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正確分析客戶經營性現金流的方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經營性現金流指企業一段經營期間內扣除維持經營所需的付款項目、利息和稅費之后,從核心經營活動中所獲得的現金流,是財務報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銀行在審核對公貸款時可供考量企業真實經營狀況及預期風險的重要依據。本文通過介紹經營性現金流的組成結構、怎樣借助財報附注厘清現金流向、如何洞察企業對財報的粉飾等幾個方面,解析從銀行主體的視角,如何正確分析客戶經營性現金流的一般方法。
關鍵詞:銀行;貸款;經營性現金流
一、引言
經營活動是企業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項的總和,不同行業的企業經營活動存在一定差異,但是經營活動是所有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經營利潤的主要來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就如同企業的新生血液,代表了企業運作的生命力。相對于資產規模與結構、企業的營運及盈利能力而言,經營性現金流情況更能直接反映一個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所以銀行在審貸過程中,在客戶準入、信用評級、綜合授信、額度授信等各個信貸業務環節上,都應該把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流,尤其是持續的經營性現金凈流量作為重點審查指標。
二、解析經營性現金流的一般方法
銀行在為企業發放貸款時,首要考慮的就是企業經營狀況是否良好,是否盈利。這不僅要看財報中的利潤表,銀行信貸部門更應該盯住現金流量表,因為現金流量表通常能夠更為準確地反映出企業實實在在的利潤情況。目前的會計制度是在銷售行為發生后,在未收到現金的情況下,即可記錄收入,不過是先把客戶的欠款記錄在應收賬款中。對于良性發展的企業來說,凈利潤肯定存在與經營情況相匹配的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如果經營性凈現金流總是大于凈利潤,甚至超過凈利潤的增長速度,通常是企業具有競爭力的特征之一,表明企業可以通過占用上下游的現金來進行經營。反之,如果凈利潤和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發生背離,前者高歌猛進,后者逐步衰退,可能預示這企業的經營發生了變數。除此之外,對于客戶的經營性現金流情況,我們一般通過現金流量表進行觀測和分析,但是現金流量表是通過直接法統計的企業現金流,我們只能看到經營、籌資、投資三大類活動下的分類數據,至于是哪些具體經營活動影響了該客戶的現金流數據,經營性現金流是否與該客戶的實際生產經營活動相匹配,現金流量表并不能提供,那么我們就要通過其他途徑對客戶的經營性現金流進行深入分析。
首先,我們要對經營性現金的主要構成情況有大致的了解,現金流量表中最主要的兩大科目構成如下: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購買商品、接受勞務產生的“銷售成本和增值稅進項稅額”+應付賬款本期減少額+應付票據本期減少額+預付賬款本期增加額+存貨本期增加額±特殊調整業務;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產生的“收入和增值稅銷項稅額”+應收賬款本期減少額+應收票據本期減少額+預付賬款本期增加額±特殊調整業務。所以,經營性現金流與利潤表中的銷售收入、成本以及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應付、存貨科目密切相關,銀行信貸部門要加強對三大報表之間相互關系的聯動分析,不能單一割裂的觀察某一處報表數據。并且,為了更直觀地得出準確的科目數據,我們還得借助財務報表附注內容。
其次,關于如何借助報表附注,我認為,主要是要善于通過附注中“將凈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的內容來分析影響經營現金流的具體原因。通過間接法將凈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的基本原理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凈利潤+不影響經營活動現金流但減少凈利潤的項目-不影響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但增加凈利潤的項目+與凈利潤無關但增加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項目-與凈利潤無關但減少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項目。在報表附注中會把凈利潤調整至經營性現金流的過程清晰準確地呈現出來,通過附注我們可以得到經營性應收項目的變化、經營性應付項目的變化以及存貨的變化,從而為分析判斷提供可靠依據。
最后,信貸部門對財報的分析不能流于表面,要防止企業為增加經營性現金流而粉飾報表數據。第一,防止企業通過關聯方交易增加經營性現金的流入和流出;第二,防止企業通過操縱應收應付項目而虛增無價值的經營性現金流;第三,防止企業用投資、籌資活動現金流充當經營性現金流(尤其注意企業在購置和出售土地時對存貨和資產的確認和計量);第四,密切關注“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流”情況,若該項指標波動較大則要向企業仔細核實背后的原因。
三、結語
企業的利潤表是靜態的,而現金流量表卻是企業經營情況的動態反映,是企業正常運行的晴雨表,是企業業績的真實體現。因此,銀行信貸部門必須結合企業治理結構、上下游生產銷售鏈條、資產負債狀況、交易背景等,對現金流量表進行分析,才能客觀、全面、實際地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以及企業未來所面臨的資金問題。既要防患于未然,也要取其精華留住優質客戶。只有抓住了財報數據背后的真相,才能推斷出客戶目前以及未來的經營情況,并以此為依據,為我們的信貸業務活動提供可靠的指引和支持。
參考文獻:
[1]陳理.上市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操縱實證研究[J].財經科學,2006(04):30-36.
[2]陳見麗.金融危機下我國企業經營性現金流問題及對策[J].會計之友,2010(03):35-36.
[3]夏冬林,朱松.基于應計項與現金流關系的會計穩健性研究[J].當代財經,2009(05):98-102.
[4]董紅星.永久性盈余 暫時性盈余與經營現金流的信息含量[J].經濟問題探索,2007(04):166-171.
[5]陳志斌,施建軍.現代企業現金流管理目標的理論及統計分析[J].統計研究,2005(10):24-25
作者簡介:
張建文(1987- ),男,漢族,山西永濟市,碩士,經濟師,研究方向:世界經濟;
陶喆(1987- ),女,瑤族,江西泰和,博士研究生,經濟師,研究方向:分工與綠色共同富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6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