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技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組成部分”這是出自《數學課程標準》的前言,明確了數學課程以人為本,關注情感的基本理念。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霍爾曼在《情感智商》一書中指出,在對一個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而情商占80%,情感因素能啟到引導,強化調節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在此方面有以下幾點體會。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技巧
  一、語言的生動、幽默,能貼近生活
  生動活躍,妙趣橫生的語言能愉悅學生的身心,活躍課堂氣氛,減少疲勞。一個巧妙的比喻,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恰當的幽默都可以使學生回味無窮,從而增強教學的感染力。我曾看過一個視頻,一位教師在給同學講解函數中的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關系時,打了一個比方“自行車的后輪是自變量,前輪是因變量,當用腳蹬動時,后輪先動,然后前輪跟著動,”我試著用同樣的方法向學生講解,學生都感到較易理解。再如對函數y=5x-1和y=5t-1是否表示同一函數時,回答是同一函數,它們就好像同一個人穿了兩件不同的衣服,賦予給函數的符號好似人穿的衣服,它的實質好比這個人本身,這樣的比方就使這個抽象的問題生動通俗多了,學生即在輕松、自然、和諧的狀態下獲得了知識,又在愉快高漲的氛圍中進行了學習。
  二、設置懸念
  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設疑,還要釋疑,即啟發學生對疑問的深刻思考,釋疑有教師釋疑和學生自釋兩種。教師釋疑是指教師通過巧設疑難,造成懸念,激起疑問,引導學生按著教師的提示(導向)去思考,獲取結論的教學方式;學生自釋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自主地質疑問難,讓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獲取結論的教學方式。設疑、釋疑是教學的方式和手段,目的是使學生學到知識,獲得發展。學生正是在這樣不斷的設疑、釋疑中,實現教育目標,引導著自己的理性情感的發展。
  在中考數學復習公開課的比賽中,我選擇了“概率”問題的復習課,由于對上課的學生情況不熟,為了給學生在知識上形成鮮明的印象,同時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我設置了這樣一個情景:中國人在春節中,長輩都會給未成年的晚輩發壓歲錢,我家為了增添節日氣氛,給小朋友們設置了一個游戲,規則是從一副撲克中抽一張牌(大、小王不要),若抽到A,則給壓歲錢10元,抽到2點,給壓歲錢20元,以此類推,問題是(1)如果只抽一次,能獲得100元的概率有多大?(2)如果先抽一次,將牌放回后,再抽一次,兩次數字和能獲得100元的概率是多少?(3)如果先抽一次,不放回,再抽一次,兩次數字和能獲得100元的概率是多少?(4)如果同時抽兩張牌,兩張數字和能獲得100元的概率是多少?(5)如果先抽一次,放回后,再抽一次,放回后,再抽一次,三次數字和能獲得100元的概率是多少?設置5個問題,代表5種不同類型的概率問題,問題一出來,馬上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有的學生因為基礎問題,無法完成,在我的耐心指導下,解答能力都有明顯提高。課后,學生一致反映,教學過程輕松,教學內容系統性強。
  三、關心學生的家庭環境,學生個體的個性,習慣,思維能力
  學生的家庭情況,是一個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由于現代社會工作節奏快,壓力大,部分孩子是由老人帶,有的甚至是一個人生活,學生在初中階段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自控力,自覺性尚待提高,很容易被網絡,電腦游戲等迷惑,造成學習上的嚴重偏差,不了解情況的教師,很容易在教育教學中與學生產生矛盾,所以,情感的投入,情況的了解,能有效、客觀的幫助教師合理的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成長。
  教育教學不能用一個模式,學生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有自身的個性,習慣,思維。我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單獨與學生交流學習,探討生活中的問題,若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都不了解,根本無法獲得學生的信任,所以,只有換角度思考,再加以真誠,才能在交流中占主導。有了情感的基礎,在教育教學中,讓我感到得心應手。
  還有很多方面我尚待探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心得。
  參考文獻
  [1] 王銀翠. 新課改視野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7):76-76.
  [2] 高亞如. 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聊城大學,2018.
  [3] 韓季桐. 論初中數學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策略[J]. 吉林教育,2017(18).
  [4] 伏維剛. 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探索及反思[J]. 南北橋,2017(2):26-26.
  [5] 郭興.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 考試周刊,2018(48):56-5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62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