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模式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教學模式的優劣對教學質量、教學效果有直接影響。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發揮網絡環境優勢展開教學,可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起到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對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模式實施詳細分析,對“學教結合、合作探討”等內容詳細敘述,倡導通過主動學習、自主思考等措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
  [關    鍵   詞]  網絡環境;語文教學;模式;合作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072-02
   教學質量關系到學??诒伴L期工作開展,是學校生存之本。語文教學是培養專業性人才的重要途徑,師資力量及生源相對穩定,若采用固有教學方式教學,教學質量受教學模式影響較大。基于網絡環境對語文教學進行探討分析,希望通過網絡環境能夠實現資源共享、科學教學,培養創新人才,促進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
   一、語文教學現狀
   當下,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大多是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教師占據課堂中心,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及新課改的實施,國家對網絡技術及教育給予充分重視,希望以信息技術融入語文教學,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開展需要足夠的硬件設備給予支持,但是當下多處院校設備不完善,教師未將先進設備融入課堂,這也制約著語文教育網絡化發展。新時期語文教學實踐上,提倡以網絡環境為支持,創建新型語文教學模式,培養綜合型人才。
   二、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的理念落實
   基于網絡環境的語文教學主要倡導學教結合、講練并重、合作討論、夯實基礎等教學理念的落實。
   (一)學教結合
   學教結合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共同成長,既認識到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作用,又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拒絕教師一味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教學開展中,教師設計每節課的內容,先讓學生通過網絡資源搜集整理相關信息展開自學,并通過網絡平臺交流探討課程內容,再讓學生總結自學中的重難點,在課堂上教師予以點撥。學生在自學、交流及教師指引下,豐富了語文學習的途徑和過程,可以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語文知識內涵,達到學教結合的理想狀態。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學生為課堂中心,讓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并讓學生自我評價教學效果,分析教學任務完成度,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也鍛煉了學生分析判斷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二)講練并重
   講解和練習都需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在為學生精心準備課程內容的同時,也要精心布置作業內容。針對學生的差異性,采取分層訓練方式,將作業內容分為“必做”“選做”“提高”三個部分,確保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以此增加課堂實際容量,提高教學效率,適應學生發展需求。此外,教師應主動為優秀學生布置拓展性作業,結合網絡便利,讓學生主動搜索有關知識內容,學生在主動搜索認知的過程中,會對語文知識內容有深刻認知,學習效果大大提升。
   例如,教師在講解《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中,制定分層目標:(1)熟讀課文,理解文章中心思想;(2)了解文章揭示的道理,分析田園精神;(3)背誦課文,對文章結構及核心精神深入分析研究。之后可以設置作業題,引導學生通過填空的方式認識文章:“文章記敘了( )的事情,陶淵明在田園生活中( ),說明了( )的道理,表明陶淵明( )、( )的精神以及古詩( )、( )的精神。”學生按照括號前后的語句進行推敲,更容易掌握文章主旨,節省課堂時間,提高實際教學效果。
   (三)合作討論
   合作討論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去,提高教學效率。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深刻貫徹落實“合作討論”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興趣教學。在語文教學中,針對重點內容和熱點內容,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每4~6人為一組展開激烈討論,合作分析,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借助手機、電腦等網絡途徑,多方搜集資料為自身的論點提供支持,在了解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將自身觀點講解給別的學生;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到專門的網站上下載對應資料,建立對重點知識的認識,學生通過自主查閱資料、充分參與討論內容之中,可充分提高教學效果。
   (四)夯實基礎
   扎實的語文基礎是職校學生后續學習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展開針對性的語文知識教學,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可為提高語文知識水平奠定堅實基礎。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可以獲取多方面、多層次的專業知識分析內容,再配以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加深對語文知識的見解,提高自身對知識的掌握運用能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三、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模式實施分析
   網絡環境影響下,實際語文教學應落實學教結合、講練并施等理念,利用網絡環境的實時性、便捷性和數字化,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及質量。
   (一)知識鞏固
