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數控車教學模式的診斷與改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傳統的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先學后做,被動接受知識,而教師講解理論后直接讓學生按照要求一步一步去做,學生沒有豐富的背景知識,只能按部就班。以數控技術專業為例,從“做學教”背后的原理出發,從教師的層面理念進行更改,針對實際的教學問題,提出了設計新的教學方法,這樣將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數控專業的有效教學。
[關 鍵 詞] 數控實訓;做學教合一;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092-02
你是否思考慮過職業學校實訓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有著熟練的技能嗎?是為了考取相關的證書嗎?作為一名一線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育觀點,教育家懷特海曾經說過:“我們的目標是,要塑造既有廣泛文化修養又在某個特殊方面有專業知識的人才?!边@也不正是我們職業學校的目的嗎?學生不是工具,也不是機器,而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一切學問都是從生活中來的,是從對自然和社會的觀察中歸納出來的,不能讓知識僵化,而要讓它生動活潑起來——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問題。
一、“做學教合一”的核心理念
杜威說:“思維起源于疑難”,就是說人在生活中遭逢難題而從事解決,才進行思維,不是為思維而思維,為真理而真理。教育即生活,即生長,即經驗改造,應用在教學上便是“做中學”。首先,就教學方法講,傳統觀念認為教學是傳授知識的工作,在傳統的教學中是不是這樣的場景,學生固定坐在位置上,靜聆講解和記誦課本,全然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單憑教師灌輸去吸取與生活無干的教條,談不上掌握知識,談不上積極、自覺和愛好,更加談不上自由探索和啟發智慧,教學也不應是直截了當地注入知識,而是引誘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知識和經驗。這就應“做中學”,做是根本,沒有做則學生學習無有憑借。這種教學不是把學生死記硬背知識的環境僅僅轉移到自由活動的環境而已,而是把他們由亂碰的活動移入了經過選擇知道的學習環境。
美國著名教育家、哲學家杜威從“基于經驗的教學論”出發,他認為觀念、知識及經驗等都是從行動中得來的,認識本身也是一種行動,由此可見,做事能力的大小體現了知識的最基本意義?!敖虒W做合一”的模式最早由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來,他認為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 “做學教合一”模式是由“教學做合一”模式演變而來,并得到中外教育家的一致認同,成為當下職業院校一致推崇和踐行的重要課程改革實施模式。
二、目前實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在當前職業學校數控車工教學中,教師任務觀點比較重,以單個實訓教學為主,數車是數車、數銑是數銑、車工是車工,這樣也就導致了學生只會單一的技能。教學模式單一,一些專業教師在教學中把學生考取數控車工的技能證書作為教學的重點,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比較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很少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在數控車工教學中,專業教師直接給學生講解課本上的知識,給學生布置大量的與技能證書考試有關的習題,這樣的教學模式是單一的,使學生對數控車工知識失去了興趣。學生在數控車工教學中只是學習了大量的理論知識,沒有提高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
2.學生所做的零件比較單一、枯燥,沒有什么用處,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完全是被動地學習,沒有積極主動的過程。
3.學生缺乏創新能力,專業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知識時,直接在黑板上寫下數控車工操作的流程以及一些注意事項,而學生在課堂上主要的工作是摘抄知識和記憶,這樣呆板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時間久了,學生淪為記憶知識的機器,難以提高其創新能力。一旦遇到任何小問題就求教于老師,缺乏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就會導致學生掌握一個指令,需要經過大量的理論與實踐才能掌握,個別學生只是記住了指令的格式,而不知道真正的含義。
三、實現“做學教合一”教學理論的方法
(一)要安排真實的情境,讓學生直觀體會
數控專業課程實訓課的實訓場地是學校教學的主要場所,也是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和增加實踐經驗學習和訓練的平臺?!白鰧W教合一”的實訓場地文化需要校園企業的結合和創新,比如按照企業生產場景進行布置實訓場地,還要張貼實訓課堂的規章制度、操作流程、安全操作教程和安全標語,讓學生進入實訓場地就如同處于真實的企業生產工場中,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也是“做學教合一”教學實訓課程有效進行的前提。
實訓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學生的實際經驗和能力,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在真實場景中獲得真正的技能。要從工作任務的確定、工作任務的實施和職業能力的評價入手。像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按照教學進度有計劃地將學習內容和企業產品結合起來制定工作任務,這樣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既能完成工作任務,又可以學到知識,掌握生產技能;在過程中既要遵守生產紀律和制度,又要遵循學習規律和規范,這對領悟自己職業技能有很大的幫助,因此企業生產實踐活動能有效地進行實訓課程的教學。
