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在分析習慣對人生重要意義作用基礎上,研究提出中學時期學生應培養具備的良好習慣,并結合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實際,分析提出班級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措施辦法。
關鍵詞:中學;班級管理;培養習慣
性格決定命運,習慣主宰人生,這句話簡明扼要概括了習慣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學生時期,特別是中學時期,是一個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適應習慣形成的特點規律,采取必要的方法手段和適當的措施辦法,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培養形成良好習慣,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每一名老師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我們申報了《每月一事促進學生發展行動研究》課題,經市教育局組織專家評審現已立項,立項編號為2017xjy076。本課題將以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為目標,以每月一事活動主題為重點,以參與課題研究成員的集體智慧為依托,將積極有序開展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終身良好習慣的養成。
一、學生時期應該養成的良好習慣
學生時期,尤其是中學時期,處于兒童與成人間的過渡階段,也就是俗稱的青春期??紤]到這一時期的特殊性和人生成長階段性特點規律,應該重點養成以下三個主要良好習慣。
?。ㄒ唬┳褚幨丶o習慣?,F代社會是法制社會,人要想在社會生活的游刃有余、如魚得水,就必須具備很強的規則意識、法律意識,自覺在規則、法律許可范圍內行事。否則,必將受到規則、法律的懲罰。許多人在中學時期看不到規章、制度對于行為約束、規矩養成、人生保護等方面的好處,片面認為規章制度都是對自由的束縛。在青春期沖動、熱衷出風頭和不理智頭腦共同作用下,個別同學可能會挑戰規章、制度和規矩,一旦這種思想和言行矯正不及時不徹底,就容易漠視規章、制度和規矩,最終走上不歸路。例如,社會上有人在法網面前悔不當初,學校里也有人不敬法不畏法鋌而走險,其根源就在于中學時期沒有養成遵規守紀習慣。應該把中學生遵規守紀習慣培養放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好抓出效果。
?。ǘ釔蹖W習習慣?,F代社會是信息社會,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發展速度更是日新月異。不會學習不愛學習不能終生學習,就很難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也跟上社會發展速度和節奏,最終會身無長物,沒有用武之地而被社會淘汰。社會生存需要很多技能,每一個技能的學習,所需方法和技巧各不相同。深度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前提肯定是熱愛學習,很難相信一個不愛學習的人,可以在某一領域、某個學科、某項技術方面走在其他人的前面[1]。中學生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自我要求能力都很有限,但不妨礙熱愛學習習慣的培養形成。例如,愛讀書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多閱讀多寫作,好奇心強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多探索多求證,等等。我們能夠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養成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
?。ㄈ┓此伎偨Y習慣。人的能力素質提高,離不開學習教育,人的能力素質快速提升,最好的辦法就是經常反思總結。對于出現的問題、面臨的困難和應對的不足,要多多反思錯誤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不妥在哪里,用什么辦法改進和提高。對于好的方面、好的做法和好的效果,要總結出來好在哪里,有什么規律性的東西,好的措施辦法,可以在其他類似事情上繼續使用,以提高辦事效率和工作效能。遍覽各行各業拔尖、優秀、突出人才,無一不是具有反思總結習慣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有這樣一個規律,學習效率高、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大多都有反思總結習慣,能夠圍繞教學內容和自身情況,反思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方法。我們應該幫助并督促所有學生養成反思總結習慣。
中學時期,除了上述三個習慣需要重點注意外,還有諸如交流協作習慣、勤于實踐習慣、積極思考習慣等,需要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除了社會、學生自身及其家庭需要努力外,以教書育人為己任的教師,也是義不容辭、責無旁貸,應該在日常班級管理中順勢而為、妥善應對,幫助開花結果。
二、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措施辦法
?。ㄒ唬┙⒁巹t,并想方設法讓規章制度落到實處
就學校來講,本身已有許多規章制度學生的行為規范,比如,請假制度、課程安排調整制度、課間課后管理制度,等等。有些學生以前規矩意識比較強,能夠模范遵守學校的各類規章制度。但也有少部分學生,或因前期習慣養成不到位,或因對相關細節不清楚,會出現違規違紀言行,最終影響教學和其他同學[2]。老師應在學校已有制度基礎上,結合班級實際情況,補充建立一些規矩規則,并簡明扼要向學生解釋清楚,提出要求和期望。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常提醒常強調常講評,日積月累逐步強化學生的規矩意識,養成良好的遵章守紀習慣。
?。ǘ┬√幹?,點滴入手,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習慣
首先,教師應該幫助正確認識習慣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激發孩子內心深處改變自我、形成習慣的動力源泉。在此基礎上,幫助孩子制定符合自身需求、切合自身承受力的習慣養成計劃[3]。比如,喜歡文學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每天看幾篇文章,寫點讀書筆記,最終量變會引起質變,小進步帶來大進步。在落實習慣養成計劃過程中,老師也要及時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提出改進的措施辦法,對于每一點小進步,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學生堅持下去。長此以往,堅持也就變成了習慣。
?。ㄈ┮陨碜鲃t,模范帶頭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形成習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特別是身邊的榜樣,因其一言一行可以直觀感受體會,更能激發自己跟隨欲望、模仿欲望。對于中學生來講,老師是他們最尊敬的人,很多學生都會刻意模仿自己尊敬和喜愛的老師的言行[4]。一個具有良好習慣的教師能帶出一批有良好習慣的學生,想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就要做什么樣的老師。比如,老師喜歡讀書,學生也會在老師的帶領下愛上閱讀;老師責任心強,對學生關心關懷備至,學生長大后大多也會熱愛本職工作,為人熱心熱情。這些主要是老師以身作則、模范帶頭、潛移默化影響形成的。
結語:
總之,學生階段是一個人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也是打基礎謀長遠的重要時期。老師作為園丁,在班級管理中,應該立足學生自身實際,著眼學生長遠發展,分清影響長遠、影響根本的良好習慣,采取針對性、可操作性、實用性比較強的措施辦法,讓每一名學生更快更好地養成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 李楊楊,李明濤. 班級管理中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研究[J]. 中華少年,2018,34(19):157-157.
[2] 王振海. 實施班級精細化管理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J]. 教師,2017,56(23):111-111.
[3] 葵國燕. 班級管理與學生學習習慣關系探究[J]. 新課程(中學),2018,78(3):45-4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