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思政課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探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職業院校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主要陣地,高職教育的特性要求它在辦學管理方面都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因此,為了滿足企業需求,提升學生的就業率,高職教育在學生就業力提升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從思政教學視角,簡述思政課與學生就業能力的關聯,提出通過思政課教學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對策。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思政課;學生就業能力;影響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2-0188-02
高職思政課是培養學生思想素質的重要渠道,它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體系中起著內容引領、方向引領等作用。如今,隨著高校擴招規模不斷擴大,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許多高校都嘗試著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其他課程中去,同時主張通過思政課教學為創新創業意識向實踐成果的轉化提供良好的條件。那么,思政課與學生就業能力有何關聯?如何通過思政課教學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呢?文章對此做出了研究和回答。
一、高職思政課與學生就業能力之間的關聯
高職思政課內容豐富,知識體系龐大,思政課教學是學生了解國家歷史和法律、進行社會實踐、獲取人生智慧、形成理性認識和理論思維的重要途徑。與普通高校的思政課教學不同,高職思政課教學要尊重高職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特征,還要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最關注的就是就業問題,但是,許多高職生在就業方面都存在錯誤的思想認識。有的學生認為只有進國企、大城市工作,或者找一份工資高的工作才有前途,但是他們自身的能力卻遠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有的學生則存在嚴重的依賴心理,一心只想靠家庭、父母或者托關系給自己找一份工作。這些錯誤的思想認識,必然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就業能力。通過思政課糾正學生的思想認識,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很有必要。
此外,在生產方式轉變迅速、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下,許多大學生都出現了思想波動和思想問題,他們的心理選擇落差也較大,一些人無法以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去看待用人單位的需求標準。還有部分高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期望,希望能通過思想政治學習了解更多與實際工作、職業生涯相關的東西,消除心中疑惑,更好地認識社會,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所以,高職院校要以思想政治教學為背景,將就職就業教育滲透其中,同時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以糾正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這對高職生成長成才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二、通過思政教學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建議
(一)以就業到導向,轉變教學理念
職業技術教育固然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目標,但是高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一批具有較高思想覺悟、專業技能強、心理健康的復合型人才。不過,由上述可知,在社會變更和就業壓力面前,許多大學生出現了一定的思想問題,一些大學生的就業理念也出現了偏差。我們如果不及時給予學生以思想疏通、引導,很容易使高職學生走上思想死角,這必然也會影響他們的綜合競爭力。這些都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要轉變重技能、輕人文教育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思政課與職業教育融合的新路徑。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時代發展的角度,去審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意義。然后,以職業素養培養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找準思政課與職業技能教育、招生就業指導工作的融合點,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課教學中強化職業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充分發掘思政課在學生就業能力提升、職業素養培養方面的功能,著重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敬業意識和誠信理念,給予學生就業思想和價值觀以科學的指引,凸顯高職院校的育人特色,強化高職思想政治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培養出更多思想健康的職業技術人才。
(二)明確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具體化
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科學,是確保高校思政課教學有序展開、取得實效的關鍵。在職業崗位更替頻繁、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高校要制定科學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整合策略,明確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目標,進一步將高校思政課教學任務具體化,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政課首先要將思政教育與學生就業緊密結合起來,要以重塑學生健康和諧的就業觀為目標。所謂思政教學任務具體化指思想課教學要以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合理定位為首要目標,要讓學生通過思政學習知道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其次要深入分析當前的國際金融和市場經濟發展形勢,讓學生明白機會是存在的,但是機遇和挑戰并存,只有按照市場規律辦事,積極創新,完善自己,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最后,將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交往教育融合到一起,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引導大學生明禮誠信,加強自我管理、自我反思,培養學生戰勝困難、挑戰自我的勇氣,以促使學生不斷發展,確保學生的綜合素質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這樣,將教學任務具體化,可以確保教學的針對性,使學生從中受益。
(三)更新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多樣化
傳統的思政教學以教材為主要的教學工具,教學內容主要是政治層面的思想教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他們關心的問題缺少關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材固然是高職思政課教學的重要載體,但是思想課程是一門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學科,它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促使大學生健康成長,它的教學內容也不完全集中在教材上。只要是與學生實際相關、科學實用的教學內容,都可以用到思政教學中來。所以,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廣大教師要樹立開放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資源多樣化。如教師要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思想問題,然后盤活閑置的教學資源,強化教學的針對性、實用性?;蛘邚木W絡上搜尋更多可用的教學素材,從學生的視角去講述家事、國事、天下事,讓學生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聯系社會,去進行思考、判斷,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就業觀,防止學生在就業方面出現思想錯誤、思想極端。
(四)樹立服務意識,提高教學質量
數據調查顯示,學生對思政課是否感興趣,與教師的教學能力、態度、教學氛圍密切相關。學生喜歡老師,就會喜歡上思政課,也就會接受教師的教學思想,反之亦然。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師要消除課程歧視思想,樹立服務意識,了解自身的職業定位,全面認識教師崗位的崇高之處和崗位要求。然后,根據崗位需求加強自我學習,接受遠程教育,進行短期研修,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在日常教學中,高職思政課教師要做好教學經驗總結和反思,要了解更多有用的思政教學手法,并將那些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法應用到思政課堂上去,引導學生將個人職業發展與國家建設、民族未來聯系起來。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思政課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學生根據社會發展需求不斷提升自我。此外,高職思政教師還要立足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職業崗位體驗、實訓實踐的機會,引導學生做好面對就業挑戰和困難的心理準備。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思政課對學生就業能力有著重要影響。所以,高職院校要給予思政課教學以重視,然后以就業為導向去選擇思政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法,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就業觀和榮譽觀,為學生參與就業競爭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韋夢霞,潘正欽.高職院校思政課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研究[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3(4):66-70.
[2]韋夢霞,潘正欽.高職院校思政課對高職學生就業能力影響研究綜述[J].亞太教育,2015(1):113.
[3]趙劍弢.論思政課對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26(2):136-138.
[4]李穎芳.對高職院校思政課與大學生就業指導整合的探究[J].企業導報,2014(4):172-173.
編輯 馬燕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