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中職口語交際教學評價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口語交際教學評價歷來是探討口語交際有效教學不可或缺的內容。然而,由于口語教學在實際語文課程中落實不到位,中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無法在課堂上得到系統學習和提升。從多元智能理論角度拓寬思路,為中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探索新的教學評價,以提高口語教學有效性,提升中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關    鍵   詞]  多元智能;中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2-0062-02
   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口語交際”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成為語文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之一。[1]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口語交際能力是他們的就業核心技能之一,尤其對我校法務文秘、客戶服務專業的學生來說,與人溝通是他們的必備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我們傳統的重“讀”“寫”能力的培養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企業對這些崗位日益增長的工作要求。因此,針對職業要求提升中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勢在必行。
   一、中職口語交際教學評價存在問題
   要使中職口語交際課堂教學行之有效,建立完整的評價體系必不可少。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因考試不考,口語交際教學沒有得到有效落實,沒有設立專項教學評價體系。第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評價標準單一,學習反饋不及時,導致學生不能對自己的口語能力作準確評價,無法針對性地提高學習效率。第三,評價僅反映單次課堂表現,不能反映學生階段性學習及其學習進步的過程。當然,眾多同行對口語交際教學評價做出諸多有益探索,梅德剛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引入傳統中醫學理念,對學生口語能力進行“望”“聞”“問”“切”,用鼓勵性、多元化、延時性評價,并進行全方位觀察記錄。[2]顧艷婷探索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采用多元評價模式,通過教師主導、學生合作的評價方式反饋學習效果。[3]
   二、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的多元評價模式
   根據哈佛大學教育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人類的智能可分為八種: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動覺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和自然智能。[4]多元智能理論的核心是通過人的八項不同智能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改變傳統的口語交際評價方式,用新的視角去發現學生不同的能力,并從評價中反映出來,以便更科學、更全面地幫助中職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一)用不同智能進行評價
   對于法務文秘、客戶服務專業的中職學生,教師可以在講授求職、應聘、演講、商務禮儀等內容時安排相應口語交際教學。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口語交際教學評價可以從八項智能入手,給每位學生建立《多元智能口語交際能力評價表》(詳見附表,下面簡稱《評價表》)。此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也體現了多元智能理論的思想。在口語交際評價過程中,教師、學生、同學和家長應該具有同等評價的地位,打破傳統的“老師說了算”的評價思路,讓學生得到不同群體的評價,也讓這個評價更有說服力。因此,在《評價表》的評分設置中,每個評價主體分值都是5分。
   以文秘職業禮儀中握手、遞名片學習內容為例,在授課時主要講授兩個內容:一是幾種握手方式,二是如何遞名片。這兩個內容因為常見而不易被學生重視,殊不知這兩個動作就包含了諸多細節。如果這些禮儀做不到位,在職場交往中職場新人容易緊張、表現不佳,令對方產生不好的印象,影響后續交往。這部分學習內容,需要中職學生注意到,握手時需要根據場合、身份的不同在出手的瞬間選擇合適的握手方式。在握手時,要求面帶微笑、體態自然、出手快速不猶豫,同時問好以表熱情以及根據對方人員的身份、性別來決定握手的順序。在遞名片時注意近遠、尊卑,同時進行簡短的自我介紹,在接受別人的名片時也要起立、雙手接收。這些內容靠教師講解只是紙上談兵,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練習后要內化成自然而然的動作。由前面的內容發現,中職課堂結合專業的口語交際教學,并不僅僅是張嘴說,還可以結合職業要求、結合動作等進行授課。因此,握手、遞名片這個內容就可以成為口語交際和職業技能相結合的課程。
   教學評價在課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筆者在授課中,講解了以上學習要點后,給每位學生分發《評價表》,讓學生根據表格的內容在課堂練習中為自己打分,在每個小組分角色演示時為其他學生打分,教師在課堂總結時為學生打分并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后向家長演示握手、遞名片,讓家長為學生評價打分。在評價項目中,充分體現多元智能的思想,將口語表達的部分通過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來打分,以評價學生語言流暢程度、用詞是否準確,邏輯是否清晰、有條理等。而職業技能方面,通過空間智能、自然智能來評價學生對周圍人員的判斷、名片準備是否到位。在這個內容中,因為沒有使用背景音樂,因此音樂智能這一項可以不打分,但在一些特殊場合,如參加樂器展銷會、音樂家交流會等,就需要懂一些音樂知識來促進人際交流,這也是需要向學生說明的。當然,《評價表》還可以適用于其他不同的口語交際教學,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來進行調整,做好及時教學反饋。
   (二)一次性評價與過程中評價相結合
   中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不是上一兩次課就能提高的。因此,筆者認為口語交際教學評價應采用一次性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能力提高需要每次課程都有積極、有效的教學評價作為教學反饋,并且分階段進行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優缺點,之后再有針對性地進行下一階段的口語交際學習。學??筛鶕约呵闆r將口語交際歸入考試系統和學業評估系統中。若將口語交際統一規定歸入考試系統和學業評估系統中,能大大促進師生口語交際的訓練。學校(或教師)可以采用考試形式,即在每學期末進行統一的考察(或考試)作為一次性評價。考察應以口試和口語交際競賽等這類考察實際運用能力的方式為主,師生共評,確保評價的有效性。評定成績應占的比例,平時成績可占多一些。這樣適當的考查能促進學生口語交際學習,同時又不會因為增加過多學習負擔而受到學生反感。
   在學習過程中考察,是在每節口語交際課上,通過填寫《多元智能口語交際能力評價表》作為課堂評價和學習記錄,并建立學生學習檔案袋,將每次評價都保存起來。將《評價表》的情況算入平時成績,創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綜合評價體系,追求階段性終結評價的真實性,也可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對口語交際的重視程度。
   三、小結
   在口語交際能力評價的價值取向上,真實性應該成為口語交際能力評價的價值追求。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其評價策略應在真實性任務情境中建立多維度、多元化、體現多項智能的評價。此評價體系對口語交際教學有很大幫助,可以保證教學的有效實施和效果的及時反饋。當然,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中職口語交際教學評價體系還有較大的研究空間,今后仍需在教學中繼續探索,為切實提高中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梅德剛.“望”“聞”“問”“切”:口語交際教學評價略談[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12):40-43.
   [3]顧艷婷.中職語文多元評價模式探索[J].語文學刊,2012(12):132-133.
   [4][美]霍華德·加德納.智能的結構[M].沈致隆,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編輯 趙瑞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31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