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人工智能背景下建立高校智慧圖書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現在讀書群體對信息的需求越有多樣化和個體性,網絡不僅可使學者們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而且能夠滿足讀書群體得到文獻中的數據和準確資料的需求,傳統的圖書館藏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大眾讀書群體的需求,本文以四川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闡述高校智慧圖書館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智慧圖書館服務中的意見。
  關鍵詞 智慧圖書館 人工智能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1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智慧圖書館的“人機一體”概念
  “人機一體”概念是結合計算機、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以機器人的“大腦”作為基礎,把人的“腦袋”中的思想、觀念、創新等特質注入在機器人的“大腦”中形成一個高密度、高層次、高靈敏、不受空間和不受知識跨度的限制的,能夠直觀真實的執行人給出的命令,高效率的、便捷、時效的完成圖書館借閱人的各項需求。
  2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智慧圖書館面臨的挑戰
  2.1高校智慧圖書館面臨現狀
  截止2014年底,四川師范大學獅子山校區和龍泉驛校共有各種印刷型圖書、期刊339萬冊(圖書298萬余冊,線裝書9萬余冊,善本書1萬余冊,報刊2000余種、31萬余冊(合訂本))、電子圖書116萬余冊、電子期刊15000余種。在學校突飛猛進的發展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同時,全國24小時自助圖書館已在大中型城市基本全部上線。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借閱群體的需求轉變,迫使我們高校智慧圖書館的服務、體系、質量和要求不斷升高。
  網絡技術的發展可謂與日俱增,高校智慧圖書館的責任和壓力接踵而至。從學生層面看,借閱人群出現兩級分化,一部分人群因為有借閱需求,按照要求借閱專業書籍;另外一部分人群已經把圖書館作為復習考試的學習場所,而不是為了借閱圖書而為之。從教師層面看,借閱人群也出現兩極分化。一部分人群因為文獻需求,查找部分時代遠久的書籍。一部分人群為了給學生線下進行指導。從專業領域層面看,大部分的藏書以文科大類為主,一部分人群因為圖書館不能及時更新與專業對應的書籍或者沒有獨立的環境共教師使用。
  2.2高校智慧圖書館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跨專業學科和信息流量的擴增,從政治、經濟、文化、觀念、管理等各個層面沖擊著傳統圖書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學生和教師閱讀書籍的方式、方法發生了巨大轉變,絕大一部分的讀書群體通過便捷的掌上閱讀器對自己需求的刊物、書籍進行閱讀,而傳統的實體書籍,因難以為讀書群體提供簡捷、方便、快速、準確的查找方法,也無法做到有針對性地為每一位讀書群體服務,以至于上百萬藏書都蓋上了厚厚的灰塵。
  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5.8%。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一份中國在校大學生手機使用調查報告顯示,超八成大學生每日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5小時。以上數據說明了一個事實,如果我們不把高校智慧圖書館做成具有精準化、個性化、價值化的圖書館,不把智慧圖書館的技術智慧和服務智慧聯合在一起,我們在面對人工智能技術與互聯網信息技術時代相結合的新局面時,將無法滿足和實現真正智慧圖書館的時代要求和借閱人群的需求。
  3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智慧圖書館的服務內容
  3.1建立師范類文獻為主體文獻的特色圖書館模式
  建立師范類文獻為主體的特色圖書館模式。以師范類文獻為主要設計背景,結合其他專業文獻,形成統一的涵蓋跨專業多類別信息標準和數據資源共享的全校新型工作與服務管理智慧圖書館模式,另外建立校園智慧圖書館APP模式。改變原來傳統圖書館管理系統中龐大笨重信息冗余,走出服務商限制和成本過高的困境。建立師范類主體文獻信息資源標準、安全體系標準、應用標準、接口標準、基礎設施標準、以及全校共享數據中心。建立系統的統一檢索平臺、統一認證系統、學科導航系統、電子資源導航系統、虛擬咨詢系統、網絡培訓系統、科技查新系統、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系統,以及數字資源加工系統群、數字化服務系統群、元數據著錄系統等,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信息服務和信息加工平臺。
  3.2建立師范學生與教師共同協作的學習空間
  四川師范大學是四川省舉辦師范類本科專業最早、師范類院校中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省屬重點大學,我們可以以“師范”概念作為一種全新服務模式,發揮“師范”高校的結構特點,建立信息共享空間、完善計算機軟硬件設施和豐富信息資源。應建立建立讀報系統、讀書系統、讀研系統、研討系統以及預約時間系統、國際聯機情報檢索終端,劃分每一個系統中不同的使用者的區域、房型和時間。應定期培訓每一個圖書館館員,要求每一個必須熟練運用圖書館的技能,為借閱群體的學習、討論和研究等活動提供一站式服務,提高借閱人群學習交流和研究。
  3.3建立智慧圖書館服務平臺
  建立智慧校園服務平臺,利用四川師范大學強大的“師范”歷史與背景,結合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讓學校所有教師、教輔人員、科研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后勤服務人員及所有學生都享受智慧圖書館一站式信息服務平臺。
  作者簡介:韓鵬(1998.03-),女,漢族,陜西榆林人,本科,西安歐亞學院艾德藝術設計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研究方向:創意環境課程設計、高等院校教學課程體系設計、MOOC平臺課程設計;胡玥(2000.06-),女,漢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四川師范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心理學;宋雨晴(1998.11-),女,漢族,遼寧鐵嶺人,本科,四川師范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經濟法、心理學;羅藝雅(2000.04-),女,漢族,四川瀘州人,本科,四川師范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經濟法、心理學。
  參考文獻
  [1] 王景發.圖書館24 小時自助服務:垢病、誤讀和反思[J].圖書與情報,2015(06):19-23.
  [2]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8-01-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23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