(二)在教學情境中要有刺激思維的項目課題
職業教育進行改革后,特別注重教學的實踐性。需要學校整合實訓課程,在低年級可以單個實訓項目為主,但是高年級實訓必須以項目教學為主。比如在我校實施的項目之一,斯特林發動機,學生完成該項目需要4周,所需要用的有數控車、普車、鉗工、鉆床、裝配等知識,需要將整個知識綜合起來,那么學生對這樣的項目是有著極大的興趣的,也是對他個人思維的一個挑戰,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遇到問題,同時也就積極地去思考如何來解決這樣的問題。那么,老師的教學與工作過程合一實質上是將工作過程轉化為學習過程,在轉化的過程中,課程內容不再是空洞的理論知識,而是具有邏輯性和尋根問底的理論知識,同時這樣的理論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到與職業崗位密切相關的、能夠使學生學到真本事、真技能的內容,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所以這也就對教師有著更高的要求,要有綜合的理論基礎以及動手能力,熟悉更多的設備,要與其他教師一起,利用現有的設備進行適合本校的項目課題。 (三)要有可利用的資料以作出改變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課堂教學要包涵學校教學、企業教學和社會課堂以及網絡課堂教學等模式。對“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單單依靠學校課堂教學是很難讓學生學到專業的技能的,勢必要讓課堂教學走出學校,走入企業和社會,通過企業和社會中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的眼界更開闊,才能和素養得到提高。學校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教學相互促進、配合,如帶領學生參觀相關的企業、聽專業人士的學術報告,可以讓學生了解本專業領域的生產設備和規模,掌握當前企業的需求和行業現狀,從而對自己今后的就業目標有所準備。
那么在課堂上,做出如何改變呢?每天的實訓課都以完成一個具體的任務為目標,把“做學教合一”模式分解為五階段教學法來實施,將班級按人數自由組合劃分為各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指定一名負責人,起到組織協調作用。“五階段教學法”如下:
第一階段明確任務,由教師簡單對任務進行說明并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小組負責人組織本組成員共同制定小組學習計劃。
第二階段為小組討論,嘗試解題方案,小組成員各抒己見,要求說明每個方案的優點與弊端,并預見可實施成功的幾率,從中選擇一致認為最優的方案。
第三階段仿真練習,由組長負責組織實施仿真練習,其他組員整合本方案的資源,小組與小組之間可互相幫助,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向教師提出,教師進行指導和幫助。
第四階段匯總問題,逐一突破,針對各小組在仿真練習中遇到的問題,逐一尋找答案,并對各小組提出的方案進行利與弊的分析及可實施性的預見,選擇最優方案進行加工。
第五階段過程評價總結、反思,評價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要對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質量和學習成果進行評價。
(四)要從實訓過程中驗證理論
教學反思是指老師的教學反思和學生的學習反思。對老師來說,教學反思就是老師對教學實踐的重新認識和思考,從而總結出經驗,并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老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當天的學習表現進行分析和思考,這樣對學生專業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而對學生來說,學習反思就是對自己的生產過程以及操作和結果進行分析,這也是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的一種方式。學生可以通過用記事本,把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解決方法以及生產操作技巧記錄下來,在工作完成后進行反思,寫下自己不正確的地方,為之后的工作打好經驗基礎。
總之,在“做”的過程中學生也會遇到各種各樣解決不了的實際問題或疑惑,這會使他們發現自身的知識欠缺是不能有效解決問題的主要因素,從而逐漸就會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這時候學習已不再是源于外在的“強迫”,而是出于學生的內在需要。后“學”雖然在本質上改變了學生對學習的態度,但并不能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因此再“教”就成為最好的施教時機,這時是學生求知欲最旺盛、最高漲的時候,必能獲益良多。
在數控學中融入“做學教合一”的模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接受專業教師的指導,然后再進行實踐操作。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不僅可以學習實用性的數控車工知識,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于躍忠.基于“做學教合一”的數控專業實訓課程有效教學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6):153-155.
[2]李海峰.數控專業的“做學教合一”的研究與實踐[J].山東工業技術,2017(8):285.
[3]沈華.探究“做學教合一”的課程模式在加工中心實訓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7(10):150.
[4]于連福.數控車工教學中“做學教合一”理論實施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職業教育,2017(11):118.
[5]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上海文匯出版社,2012.
[6]約翰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編輯 馬燕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