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論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職實踐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揚生命”是生本教育理念的精髓,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所堅持的是生命和生存教育的根本目標,它是以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基礎,以生命和生存教育為重點,為學生確定的成長和發展。實踐教學就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實踐活動。
  [關    鍵   詞]  生本教育;實踐教學;中職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030-02
   在中等職業學校,發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實踐能力的培養中注重凸顯學生。實踐教學就是通過學生系統的理論學習,緊密結合工作實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開展創造性教學和實踐活動,其目的是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潛能,讓學生在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得到提升,也是素質教育培養的要求,還是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以適應社會發展和企業用人的需要。
   一、實踐教學的基本概述
   實踐教學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方面,與理論教學有本質的區別。實踐教學是在課堂外進行的以具體工作為載體,通過教學形式和手段,實現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實踐活動。實踐教學的形式多樣,每個人對實踐教學的理解雖有不同,但目的和目標卻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發揮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實踐教學不同于傳統的理論教學,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教學形式實用性。實踐教學主要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計劃的制訂、教學活動的實施和全程參與的課堂外實踐活動。(2)教學場景創新。實踐教學雖然與理論教學一樣,都是在教師的精心安排和指導下,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進行的教學活動,但教學模式和教學形式卻千差萬別,完全不同。理論教學的教學過程是在課堂中完成,而實踐教學的教學過程是在課堂之外完成的。(3)教學角色的換位。傳統的理論教學側重于師本教育理念,堅持以教師為本,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強調的是教師通過理論知識灌輸和學生的被動接受為基調的教學模式;而實踐教學側重的是生本教育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強調的是通過學生在實際的工作或模擬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學會主動應用所學知識親身體驗和參與教學實踐活動的教學模式。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實踐教學中的運用
   (一)實踐教學活動的目標是一切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學習能力、協調能力、組織能力、領導能力、面對問題的駕馭能力、探究問題的洞察能力、判斷問題的認知能力、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和實際操作能力等。在傳統的師本教育中,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傳授和灌輸。整節課下來,教師在講臺上從頭講到尾,也不管學生愿不愿意聽、能不能聽明白以及如何接受和消化來自教師賜予的知識。而作為中職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學習能力不強,面對教師的講授,也不清楚到底有沒有聽明白,感覺云里霧里,又好像似懂非懂,只能苦苦煎熬地等待著下課鈴聲的響起。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過程中根本無法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很多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不了解中職學生長于形象思維而弱于邏輯思維,往往忽視了學生需要通過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親身體驗和實踐來及時準確判斷、探究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中職學生面對的是社會就業,職業對接的是企業,生本教育屬于開發體驗式教育,比較科學地、客觀地解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教學活動,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為根本目標。以中職法律課程為例,法律教學不能脫離法律實踐,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整個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其內容、精神實質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制定到實施是立法者通過社會需求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決定的,法律的制定不是創造,而是現實社會關系的正確表述,是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和行為規則,從社會生活實際出發作出比較正確的法律規范是社會所需求而又復雜的實踐過程。否則,脫離社會生活實際制定的法律就如同空中樓閣,既背離了立法者的初衷而且又失去法律應有的作用,也會失去其生命力。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中職學生面對的職業生涯,其教學要緊扣社會實踐的職業訓練,通過法律知識的學習,提升學法者必備的技能和素質,提高解決生活、工作與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需要高度尊重學生
   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方面,要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1.建立輕松愉悅的師生關系
  古人有云:“親其師,信其道?!痹趯嵺`教學中,只有教師與學生建立良性互動,學生崇拜教師,教師欣賞學生,彼此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作為生本教育中的主體,是整個教學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也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關系,學生的參與程度和自主學習興趣以及能力的培養是衡量教學中教學質量好壞的唯一標準。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低往往與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和認同感有直接關系,教師與學生平時的情感互動較少,大多是在教學中形成最為直觀的感受。當學生喜歡這個教師,就會對所學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學中與教師互動較多,主動參與的熱情較高,反之亦然。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是需要學生全面參與、全程協作教師共同營造的,也是實現實踐教學目標的根本保證。    2.培養學生善于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探究其實質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啟發引導中,讓學生去經歷一個個充滿想象、生動的思維活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活躍、興奮的狀態。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推進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的主力軍。學生的積極參與有利于沖破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學的禁錮,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2)培養學生勤于動腦的習慣和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布置作業前,應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信息資料的提取、素材的挖掘和教學過程設計等方面,充分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思考和探究,培養多動腦、愿動腦、要學習、想學習的好習慣,提高學生遇到問題冷靜面對、沉著應對的能力;(3)培養學生善于動腦的習慣,提升實踐能力。指導學生在學習中要善于聯系生活和工作實際,將身邊和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與所學知識緊密結合起來,認真分析、提煉、過濾,增加知識儲備、擴大視野、拓寬思維,幫助和指導工作實踐,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提高實踐教學效果應全面依靠學生
   在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也是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從教學素材的提取、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計劃的安排、教學中學生評價體系的完善,都需要學生的全程參與和策劃。(1)在教學中增加實踐活動和學生評價的比重。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能力的強弱。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就應該明白學生的能力有強弱,學習成績有高低。在生本教育理念中,高度尊重學生就是要同等對待學生,優劣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學生均需被肯定,也應當被肯定,只是肯定的方式不同而已。對學習能力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應提出更高的要求,這種高要求就是最大的肯定;對學習能力弱、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引導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還要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從其他方面不遺余力地給予肯定,幫助他們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和包容以及同等對待每個學生,就會讓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對教師產生情感,促使他們不放棄對真理的追求和知識的渴望。(2)擴展學生教學過程中的參與面和參與度。要改變傳統的教師課難上、難上課,學生學得苦、學得累的師本教育理念,實現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具有“我要學”“我想學”的生本教育理念,增強教師和學生對社會實踐教學活動的重視度,積極主動參與和配合實踐教學的實施。(3)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包括教學前設置、教學中實施和教學后反思)需要師生通力配合、全程參與。無論從教學前的信息采集、人物確定、證據挖掘、問題設定,到教學環節中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對不同的學生要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實踐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充分發揮、充分施展,積累實踐經驗,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廣東教學研究所所長、華南師范大學郭思樂教授創新的生本教育教學理念,對學生開放性思維拓展,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調動,對中職素質教育的全面提升,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意義。自2000年以來,生本教育先后在廣東深圳東方英文書院、南頭小學、廣州市天河華陽小學、昌樂小學、廣東商貿職業學校、清遠市職業學校成功實踐,并取得了良好的成功經驗,值得所有中職學校借鑒。
   參考文獻:
   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編輯 馮永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9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