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試析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我國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城市建設需要的土地不斷增加,而18億畝耕地的紅線又不能突破,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工程”顯然是解決這一矛盾的創新之舉。然而,我國現在的農村土地整治工作還有較多的問題存在,因而管理體制的完善對于進一步提高農村體質的綜合效益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農村 土地 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我國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城市建設需要的土地不斷增加,而18億畝耕地的紅線又不能突破,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工程”顯然是解決這一矛盾的創新之舉。農村土地整治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措施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并且對于順利開展農村的整治工作具有實質性的重大意義。
  1農村土地整治改革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迅猛的發展,城鄉之間的人地關系以及用地格局都發生了顯著性變化,一方面,城市規模的擴展和基礎建設設施的增加使得城市的用地需求量不斷增加,隨之產生的“雙保”―保證經濟的發展以及保證耕地紅線壓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在農村中出現的土地閑置、低效、無序的利用問題也表現的極為突出。基于這種時代特征,現有設置的農村土地管理方法與之存在顯著性差異,這種差異無疑為農村土地整治增加了無形的壓力。雖然黨中央不斷提出要加大農村土地整治的力度,但在根本的制度建設方面還不是很健全,出現的結構不夠完善、監督不夠到位等問題都會無形中制約著我國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進行。
  1.1分散的組織管理形式制約統一合力作用的發揮
  隨著農村土地整治由局部向全域的轉變,隨之產生的推進力量和資金上的困難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因此單個部門的管理已不能完善很多工作,由政府領導農村土地整治才能保證整治工作的更好進行。
  1.2分散的資金投入,制約效益的提高
  涉農涉地資金不同的設立依據、渠道以及來源,使得資金的交叉使用會引起重復性建設問題。由于缺少統一的資金平臺,對于具有系統性、綜合性的新農村建設使得資金投入分散很難發揮其綜合效應。
  1.3不同的管理標準,增加了統一管理的難度
  包含農田水利、農房建設、土地平整以及田間道路等多項工程的農村土地整治工作,每種工程均具有不同的規范標準,例如:農田水利工程技術標準就涉及了三項國家標準和七項技術規范而田間道路工程也涉及了兩項國家標準和三項技術規范。不同的工程管理標準,導致工程建設、驗收以及后期的管理缺乏統一性。
  1.4不同的建設主體和產權主體,對于項目的管理增加了難度性
  現行的農村土地體質項目主要依靠國家的財政投資,待到項目竣工后再移交管護責任人管理。土地整治中心只是建設者。因此,農民作為項目的被動參與者并不能決定最終的決策,使得最終的成果并沒有真正保證農民的確實需求,農民積極性的降低對于后期的管理也產生了影響。
  1.5管理方式與管理需求的不相適應,行業管理需要更加規范
  隨著不斷增強的農村土地整治的系統性和綜合性,對人才、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土地整治作為專門管理機構,它的人才結構比較單一,發展較不統一。例如在房屋土建和造價水利等方面的人才比較匱乏,除此之外,約87%的人員文化水平僅為大?;蛑袑W歷的區縣土地整治中心人員比較薄弱。
  2農村土地整治對策建設
  2.1統籌城鄉全面發展
  只有促進城鄉區域全面發展才能更好的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的和諧,也是符合社會建設的基本要求。針對城市建設用地設施需求的增加以及農村建設用的的減少和閑置,提出的農村土地整治措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通過資本、土地資源的有效流動優化了城鄉用地的格局和結構,為城鄉的統籌發展找到了新的方向,同時也通過改善城鄉用地的級差收益,實現城市反哺農村,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刺激了農民的消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兩極分化現象。達到城鄉聯手發展、共同進步的有效機制。
  2.2健全完善的法律體系,提高土地整治在法律上的重要性
  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具備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從根本上切實保證農村土地整治,在國家頒布的法律帶領下,對土地整治的任務、方法及組織機構和所有參加者的權力、義務、成果檢驗等方面的問題都進行全面明確的規定,以法律為基礎約束指導土地管理體制的改革,科學有效的保障土地管理制度的有序運行。
  2.3以政府為帶頭作用,進一步完善管理結構
  把農村土地整治作為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部分,切實提升其在政府工作任務中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對于農村土地整治機構的職能加以完善,將各部門的職責統一規劃到農村土地整治的范疇,在各部門的合力作用下發揮管理機制的最大作用。
  2.4對于涉農涉地資金的統一管理,保障社會資金的有效利用
  按照“??顚S谩⒂猛静蛔儭钡脑瓌t,發揮農村土地整治的主體作用,安排涉農涉地資金用于林、路、水、田的綜合整治工作,在市場化運作方面探索新的模式,建立專項資金用于農村整治工作,一切利益為了農民,發揮收益返還機制,切實提高參與者的積極性保障其利益性。
  2.5改變管理方式
  倡導規劃管理,實現在政府的管理下完成項目的項、審批、設計、監理、實施、竣工驗收和后期管理,構建一條統一的管理模式。
  2.6號召農民參與積極性,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
  在多個利益主體中,農民是關鍵,農民是農村土地體質改革的主體,為此要不斷加強農民農村土地體質改革的知識、能力以及責任感等基本素質,號召農民積極參與,提高農民參與的技術水平,使其能夠充分表達所需,奠定農民在土地體質改革的主體地位,發揮最大效應。
  3結語
  農村土地體質改革在新農村建設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然而農村的土地整理管理還存在著大量的問題,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針對出現的問題我們要做到健全完善的法律體系、提高政府的帶頭作用,進一步完善管理結構、對于涉農涉地資金的統一管理,保障社會資金的有效利用、改變管理方式、號召農民參與積極性,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等,保障農村土地體質改革有條不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艷芳.探究農村土地整治[J].中國農資,2013,43(40).
  [2] 張永紅.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村土地問題分析[J].科教導刊,2011,67(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10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