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動的導入引領幼兒快樂起航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導入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整堂課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現在美術活動中出現了教師對導入這一環節不重視,或者方法不正確,使幼兒產生疲倦,乏味。本文采用案例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對以上的問題進行研究。
關鍵詞:幼兒美術;導入作用;現狀;原因;措施
幼兒美術是根據幼兒教育的原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各種美術活動來感染幼兒,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激發幼兒對美術的創造,并體驗美術過程帶來的快樂,以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
一、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導入的作用
(一)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幼兒對美的追求,不僅反映在對自然的評價上,也表現在對外界一切美的事物上,那些美的形象景色,無不引起他們的奇思遐想。充分利用環境的有利條件,以積極運用感官為原則,靈活地運用集體活動與個別活動形式,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
?。ǘ┘ぐl幼兒學習興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于你所教的東西感到興趣?!痹趯氲倪^程中,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誦、漂亮的圖片、一幅美麗的繪畫、一首美妙的樂曲都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學習新課的興趣。
(三)啟迪幼兒思維。富有創意的導入,可以點燃幼兒思維的火花,開闊幼兒的視野,增長幼兒的智慧,使之善于思考問題,并能培養幼兒的定向思維。
二、幼兒美術活動中導入環節的現狀
?。ㄒ唬┙處煵恢匾暋S行├蠋熾m然知道上美術課有導入環節,但是不重視,只是按照程序下來,常常是一句話就搞定導入部分。如小朋友剛剛經過激烈的運動,根本沒集中注意力,有的聽到了,有的根本沒聽到。還有的老師對于導入無精心設計,不管是繪畫課、手工課、還是美術欣賞,都是用同一種導入方式。雖然開始小朋友會喜歡這種方式,但是久而久之會覺得厭倦,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等情況。
?。ǘ┙逃椒ú徽_
有些老師片面追求課堂導入的方法,乃至一節課花去了很多的時間,導致其后的課堂教學有些倉促、緊迫。如在上《可愛的大熊貓》,老師事先把熊貓的各個部位用剪刀剪下來,上課時問:“小朋友,你們看老師手里有那么多的卡片,可以用這些卡片拼成一個動物,你們猜猜看?”然后老師拼了一只在睡覺的熊貓,再請幼兒欣賞熊貓的圖片,最后講解畫法,時間就用了8分鐘,以至于小朋友畫畫的時間都不夠。
三、導致以上現狀存在的原因
(一)教師的態度。導入好壞,要看老師對于導入重不重視,態度好壞?如果老師不重視,就算外在條件多么的好,不善于運用,同樣無濟于事。要是老師的態度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做的最好的,那么他就會想盡辦法,把導入的環節設計的巧妙。在這里,教師的態度主要指教師對工作的態度。有一句話說得好:態度決定一切。教師以什么樣的態度面對工作,決定著工作的成效。
?。ǘ┯變簣@教學條件。導入好壞還要看教師所在幼兒園環境設備等相關。老師本身是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也精心的設計導入環節。但是幼兒園環境或者設備的不完善而受到限制,只能運用現有的材料。
?。ㄈ┙處熃虒W能力不夠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經驗和方法是每位老師的積累,是老師工作的結晶,經驗是知識構架的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在傳統教學中經驗是教師教學的一大法寶,但是隨著教育體制的發展,對于過去的教學方式、方法到現在的課堂中使用,會有一些教師發現完全沒有了效果。過去的法寶到現沒有了用處。這使得一部分教師對于教學的技能和方法產生不理解,造成教學效果下降,直接影響了教育質量。
3、教學管理與教學工作之間的協調性不夠完善
教師教學與學校教學管理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的運行方式,教師的教學主要依靠教師的教學能力,而教學管理是一個完整的管理機制的運行,這要求教學管理機構能夠良好的運作整個教學機構。但現實往往會出現因溝通協調不夠,造成教師積極性降低,無法完成學校的即定目標,直接影響學校的發展。
四、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導入的改進措施
(一)加強教師對美術活動的認識
教師應努力的完善本職工作,增加知識儲備量,創新思想、思路。首先,在學校管理方面,應不斷加大教師對各個活動的培訓力度,定期讓教師能夠去學習新的知識、技能。其次,對于教師本人,應努力增強學習意識,密切關注本專業知識的發展方向和信息的更新,通過學術交流不斷將新知識融人到個人專業知識中來。
?。ǘ┨岣呓處熃虒W技能
課堂設計能力,是指教師有意識地預設課堂教學環節,通過安排富有啟發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激發幼兒求知欲望,調動幼兒思維,使課堂充滿活力,成為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平臺。在現實生活中,幼兒在創新和實踐能力上沒有得到足夠的訓練,要提高教師的課堂設計能力,主要做好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在備課中應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即以學生求知為主線來安排教學,把教學的重難點與學生的能力增長點有機結合起來;二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追求教師和幼兒面對知識共同探討,有效地調動幼兒自主、合作、研究性學習。
反思是教師持續成長的重要手段,通過對教學實踐的不斷反思,教師可以發現自身的不足和優勢,對提高教學水平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借助教學日志進行反思。其內容將當天自認為最好、最不好、最難以解決、最滿意、最頭痛的事件細致記錄下來。一段時間后,對這些記錄進行回顧,就可以發現這些記錄概括了自己的行為習慣、思維習慣和常遇到的難題,幫助教師了解優缺點,有助于教師針對性地校正失誤,還可以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風格進行有意識地培養和調整。通過長期的堅持,教師便會逐漸養成反思的習慣。
根據心理學歸因機制,適當的評價,有利于強化某項行為。在追求和諧發展的今天,教師對幼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業成績,還要發現和發展幼兒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幼兒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幼兒認識自我。而教師在對自己和同行的評價時應將“促進幼兒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
總之,只要教師巧妙的使用開課的幾分鐘,無論是激發幼兒的興趣、欲望、活躍氣氛,還是培養幼兒的想象力,還是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探究,從而提高實踐能力等,都大有益處。
參考文獻
[1] 萬蕓酈.淺談課堂導入的策略[J] .景德鎮高專學報,2004.06
[2] 常岳.美術課導入初探[J] .美術報,2006.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