。
這時,有學生立刻站起來反駁道:如果是這樣,那么為什么他最后一次去酒店,沒有體面地穿著長衫,而是穿了一件短夾襖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位同學提出這個問題后,同學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這時有學生說:孔乙己被丁舉人打之后,他的那件十多年沒有洗也沒有補過的長衫必定也是破爛不堪,但他又沒錢買新的,只能穿短夾襖了。
一女生說:孔乙己的腿被丁舉人打斷后,沒有了生活來源,哪里有錢再去喝酒呢,所以,他肯定把那件長衫當了。嗜酒如命的他,可能預感到自己熬不過這個冬天,為了滿足臨死前酒癮,他就把長衫當了錢,用手“走來”喝了兩碗酒。
以上是教師圍繞著“長衫”與學生互動對話,將問題逐一分解,啟發學生思維,然后將探究到的所有信息整合到一起,推斷出結論:在十二歲的“我”看來,孔乙己不僅窮困潦倒,還有一點自命清高。聯系后文中他說的“君子固窮”“之乎者也”這些話,更能體現出來。
2.挖掘文本內涵,體悟作者情感態度及創作意圖
在了解了敘述者眼中孔乙己的形象之后,成年后的“我”對那些經常取消孔乙己的人持有什么態度呢?引導學生品味文中的用詞。
第四節中“叫”“故意高聲的嚷”,這些用詞,反應出“我”對那些人的反感,有種潛在的排斥。
大家閱讀第十節和第五節有沒有發現,同樣說的是孔乙己偷竊一事,在語言上有什么不同嗎?
生1:第五節中運用了很多副詞,如幸而、可惜、沒有去、沒有法、免不了,有一種偏向。
生2:“偶然”說明次數不多,“總仍舊”強調一慣偷竊。“沒有法”隱含著對孔乙己的同情,“自己發昏”則是一種指責。
師:孔乙己的命運可以說是一場悲劇,那么,“我”和魯鎮其他人的態度分別是什么樣?
生3:第十段中,酒客在談論孔乙己時,口吻冷淡。酒店掌柜還一個勁兒地追問“打斷腿”的后續。
生4:從十三節“許是死了”這句,可以推斷,成年的“我”對孔乙己念念不忘。
師:掛懷。
師:作者借助成年的“我”的反思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呢?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魯迅先生關注的不僅僅是孔乙己橫遭迫害的悲慘命運,更重視人們對孔乙己所遭遇不幸的冷漠態度和反應。
二、案例分析及反思
九年級的學生在通讀課文時能夠讀懂孔乙己的悲劇,也能分析出主人公的形象,因而從敘述視角引導學生揣摩孔乙己穿長衫的形象進行分析,是本案例教學的一大亮點。在學生整體感知人物形象特點后,帶領他們深入到文本中,仔細品讀小說的語言特點,從中分析“我”與酒店其他人對孔乙己的遭遇不幸的態度,深刻地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寫作意圖,這是提升學生語言素養的有效途徑。同時,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孔乙己的命運變化,同時學會如何解讀此類小說。為學生今后分析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思路。
參考文獻
[1]唐伶俐.怎樣的語文課才是一堂好課?——比較黃厚江、余映潮關于《孔乙己》主問題教學[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5(07).
[2]張敏.《孔乙己》的教學解讀和教學建議[D].上海師范大學,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