   知識鞏固上,教師針對已講的知識難點、重點等,結合即將講到的知識內容,采取提問、練習的方式,在網上搜尋課件資料,加強知識鞏固。例如,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提出“上節課講的內容是?和本節課知識之間是否存在關系?”給學生3~5分鐘主動思考,或打開手機查閱資料,或進行書面規劃分析,之后抽查學生回答問題,針對學生回答做出評價,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優勢,向學生展示文本式課件及視頻、音頻課件,積極導入新穎內容,注重新老知識的銜接,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在《竇娥冤》《雷雨》《哈姆萊特》等內容講解中,教師先對《竇娥冤》中故事情節進行敘述,讓學生查閱文章出處、文章內容、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可以搜集一些視頻、音頻播放出來,學生了解故事所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掌握該知識學習方法,進而將其應用到《雷雨》和《哈姆萊特》的情節分析中,讓學生主動查詢類似經典故事,以舊知識的學習經驗應用到新知識學習上去,起到對知識的鞏固作用,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思維和創新思維。
   (二)情景教學
   富有情感的教學情景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其參與其中。網絡環境下,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課本獲取知識,也可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多媒體為表現形式,為學生提供動畫+音頻+文本的多形式信息內容,以生動形象的頁面設計、強烈的色彩沖擊、悅耳的音頻刺激等,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網絡技術支持下的情景教學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發揮自身引導性作用,將學生帶入情景之中,學生充分參與,就可起到提高認知、掌握知識的作用。
   例如,在《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先在互聯網上搜尋對應課件,觀察其他院校情景教學開展狀況,做到胸有成竹。結合圖文及釋義,將“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苦苦尋覓,卻只有冷清,讓人凄慘悲戚的情景表現出來,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講臺上為大家演示“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的凄涼情景。最后對詩詞的點睛之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進行闡述,教師加以補充,學生深刻感受到作者創作詩詞時的心情,了解作者“對現實不滿的凄涼、悲切心情”。此外,教師也可以從另一角度切入教學,先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查詢詩詞創作的背景,了解詩人當時社會“民不聊生”、社會關系復雜的局面,體會詩人的用心良苦。
   (三)網絡環境支持下的自主學習
   互聯網高速發展背景當下,教學資源突破空間、時間的限制,網絡中教學資源的豐富性遠超教師自身具備的教育知識,教師和學生可在開放性教學中自我進修,自我學習。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習關鍵在于學生自身態度。因此,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語文教學融入豐富的人文精神教學,注重將教學的“教”逐漸向“學”轉移,教師發揮引導性作用,倡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先設計目標,表明教學題材、內容,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設計中去,教師設計多個專題,學生自由選擇專題深入研究。學生自身知識有限,可借助網絡,搜索相關知識內容,學生摘抄有用信息,組合成自己的內容,將這些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然后,結合課堂設計內容,對知識要素提煉并歸類,在舊知識體系上形成學生自身的獨特認知及觀點,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
   例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施耐庵)的教學中,教師將作者、題目、作品年代、學習目標布置下去,學生在互聯網上搜索三國演義信息、“山神廟”位置、當時歷史背景等,了解當時林沖的窘迫處境,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文中“入得廟門,再把門掩上。旁邊只有一塊大石頭,掇將過來靠了門”和下文“用手推門,卻被石頭靠住了”的對應伏筆關系,學生結合文中描寫林沖“怒”“買刀”“尋仇”等詞語,把握林沖的思想變化。學生可以選擇從林沖語言入手、從草場起火入手、從陸虞侯言行舉止入手,在課堂上,和同學分享自己的見解,敘述故事背景。對課文內容講解之后,教師讓學生對林沖的個人性格變化進行總結和分享,以提問方式提問學生,學生給予回答:“這是一個被逼無奈的人物形象,他善良本分,正直熱心,但是缺乏反抗精神”,另一個學生補充:“由此可看出,當時廣大勞動人民生活的痛苦”,之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總結分析,對學生新穎的回答給予肯定,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并積極鼓勵學生,借助網絡的優勢,積極搜索大量教學資源,拓寬自身知識面。
   綜上所述,對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模式探索,應注重傳統教學和互聯網的有機結合,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及行為,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為中心,為學生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多溝通互動,深化行為理念,開辟多元學習方式,豐富語文課堂。同時擺脫教師單向輸出對學生的限制,倡導在網絡環境中,學生自主學習,拓寬視野,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劍杰.關于網絡環境下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探索[J].課外語文,2017(4):157.
   [2]何語華.信息技術環境下中職語文整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江蘇教育研究(職教),2016(6):72-75.
   [3]彭旭軍.淺談網絡環境下的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模式[J].才智,2017(1):154,156.
   [4]張麗娟.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與學模式的探索[J].高考,2017(33):219.
  編輯 馬燕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96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